谈《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论文_此怒底

谈《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论文_此怒底

福贡县石月亮完小 此怒底

【摘 要】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教育教学模式也随之发生改变,课程改革深入推进,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已跟不上现代教育教学的发展步伐。现代多媒体课件的广泛应用,优化了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多媒体选择和组合的多样性、灵活性为课堂教学实现个性化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多媒体的应用有利于突破重、难点;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能力。当然,多媒体的运用要适时适度、科学严谨,更要突出其实效性,才能达到调控课堂教学,促进素质教育实施的目的。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 优化性 知识化 优越性 注意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和品德与社会课程整合已经成为品德与社会教育改革的一个亮点,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另一渠道。在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教学能拓展教学空间,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体验、探究、讨论等感受生活、学习、做人。从而有效地优化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过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如何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优越性,在运用多媒体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深入探讨和研究。

一、多媒体课件在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的优越性

多媒体教学易于优化教学过程,实现教育效果最优化。多媒体教学通过生动逼真的音响效果、色彩鲜艳的动态视频,达到了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品德与社会课程极其丰富的时空变化和层出不穷的生活事件,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人亦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利用多媒体精心创设课堂教学情境,能够通过画面直观引导学生自主观察的良好习惯,也可通过画面体验生活中的你我他,学会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为学生创造更为广阔的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和实践的空间,从而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让课堂教学变得趣味无穷。品德与社会知识有的抽象难懂、枯燥无味,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而多媒体技术用声、光、色等多种信号把教学过程生动形象地再现,利用放大、重复、慢放、定格等特技手段使教学内容形象化、直观化,将学生的眼、耳、手、脑等感觉器官调动起来,从而创设一种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轻松、愉快、积极地学习。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也同样能达到使学生身临其境的作用,可以最大限度地把学生的学习心态调节到最佳水平,让学生愿学、爱学,深深被多媒体教学所吸引。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有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教学要面向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让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起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作用。运用多媒体课件可以缩短学生与历史的距离,穿越时空获取课程内容。如学习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不能忘记的屈辱》时,用多媒体课件再现香港回归、火烧圆明园、国人遭受外国列强屈辱等事件视频,知道近代以来中国曾经遭受到外国列强的侵略和凌辱,致使山河破碎、国宝被掠、人民遭受屠杀的史实,体会和感受中国曾经遭受过的那段屈辱历史和悲惨命运,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教学目的,树立学生振兴中华的理想与愿望。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能促进学生潜移默化获取知识

开展教学活动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使学生潜移默化获取知识。通过动画演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观察中学会分析、学会描述、学会探究、学会概括,从感知中不断获取新知识。如:教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科技带给我们什么》时,我利用多媒体使学生了解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体会我们每时每刻都在享受着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和方便。利用多媒体直观教学的方法了解宇航员飞向月球的经过和现代航天事业的发展情况,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究宇宙奥秘的兴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谈到宇宙相关知识,学生自然而然地能联想到宇航员杨利伟,知道他是我国最早飞向月球的宇航员。培养了学生崇尚科学的精神和科学态度,既体现了科学探究的学习特点,又充分展现了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优势,实现了多媒体与教学过程的有效整合。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实现个性化教学,达到因材施教目的

在开展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每个学生的能力、生理及思维方式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课堂教学中如果对所有学生的学习内容、难易程度要求一致,那么,很可能会抑制优秀学生的发展,学习困难生又不能圆满完成学习任务。而多媒体课件可以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和特征,编出分支式的教学程序,对呈现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判断,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自己的努力下达到教育目标。这就避免了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现象,从而实现了个性化教学,达到因材施教的教学目的。

(五)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学习生活中,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形成一定的品质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可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学习生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积累学生的学习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人生观、价值观。如:六年级上册《健康文明的休闲生活》教学这一课时,利用多媒体了解人们在闲暇之余的休闲生活,让学生知道人们在休闲时间里开展的各种各样的活动,学生可联系生活中的实例与多媒体直观感知活动中有的是有益健康的休闲活动,有的是不益健康的休闲活动。在组织教学活动“麻将是非小辩论”时,通过辩论引导,学生懂得了哪些活动我们可以参加,哪些活动不可以参加,为今后人格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信息技术还具有资源共享等功能,为学生提供多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从而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教材,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再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方法进行自主学习,营造一个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实践学习中获得知识。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开展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的作用,其优越性是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但也并非何时何内容都设计成复杂的课件,课堂教学才能成功。多媒体课件只是辅助教学任务的完成,帮助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结合,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优化。

(一)多媒体课件要具有针对性

现在存在这样一种误区:现代化教学就是大量使用多媒体材料,对传统的教学媒体不屑一顾。虽然丰富的音频、视频以及新颖的教学手段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用多媒体的形式来展示都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教学六年级下册《学会和谐相处》一课时,因为这一课教学内容贴近学生学习生活中经常发生的事例,所以不必运用多媒体教学亦能达到教学目的。在教学中,让学生分别扮演江周和子豪,引导学生换位思考,解决学习生活中发生的冲突,这样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可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二)多媒体课件内容要科学严谨

科学性是任何一个学科教学的立足点,因此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一定要依此为准则。引用的文献、照片、图表等资料要真实、正确,自行设计的动画模拟要符合科学原理,所有的操作、示范要正确、规范,解说要声画同步,音乐的运用要合理、真实。

(三)多媒体课件要考虑接受是否有效

学生的视、听、触、感官的接受能力是有限的。如果图片满天飞、动画视频不得要领、背景过分刺眼、滚动文字太多,都可能导致学生眼花缭乱,学而不精,知之甚少。因此,多媒体课件文字不宜过多,图像、动画要清晰可用。

总之,多媒体信息技术应用课堂教学,教师可以在课堂有限时间内,使学生的视听觉器官得到充分运用,从而增加接受知识的信息量。在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越性,但不可滥用,为演而演,教师应对教学过程不断调整,使之最优化,使教师、媒体、学生形成最佳组合,创设最佳情景,获得最佳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与教学研究 山东画报出版社

《课程·教材·教学》 山东人民出版社

《中外道德教育经典案例评析》 山东人民出版社

《多媒体课件赋予品德与社会课无穷魅力》 教师论坛

论文作者:此怒底

论文发表刊物:《创新人才教育》2017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9

标签:;  ;  ;  ;  ;  ;  ;  ;  

谈《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论文_此怒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