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数学新课改理念把握中考发展的新动向论文_刘志君 翟正才

从数学新课改理念把握中考发展的新动向论文_刘志君 翟正才

刘志君 翟正才 山东省临沂方城中学 273406

摘 要:这两年中考命题的明显变化和初中数学课程改革的出台,已体现了教育部有意将“指挥棒”指向了素质教育。这种素质,除了做人和生存的能力之外,还包括了扎实而全面的知识结构、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发明的能力。中考试卷将不再拘泥于教学大纲,会更加注重对考生能力水平的考查,题目让学生比较容易入题,而随着答题的深入,题目难度逐渐增加,所需知识点也越来越多,进一步点明了“指挥棒”指示的方向。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改 中考发展 新方向

中考是中学教学的指挥棒,这已是不争之实。作为操纵这根指挥棒的命题专家,只有高度正视这一极其敏感的导向作用,才能用好中考既选拔可造之才又指引中国教育走向最佳之道的双重功用。这两年中考命题的明显变化和初中数学课程改革的出台,已体现了教育部有意将“指挥棒”指向了素质教育。这种素质,除了做人和生存的能力之外,还包括扎实而全面的知识结构、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发明的能力。中考试卷将不再拘泥于教学大纲,会更加注重对考生能力水平的考查,题目让学生比较容易入题,而随着答题的深入,题目难度逐渐增加,所需知识点也越来越多,进一步点明了“指挥棒”指示的方向。

那么,初中数学课程改革和中考命题的变化是否是互相配合的呢?我们从中是否可以看出一些中考发展方向的轨迹?

一方面,我们来看初中数学课程改有哪些变化值得我们留意。

1.注重知识来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引入有理数时,课本从温度、海拔高度、表示相反方向等多个角度立体化地说明了引入负数的必要性,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教学中重结论轻过程向既重结论又重过程的方向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新的教材中,课本亦相当重视提高学生自己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新的几何教材中,就有让学生自己动手,通过实际操作得出几何中立体图形的初步概念的实验课,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促进了学生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中考中亦有类似的题目,如,用两个相同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可以拼出多少个不同的平行四边形?学生只要动手比划一下,就可以得出结论,这对促进学生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着重要作用。

3.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苏步青教授曾经讲过,学不好语文的学生,将会大大限制他在其它学科的发展。同样地,学生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欠缺,要想学好数学也是相当困难的。新的教材就非常注重对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具体表现在对学生对定义、概念的复述要求严格,大大增强了学生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另一方面,近年中考的命题又有哪些变化呢?

1.注重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近年的中考试题可以看出,在试卷上重视对“双基”考查的同时,进一步加强了对数学能力就是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概念和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试题强调应用性、开放性与创新意识,试题新颖,具有很强的时代气息。例如:(1)股票深发展周一的股价为10元,周三的股价为12.1元,这两天股价的平均升幅为______。(2)广东移动通讯公司开设了两种通讯业务,“全球通”使用者先缴50元月基础费,然后每通话一分钟再付0.4元;“神州行”不用缴月基础费,每通话一分钟付话费0.6元。若一个月通话x分钟,两种通讯方式的费用分别为Y1和Y2元。①写出两种通讯方式的函数关系式。②一个月内通话多少分钟,两种通讯方式的费用相同?③若某人预计一个月内使用话费200元,则应选择哪种方式较合算?(3)2001年中国足球队实现了中国人44年的梦想,打进了2002年韩日世界杯。他们在世界杯预选赛8场比赛中,胜的场次是平的场次与负的场次之和的3倍,且平的场次与负的场次相等。已知胜一场得3分,平一场得1分,负一场得0分,求中国队的总积分是多少。这些题目与同学们身边的生活息息相关,涉及到股市、话费的缴费方式、世界杯等等,都是考查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注重对学生通过实际动手获得知识的考查。近年的中考中亦出现了不少的题目注重对学生通过实际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考查。例如:(1)请同学们在已知三角形中截取一个三角形与已知三角形相似。(2)已知一条河流的同侧有A、B两村庄,如果要在河边建一供水站,应如何选址才最节省通水管?这些问题,都是对学生动手能力的考查,学生只有灵活地掌握数学知识,才能运用这门工具解决实际问题。

综观近几年的中考试题,侧重参透数学新课改理念,尤其是压轴题,考查学生是否会运用新课改理念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切实把握好新课改理念,同时注重渗透的过程,依据课本内容和学生的认识水平,有计划、有步骤地渗透,使其成为由知识转化为能力的纽带,成为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数学能力的法宝。

参考文献

[1]钟启泉 崔云漷 吴刚平 普通中学新课标方案导读[M].武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梁正岗 谈谈中考数学考试策略[J].考试周刊,2008,(3)。

[3]王海荣 中考数学复习教学的体会[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2008,(Z1)。

论文作者:刘志君 翟正才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5年5月总第15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6-19

标签:;  ;  ;  ;  ;  ;  ;  ;  

从数学新课改理念把握中考发展的新动向论文_刘志君 翟正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