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性脑出血再发脑出血相关危险因素856例分析论文_刘国庆

高血压性脑出血再发脑出血相关危险因素856例分析论文_刘国庆

刘国庆

(东明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山东 菏泽 274500)

【摘要】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后复发脑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和复发脑出血部位的变化规律以及临床预后。方法:以20年间入院接受治疗的856例首发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观察组,下同)为观察对象,根据有无复发脑出血(复发组,下同)进行分组、探究复发组脑出血部位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复发组与高血压的有效控制与否、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治疗、不良行为方式的改变、及既往有否缺血性心脏病是有关。复发组再出血部位多在原出血灶的对侧,少部分在原出血部位的同侧甚至相同或邻近部位。复发组预后差。结论:有效控制血压、治疗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改变不良行为方式,从而控制相关危险因素,可以预防脑出血复发,改善预后。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复发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8-0088-02

1.资料与方法

以我院1993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首次发病的856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观察组、下同)为研究对象,研究终点为:①再次发生出血、②以其他合并疾病病故、③失访。其中复发脑出血162例(复发组、下同)(20.74%),因其他疾病死亡36例(4.61%),失访67例。排除标准:①既往有卒中(包括出血性、缺血性)史;②首次脑出血病因为其他因素(如血管畸形、肿瘤、脑血管淀粉样变等),而非高血压。入院后行全面体检,详细询问并记录既往病史(尤其是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肪症、缺血性心脏病和缺血性周围血管病等),血压控制情况、抗凝治疗资料,是否规律预防治疗、文化程度及日常行为方式,首次脑出血前后精神智能改变、发病季节、护理情况、诱发死亡的合并疾病等。

观察组:男479例,女377例,高血压病史0.5~26年。有75例在出血后8~14d内死亡,26例呈“植物状态”,85例生活完全不能自理,183例遗留中~重度残废,239例遗留有轻度残废,248例经过治疗后功能恢复良好。首发出血后781例规律服用降压药者329例,385例间断用药降压,479例患者口服肠溶阿司匹林(75~100mg/d)史。 复发组:男90例,女72例。复发脑出血发生在1~2年内22例,第3~4年16例。第5~6年26例,第7~8年22例,第9~10年10例,第11~12年16例,第13~14年22例,第15~16年10例,第17~18年10例,第19~20年8例。经治疗后有34例在2次出血后7d内死亡,12例呈“植物状态”,56例遗留中~重度残疾,32例遗留中度残疾,患者28例生活可以自理。 统计学处理资料数据分别采用u检验及χ2检验处理。

2.结果

2.1 复发脑出血与性别、年龄的关系

复发组中男性平均年龄57.15±9.67岁;女性平均年龄68.43±8.24岁。再出血大多数集中在51~62岁之间,占69.87%。首次脑出血和复发脑出血的男女发病比例接近于1:1,无明显的性别差异。同时观察组男女发病年龄比较以及复发组男女发病年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 复发脑出血的部位

观察组根据CT检查出血部位的不同可划分为:壳核出血110例(12.85%),基底节区出血288例(33.64%),丘脑出血154例(17.99%),小脑出血51例(5.96%),桥脑出血46例(5.37%),中脑出血4例(0.47%),脑叶出血181例(21.14%)(以上病例合并出血破入脑室者307例,占36.81%),原发性脑室出血22例(2.57%)。观察组脑出血部位为:壳核出血12例(7.41%),基底节出血89例(54.93%),丘脑出血9例(11.73%),脑干出血5例(3.09%),小脑出血4例(2.47%),脑叶出血31例(19.14%),原发性脑室出血2例(1.23%)。有37例再次脑出血的部位与首次同侧,其余125例再次脑出血的部位为首次对侧。

2.3 复发脑出血与高血压的关系

首次脑出血后能够规律服用药物降压达半年以上,并较好的控制了血压的329例中有46例(13.98%)发生再出血,其中13例再次出血发生在3年内。而断续用药物降压的385例中有116例(30.13%)发生再次出血,其中34例再次出血发生在3年内。统计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再出血发病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断续服用降压的高血压出血患者复发脑出血死的危险性明显增高。

2.4 复发脑出血与合并发症的关系

观察组中98例(11.45%)合并有糖尿病,246例(28.74%)合并有高脂血症,258例(30.14%)合并有冠状动脉疾病史和异常EEG史,78例(9.11%)既往有缺血性脑卒中病史;复发组中54例(33.33%)合并糖尿病,85例(52.47%)合并有高脂血症,3例(1.85%)合并缺血性心脏病,经统计处理显示复发出血与血糖、血脂有密切关系(P分别<0.01、<0.01);和既往的缺血性心脏病病史无关(P>0.05)。

2.5 复发脑出血与不良行为习惯的关系

观察组中452例酗酒(52.80%),548例吸烟(64.02%)(其中258例同时吸烟并酗酒(30.14%)),327例有运动少、嗜打牌、搓麻将等不良嗜好(38.20%)。首次脑出血后能够规律适量运动、戒烟、少量饮酒(1~2drink)、戒除打牌打麻将等不良嗜好。247例中有34例(13.76%)发生再次出血,其中11例发生在3年内。而未能戒除不良习惯189例中有57例(30.16%)发生再次出血,其中28例再出血发生在3年内。统计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在出血发病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复发脑出血与吸烟、酗酒、运动少等不良生活习惯有密切的关系(P<0.01)。

2.6 复发脑出血与预后的关系

观察组有75例(8.76%)在出血后8~14d内死亡,26例(3.04%)呈“植物状态”。85例(9.93%)生活完全不能自理,183例(21.38%)遗留有中~重度残疾,239例(37.92%)遗留有轻度残疾,248例(28.97%)经过治疗后功能恢复良好。首次出血后781例幸存者失访67例。复发组经治疗后34例在2次出血后7d内死亡,12例呈“植物状态”,56例遗留中~重度残疾,32例遗留轻度残疾,患者28例生活可以自理。

3.讨论

高血压性脑出血再出血复发率约为1.8%~11%,血压剧烈波动亦是导致再出血的重要危险因素。本文总结了我院20年间住院治疗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共计856例,达研究终点者781例,其中复发脑出血162例,占20.74%,较报道的比率为高。有研究结论已经证实,导致脑卒中患者发病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就是高血压,尤其是对于持续的高血压患者来说,会导致其小动脉壁上出现微动脉瘤,从而引发患者出现脑出血。通常情况下,不仅仅是在脑出血侧半球能够看到动脉血管的病理性改变,在非出血侧通常也会看到动脉血管的病理性改变。

临床数据显示,脑出血患者在首次出现出血现象时会对其原病灶处的再治病条件产生破坏作用,一旦发生再次出血,通常出血部位会处于对侧,这会导致双侧锥体束遭到破坏,并会导致两侧半球的脑血流量明显减少,严重时导致患者出现脑卒中,从而引发功能障碍,这一现象的存在也会导致患者的死亡率明显上升。本次研究中的研究数据显示,血压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的患者发生再次脑出血的概率要明显大于血压得到有效控制的患者,其出血部位通常存在对侧的放射冠区与基地节区,并且一旦出现再出血,患者的死亡率与致残率都降大大提升,尤其是对于合并有高脂血症、糖尿病等疾病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来说,起发生再次出血的概率非常的大,这主要是因为这些患者的血管病变比较广泛,很多患者存在颅内大中血管的粥样硬化性病变,一些患者还伴随有微血管疾病,使得其卒中反复发作的概率大大增加。本文复发脑出血组中糖尿病占33.33%,而对照组占11.23%,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意义(P<0.01)。

综上所述,通过本次研究可以发现,对于高血压性脑出血复发脑出血患者来说,可以认为其是一种多因素疾病,其中高血脂、高血糖是可以调控的因素,但是高血压是其中最为主要的一个危险因素,在为患者开展治疗的过程中,针对患者的实际特点,采取有效的措施,做好患者的血压、血糖及血脂的控制工作非常的必要。

【参考文献】

[1]金凤艳,张哲成.“H型”高血压与脑卒中患者脑血管事件再发风险的关系[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0,127(11):976-980.

[2]魏芳,傅淑琼,余静等.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二级预防现状及再发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8(8):5-8.

[3]张辉.老年人再发脑卒中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贵阳医学院学报,2010,35(4):392-394.

[4]左惠娟,王成桓,颜东等.社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二级预防现状及再发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的调查[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4,6(1):80-84.

[5]孙慧英,李涛.脑卒中及其危险因素分析[J].卒中与神经疾病,2012,19(3):167-171.

论文作者:刘国庆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6月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4

标签:;  ;  ;  ;  ;  ;  ;  ;  

高血压性脑出血再发脑出血相关危险因素856例分析论文_刘国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