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战争指挥艺术透视毛泽东哲学思维对生活实践的启示论文_郝政

从战争指挥艺术透视毛泽东哲学思维对生活实践的启示论文_郝政

(长安大学,710000)

关键词:毛泽东思想;哲学;实践;启示

毛泽东同志是以思想和意志改变旧中国面貌的伟人,正像一部纪录片中所说的那样:“他最大的目的,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他最大的创造,是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他最艰辛的探索,是中国化的社会主义;他最伟大的作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今天我们缅怀毛泽东,既要怀念他波澜壮阔的一生,也不能忘记他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道不远人,远离庸俗的口号式的毛泽东思想,探寻毛泽东哲学思维的方式方法及其对我们改造社会实践的指导作用,才是对毛泽东思想最有意义的发掘和继承。本文试以毛泽东战争指挥艺术为视角透视毛泽东哲学思维对生活实践的启示。

一、“舍”与“得”的智慧——舍弃延安,解放全国

延安是我党的政治枢纽和经略要地,抗日战争期间,我党就将延安开辟成了一块革命圣地。也正是因此,刚刚撕破脸皮,蒋介石就迫不及待的将延安作为主攻方向。

蒋介石的考虑主要有三:1.摧毁共产党总部,剩下的任务就是剿匪了,外来力量(主要是苏联方面)将无法继续干涉国共内战;2.占领共产党总部,从形式上破除人民对解放军的信心。

事实证明,蒋介石的战略思维是静态的、片面的、机械的,且看毛泽东的应对之策:面对国民党胡宗南的来犯之敌,毛泽东力排众议,决定主动放弃在延安的抵抗。事实证明,巧用策略,以退为进,舍可变得。

毛泽东的应对策略有三:1.占领延安可以让全世界舆论认清蒋介石背信弃义、破坏和平的真面目,让其占据道义的底端;2.其实延安是个沉重的包袱,占据延安可以有效牵制蒋介石嫡系胡宗南部队的20万大军,对于刚刚开始在其他地区布局的各部队均能分担压力。事实也证明,胡宗南占领延安后真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蒋介石最后一张王牌,竟然就这么卡在了延安寻找解放军主力作战,进退不得,骑虎难下,殊不知,解放军的主力早已化整为零,分三波开赴到国统区边缘;3.毛泽东充分利用此时间段,指挥刘邓大军放弃后方根据地,千里跃进大别山,以最快的速度将刘邓、陈谢、陈粟三路大军部署在了北黄河、中淮河、南长江、西汉水之间的中原地区,构成了互为犄角的“品”字状态势,将战火燃烧到国统区,一举改变战略防御的态势,取得战略上的主动权。

启示:事实证明,毛泽东的分析高人一筹,毛泽东放弃延安,正是为了得到全国!其实,生活中会面对很多抉择,如何正确面对生活中的舍与得是对每个人的考验。在生活中,我们何不多借鉴一下这种思维方式呢?分析问题可以试着跳出棋局:注重眼光的长远性,莫让蝇头小利阻碍进取之心;注重目标的动态性,莫要习惯锅中的温水,时刻警觉锅底的火苗。

二、“主”与“次”的辨别——分清主次,谋得战略

毛泽东思想中对主次的认识非常深刻,可以说,一部《矛盾论》即是对主与次最深刻的总结。在指挥战争的实践中,最有说服力的便是毛泽东对东北及华北战场的经略。按照常理,与国民党的政治中心在南京,解放军的进攻方向应该向南推进,可毛泽东偏偏反其道行之,笔者认为这背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主要矛盾。表面上看,解放战争的主要矛盾是国共两党所代表的的阶级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利益冲突,但在当时敌强无弱的局势下,套用习主席对当今中国主要矛盾的句式表述,最主要最本质的矛盾其实是:解放军战争需求与落后的物质条件不能满足战争需求之间的矛盾,虽然拗口,但确实最紧要的;二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向南推进虽然最能直接接近敌人,但也最容易损失自己,尤其是在自身还没有足够能力的情况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矛盾的主要方面便在于占据东北,利用日本人占领期间的工业基础装备自己,为解放战争创造经济基础和物质条件。

基于此,毛泽东确立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务实的方针,将江南的部队撤到江北,江北的部队开赴山东,山东的部队进驻东北。在当时重庆谈判的大背景下,可以说,这一策略起到了一箭双雕的目的:一是为赢得东北根据地提供了宝贵时间,二是有力配合了国共谈判,在政治上赢得了主动(我都向北撤回来了,你还凭什么说我想内战?)。

事实证明,正是因为分清了主次矛盾,解放军才不至于迷失了方向,远离敌人不是害怕敌人,而是为了先壮大自己。

启示:生活中我们时常会因为因为各种细节扰乱了方向,这时候就要冷静下来,抽丝剥茧,透视本质,看清这件事背后的主干力量和主要矛盾:牵住牛鼻子就能拽动整头牛,同样,包产到户是提高粮食产量的试金石,一招胜过千万红头文件。只要我们能够认清烦恼背后的主要动力,切断主要矛盾,或许很多难题就会迎刃而解。

三、“真”与“假”的妙用——亦真亦假,寻得主动

真与假的妙用也可以理解为声东击西的战法,战争实践中,毛泽东多次用此法将蒋介石的部队调的团团转。其中四渡赤水即是毛泽东平生最得意的一笔,碍于篇幅,本文不便对复杂度较高的四渡赤水作全局型剖析,感兴趣的朋友可看一下《四渡赤水》的电影。但可以简要说明的是,此次战役,毛泽东利用红军佯装进攻贵州(蒋介石行营)的方式将龙云的部队调离了云南(被蒋命令入贵州保护自己),从而一个掉头转向敌军虚无的云南,大步甩开了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为长征保留革命火种创造了机遇。此外,重庆谈判之前,蒋介石以中华民国总统的身份发出公开信,邀请毛泽东入渝谈判(第一次为试探),结果毛泽东无响应,此后蒋介石又趁机连续发出两封公告书,一封比一封显得有诚意(料定毛泽东不敢入渝谈判),没想到此时正合毛泽东心意,就在蒋介石要陷中共与不仁不义之际,毛泽东假戏真做发出通告入渝谈判,一举让蒋介石悔恨自己在公告书中对和平建国的“诚恳”承诺,陷蒋介石于战和两难。

四、“明”与“暗”的配合——两条战线,握紧双拳

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红军期间)和解放战争期间,毛泽东都非常重视非战争因素对战争的配合——也就是第二条战线的力量。何为第二条战线,我们可以理解为只要不是第一条战线的都是第二条战线,这样的解读读着也许是废话,但却有着无比的深意。第二条战线的构成异常丰富,涵盖了学生运动、地下党、民主党派、国民党内部左派和平分子、蒋介石政敌(如非嫡系的张学良、李宗仁、冯玉祥、宋庆龄等人)。总之,只要和敌人作对的势力都可以成为我们争取的对象。事实证明,无论是西安事变对陕北根据地的解围,还是国统区轰轰烈烈的学生运动,都成为了有力配合战争朝着有利我方发展的力量。

在这里必须要强调的是,毛泽东透视本质的思维方法是可以通过艰苦学习领悟慢慢学到的,但前提必须是用于正道。我们的党是从穷苦大众中走来的,某些策略的使用也是出于保证自身生存的现实需要。

大道之行所用均是阳谋,毛泽东哲学思想和战略战术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均是解放穷苦大众,使中国走向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如果我们能领悟到这一点,带着阳光的心态去积累睿智的目光,少走弯路,利人利己,我想,毛泽东思想定能在生活中同时闪耀出理性和德性的光芒。

参考文献

[1]纪录片《走近毛泽东》,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2017年,导演艾心,制片人:张国丽

[2]《毛泽东战略战术思想在三大战役中的运用》,董金柱,《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42-44作者简介:郝政,2017级公共管理硕士研究生。

论文作者:郝政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7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9/4/4

标签:;  ;  ;  ;  ;  ;  ;  ;  

从战争指挥艺术透视毛泽东哲学思维对生活实践的启示论文_郝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