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配电网工程施工过程安全质量管控新模式论文_郭智源,曾国忠,魏嘉建

一种配电网工程施工过程安全质量管控新模式论文_郭智源,曾国忠,魏嘉建

(国网莆田供电公司)

摘要:2016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抓紧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的工作要求,明确配电网建设任务重要性。针对配电网建设"点多、面广、施工周期短"等特点,传统的管控方式已无法满足管理需求,存在安全质量管控不到位、回忆式签证、缺陷整改不到位等现象。随着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及国家政策的改变,深化“互联网+”管理理念已是大势所趋。国网莆田供电公司为进一步加强10kV及以下配电网工程过程管控,深化“互联网+”理念,组织开发了“10kV及以下配电网工程施工过程安全质量管控平台”掌上APP系统。从开工节点开始对配电网工程进行全过程安全质量管控,严格把关工艺质量。规范工程签证和缺陷整改流程,同时推行移动化办公模式,利用移动终端即可完成日常安全质量管控工作,减轻一线班组工作压力。

关键词:配网工程;缺陷整改; 设计变更;分包管理

随着发电环节,输电环节的大力发展之后,国家电网建设的重心将向配电网倾斜。而10kV及以下配电网工程是完善网架结构、提升电网运行能力的重要举措,10kV配电网工程的施工质量关系到投运后配电网的运行稳定性和电网供电可靠性。这就要求要进一步强化施工过程管控,在保证全过程多工序施工质量的前提下,讲究工作实效。接下来我们通过传统的管控模式与引用创新的“10kV及以下配电网工程施工过程管控平台”的管控模式,从四个方面的管控效率及效果技进行比较。

一、传统配电网工程管控模式存在问题

随着配电网建设的投入逐渐加大,配网工程安全质量管控提出较高的要求。但配电网工程具有分布广、工期短等特点,传统的管控模式无法满足现实需求,存在以下问题:

(一)隐蔽工程管控不到位,佐证材料收集不完整

配电网建设业主单位项目经理配置不足、监理单位人员履职不到位等现象普遍存在,且配电网工程具有施工完毕验收当天投入运行等特点。导致项目经理及监理人员对隐蔽工程的管控做不到面面俱到,而隐蔽工程(如杆坑、接地等)工序安排紧密,管理人员多靠回忆方式签证。此种方法对签证内容及标准难以把控,同时存在一图多用的情况,难以精确管控。

(二)设计变更流程繁琐,履行不到位

配电网工程分布在各种地域、条件,施工环境时常改变,以及工程受阻时须履行设计变更流程对原有方案进行变更。而传统的设计变更流程需各相关部门签署意见后才可实施变更,但现实情况存在各会签部门驻地分布分散,无法实现即时申请、即时变更,严重影响施工进度,误工误时。

(三)缺陷整改跟踪不及时,未有效形成闭环管理

配电网工程各环节衔接紧密,加之部分施工负责人责任心不强,对施工质量疏于把关三级自检流于形式。验收工作履行不到位,导致配电网工程带缺陷投运,存在安全及故障隐患。进而缩短设备运行寿命,严重影响配电网供电可靠性。

(四)施工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分包管理不到位

随着配电网工程建设施工任务越来越繁重,施工企业投入工程管理的资源有限,良莠不齐的外来施工队伍和人员大量涌入。若在配电网建设过程质量把关不到位,将对配电网留下严重的安全隐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10kV及以下配电网工程施工过程安全质量管控平台”的应用效果分析

开发人员在总结多年配电网建设改造经验的基础上,运用“互联网+”技术构建了“10kV及以下配电网工程施工过程管控平台”掌上APP平台。该平台具有缺陷整改管理、隐蔽工程管理、设计变更管理、施工队伍管理、监理业务、青赔、档案资料等七大模块功能,全方位严格把关工艺质量和规范工程签证、缺陷整改流程等工程安全质量常见难题。其具有以下优点:

(一)实时收集佐证材料,完善工程签证管理

施工单位利用平台远程申请隐蔽工程验收:平台自动定位工程各工序唯一坐标,要求“一工序一照片”(若无照片,则无法提交验收流程),提交监理单位、项目管理单位即时审核,杜绝传统的回忆式签证方式。并可直观掌握每个工程、每道工序施工情况,判断每个重点部位是否符合工艺质量要求。通过高标准的全方位管控手段,确保每个部位、每个工序、每个工程工艺质量,最终达到优质工程。

(二)优化变更流程,推进工作实效

工程实施过程中受阻,需对施工方案变更时。施工班组可运用平台移动终端远程制作设计变更联系单,说明受阻情况,上传佐证材料提交至施工单位。施工单位审核确实存在受阻情况送至项目经理处理,项目经理通过平台对受阻情况进行了解,并给予意见。无需设计变更则履行工作联系单手续并工作结束;若存在工程量或造价的增减时,则提交设计单位履行设计变更手续,流程结束后可打印联系单作为正式凭证,缩短变更手续办理流程,有效推进工程施工进度。

(三)完善缺陷管理体系,确保工程零缺陷投运

工程管理人员现场督查或验收时,可运用平台记录缺陷内容,上传缺陷照片、给予整改意见、制定整改方案、跟踪整改情况,施工人员对照专业意见,执行整改方案,对缺陷进行整改,验收人员利用移动终端远程对照整改前后状态,确认整改情况,最终做到闭环管理。

(四)运用数据分析,强化分包管理

利用平台建立分包队伍数据库,根据各模块信息录入情况形成施工队伍信息库(工程质量、队伍管理),工程管理人员根据各施工队伍日常工作量分析承载力,平衡施工力量,查看各队伍过往施工工艺质量,判断施工队伍技能水平,优化施工队伍工作安排,完善分包管理体系。

由此可见,基于“互联网+”创新应用的“10kV及以下配电网工程施工过程管控平台”管控模式,相较传统的工程管控模式,不论是功能还是涉及区域都填补了传统配电网管控模式的管理空白。该平台的应用不但提升了配电网工程建设质量,同时减轻电力企业一线班组工作压力效益显著,具有积极的实用和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刘志华. 配电网工程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科技与企业,2011,08:91+93.

[2]王少华. 关于供电配电网工程项目管理的研究[J]. 科技创新导报,2012,29:205.

[3]范金林. 论述电力配电网建设工程管理[J]. 科技致富向导,2013,15:174.

主要作者:

郭智源 助理工程师 配网安全质量管控中级师

曾国忠 工程师 配电主管

魏嘉建 工程师 工程项目管理中级师

论文作者:郭智源,曾国忠,魏嘉建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4

标签:;  ;  ;  ;  ;  ;  ;  ;  

一种配电网工程施工过程安全质量管控新模式论文_郭智源,曾国忠,魏嘉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