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现状的分析和思考论文_刘钧爱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现状的分析和思考论文_刘钧爱

摘要:留守儿童是一个牵涉千家万户的问题,我们必须弄清产生的原因、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办法,更好的对症下药,从而科学、精准地解决问题,为建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 现状 分析 解决措施

一、什么是农村留守儿童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人口进入城市,其中有一部分小孩也跟随父母进入城市,但是还有一部分孩子没有条件随父母流动到城市,只能继续留在农村学习、生活。他们由自己的祖父母或其他亲友照看,这类未成年的特殊群体被称之为留守儿童。简言之,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进城或到经济发达地区务工后而被留置在老家的那些孩子。

二、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生活在相对偏僻、闭塞的农村,交通闭塞、消息不灵,亲情缺失。在这种相对落后的环境里,这些孩子已经产生了一系列心理、品德、学习等方面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安全问题。留守儿童虽然拥有一定的监护人,但父母所委托的监护人如长辈亲属、亲戚及其他代理家长等,由于年龄、经济、生活、胆小怕管等等各方面的原因,无法对孩子进行有效的监管。而且他们往往认为只要让孩子吃饱穿暖就算尽到了监管责任,至于其他的事情则是学校的了。因此在课余和节假日等老师无法监管的情况下,留守孩子则成了相对自由的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我们知道孩子往往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父母不在身边,没有他们直接的关爱和教育,孩子往往容易成为某些不法分子攻击的对象,其中还有相当一部分孩子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此外,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孩子缺乏亲情的温暖照顾,导致孩子出现一些心理障碍,严重者甚至轻生自杀。

第二,心理人格问题。据大部分有关留守儿童的调查显示:心理健康和人格扭曲是留守儿童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也是最突出的问题。由于留守孩子缺乏与父母交流沟通的机会,存在严重的“亲情饥渴”,而其他监护人替代不了父母应该履行的完整的监护职责。所以留守孩子在遇到成功、失败、进步、忧郁、悲愤、孤寂等不同的情形时,没有自己信赖的长辈可以倾诉和指导,往往只能自己处理。尤其当他们遭遇挫折时,他们不愿意与监护人交流,在心理、性格上很容易走上极端,多出现以下方面的问题:(1)自卑封闭、自暴自弃、缺乏自信,上进心不强。不愿意与人交流、性格内向,不开朗,委屈感严重,老师与其交流容易掉眼泪。(2)自尊心过强,内心较敏感、脆弱,对老师亲友等的管教和批评容易产生较强的逆反心理,总感觉有人在欺负他,斤斤计较,不合群。(3)怨恨父母。认为父母为了赚钱而抛弃了自己,对父母的外出不理解,父母回家了甚至故意疏远他们。

第三,道德品行问题。留守儿童正处于心理成长的关键期。如果是由祖父母来隔代抚养教育,有相当一部分孩子往往意味着由文盲来抚养孩子;而托付亲戚照管的,亲戚普遍认为不便过多、过严管教或经常唠叨,毕竟不是自己的孩子,有的甚至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违法乱纪的现象,甚至走向犯罪的深渊。

第四,学习问题。那些由祖父母隔代抚养的孩子,由于爷爷奶奶等人的文化水平较低,无法在学习上得到帮助和指导。这中间有的孩子学习压力大,一旦遇到挫折就容易一蹶不振;有相当一部分孩子由于自制力差,没有人能够有效地督促学习,再加上受外界的影响,认为学习好坏都一样,对学习毫无兴趣,经常发生不完成家庭作业、旷课、逃学等现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如何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出现的问题,不仅会危及这些孩子的健康成长,而且会给农村的教育以及社会发展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能否解决好这一问题意义重大。这个问题的解决将有助于农村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真正落实和质量的提高。而这个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家庭、学校、社会、政府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和合作。现在,我们就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来探讨一下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一)家庭教育层面。

首先,父母在委托监护人之前,应该慎重考虑被委托人是否具备监护能力,如身体、经济、思想品德状况。如果被委托者年龄很大,身体欠佳,本身的行为能力有限,那么这种委托不但没有意义,甚至有害。

其次,父母应该利用多种方式和途径对留守孩子的学习、生活各个方面加以关心、教育和指导。例如多打电话给孩子及委托人、老师等,并向其询问孩子的基本情况,多与孩子交流,谈心,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增进父母与孩子情感的交流。

再次,父母应善于将自己在外打工的经历以适当的方式与孩子进行交流。外出打工的父母要选择适当的方式、方法将自己背井离乡的生活的痛苦与磨难、各种吃苦耐劳的经历以及拼搏向上的先进事迹作为素材来教育自己的孩子。从这个角度讲,父母与子女间的联系不是减弱而是加强了。

最后,提高父母对孩子教育问题的认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对于孩子的影响是最大的。若要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品德和优秀的才干,父母是要有奉献精神的。在物质条件基本满足的情况下,应该多为下一代考虑,多关心他们的成长与发展。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至少应有一位家长留守,这对于孩子的人格的培养和学业成绩都是有益的。

(二)学校教育方面。

首先,思想方面。学校教育应该成为影响留守儿童成长的主渠道。努力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形成合力。对此,学校应充分发挥教育优势,特别注意与家长的联系沟通,提高他们对教育的认识。对于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学生,老师可以通过家访,或通过电话、信函等形式,向家长汇报孩子的学习、生活和思想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疏导。针对留守儿童的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问题,定期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工作。同时,学校可以开展围绕反映留守儿童家庭问题的主题班会,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关于父母外出打工的问题;也可以邀请有外出打工经历的父母参加主题班会,借助、分享他们的打工经历,使留守儿童理解父母,尊重父母,形成正确的生活观。

其次,行为管束方面。可以将留守儿童托付给老师或者学校创造条件集中托管。对于那些家庭条件稍好的、家长愿意发费代价的农村留守儿童,家长可以和学校老师交涉好,把自己的孩子托付给老师,让孩子可以健康茁壮的成长。当然,还有一部分留守儿童家庭条件并不康裕且又无合适人员托管的,可以放到学校进行寄宿,尝试学校集中托管。

(三)社会方面。

留守儿童与普通儿童相比,只是由于生活环境中约束因素、沟通与指导因素的缺失,而具有一种被周围不良环境影响的更高的可能性。因此,应广泛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为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要加强农村(社区)文化建设,大力整治校园周边环境。打击违法经营的网吧、电子游戏室等,减少各种文化垃圾对孩子心灵的污染,让农村留守儿童在良好的环境中接受教育和熏陶。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不仅对家庭、学校而且对我们整个社会教育体系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目前各种教育尚未完善、学校教育还没有条件深入到留守儿童学校生活之外的情况下,我们对于留守儿童的教育任重而道远。

由于“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群体正处于义务教育阶段年龄,他们的数量、生活和教育状况以及由此带来的对社会的影响,我们理应给予积极地关注、帮扶,使之健康、茁壮地成长。

论文作者:刘钧爱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6

标签:;  ;  ;  ;  ;  ;  ;  ;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现状的分析和思考论文_刘钧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