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效应在体育锻炼中的作用论文

大学生心理效应在体育锻炼中的作用

王方正,曾洪文,毛兴宝,叶海杰,郑开琪,曹运华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102206)

摘 要: 对于大学生而言,体育锻炼是大学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克服心理障碍并养成持续性锻炼的习惯是重中之重。我们小组调查发现,心理效应对于大学生体育锻炼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不同的心理因子对于大学生的体育锻产生不同的效果,且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的同学由于心理状况不同,其对于自身体育锻炼状况以及体育认可程度也不同。

关键词: 大学生;体育锻炼;心理效应

一、研究对象及方法

1.研究对象。以华北电力大学在校本科生为主要对象。

2.2.1 对照品溶液 精密称取橙皮苷对照品5.50 mg,置于50 mL量瓶中,加甲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得质量浓度为0.11 mg/mL的对照品溶液。

2.研究方法。(1)问卷调查法。根据本论文的研究需要,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设计调查问卷,广泛征求专家老师的意见,通过线上线下两种方式发放问卷,最后得到了北京高校大学生心理状况及体育锻炼等数据。(2)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近几年来国内外有关高校大学生心理效应的相关资料,重点阅读了解了我国高校体育锻炼现状与改革的资料。(3)数理统计法。对于调查问卷所获得的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处理,对数据进行初步处理得到统计图表。(4)建立模型法。通过对调查问卷得来的数据进行数理统计以及逻辑分析,从而建立一个普遍适合此类情况的模型。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1.心理现状结果及分析。(1)参加体育锻炼前后的心理感受及对比。根据调查得来的数据,我们小组发现,大多数同学的锻炼心情能够变得较锻炼之前更加轻松,从年级的纵向比较来看,低年级的这种情况占比较高年级来说更多,而随年级增加影响较少的人数占比逐渐增多,较大一、大二而言,随年级的增加感觉心情会变差的人也存在;而就同年级不同性别来看,男生在锻炼后能够得到较大满足感的人数占比在各个年级来看都普遍高于女生。(2)体育自卑感的对比。通过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对于自我体育素质的看法不同年级存在着差异,且差异随年级的增加而越发明显。可以看出低年级对于体育方面的自信心是高于高年级的,从研究结果可以看出,高年级相较低年级来说选择的选项更趋于保守,且偏向并不令人乐观的方向;从性别角度看,男生的体育自卑心理是要明显弱于女生的,女生显示出更加保守的态度看待自身的体育锻炼方面的素质。可见年级和性别的不同,其体育自卑感也有显著的不同,心理状态的“两极分化”也越发明显。

2.心理效应与体育锻炼的关系(以体育自卑感为主要研究方向)。通过调查我们可以得到,仍然有将近半数的大学生对于自身体育素质感到自卑,且不同年级不同性别对于自身体育能力的态度也存在差异。通过后期分析,我们得到一个结论:对于自身体育能力越不自信的同学体育锻炼能力越差。从而分析建立如下两个模型:模型1和模型2。此两个模型都属于正反馈调节,不同于负反馈使输入和输出起到相反作用。正反馈的核心在于,使输出一直朝一个方向进行,而不是趋于稳定状态,其实就是让好的变得更好,坏的变得更坏。对于这两个模型而言,输入端都是个人对于自身体育锻炼能力的评价与认知,输出端为个人体育锻炼能力的发展方向。以模型1为例,假如一个人对于自身体育锻炼能力感到自卑,从而会引发他不愿意进行体育锻炼的想法;越是不进行体育锻炼,体育能力会越差;体育锻炼能力越差,对于自身体育锻炼能力越不自信,这就构成了一个正反馈调节,也就是说让坏的变得更坏。

模型1

模型2

三、结论和建议

1.结论。(1)大学生心理健康作用于体育锻炼影响因素。对比大学生不愿去锻炼的因素,我们发现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因素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具有相关性。从后期数据分析来看,影响大学生锻炼的最大因素为天气条件,从客观条件上看天气条件对于体育锻炼的影响确实十分大,但具有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因而不作为主要讨论对象。除去天气条件,其余主要影响条件选择人数比例相差不大,主要为缺少锻炼伙伴、自身惰性。从缺少锻炼的伙伴这一因素来看,大二学生锻炼情况优于大一、大三学生。自身惰性作为大学生的内部影响因素,从数据上看,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的人数占比对比情况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较为吻合,可以推出自身惰性是由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所决定的。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影响体育锻炼的内部因素是心理健康程度,心理健康程度又受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影响,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又反作用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因而我们得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直接影响了大学生体育锻炼的情况,进而影响了大学生持续性锻炼习惯的养成。(2)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目的。对比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目的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选择体育锻炼的目的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程度具有相关性。从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年级大学生的锻炼目的占比相差不大,但男女数据差异较大,相同年级男女锻炼的第一目的都是保持身体健康、增强体质,说明多数学生还是有养成持续性锻炼习惯的倾向的。但第二个目的差别就比较大了,女生注重的是形体的塑造,这点从女生选择的锻炼项目与锻炼强度中都可以看出,从这里我们可以分析出选择塑造形体的女生心理健康程度都是比较高的,不是自暴自弃而是选择通过努力使自己更加自信,从而积极地去参加锻炼,为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打下基础;男生的第二目的则是释放压力,选择这个目的的人都是懂得管理、调节自己情绪的人,心理健康程度也较高,他们也较容易养成持续性锻炼习惯。另外差异较大的一项则是通过锻炼寻找同伴,增进友谊,男生选择人数占比要明显高于女生,甚至我们可以看到女生基本不选择此目的,这样的差异从男、女生选择的锻炼项目也有所体现,男生相较女生更倾向于选择团队合作式的锻炼项目,心理健康状况良好的男生更会积极参加,从中更容易培养友谊,从而相互激励,进行锻炼,养成锻炼习惯。由此可以得出,锻炼目的是能够体现出心理健康状况的,良好的心理健康能够使人产生积极的锻炼目的,从而激发学生的锻炼欲望,进而养成持续性锻炼习惯。

2.建议。大学生要明白自己所肩负的重任与使命,从内心深处激发自己的体育锻炼积极性,了解体育锻炼的好处,自觉并坚持养成持续性锻炼的习惯。学生也可以自发成立体育锻炼监督小组或加入兴趣社团,相互制订训练计划,相互监督,并坚持下去。另一方面,学校应针对学生提出相应要求,将课外体育锻炼成绩加入学年总成绩计算当中,并对积极锻炼的学生进行鼓励,并号召全体大学生向他们看齐。

大年初一(Xi-nen)是新的一年的开始,清晨,家家户户燃放鞭炮、贴对联年画,清扫室内外卫生,以新的面貌迎接新年的到来。早上吃饺子前,一家人要给长辈请安磕头、祝愿长辈们在新的一年里健康、长寿、幸福。长辈们受礼的同时也要给晚辈们赐予吉祥的祝愿和积极向上的教诲话语。

参考文献:

[1]马申,王白山.身体锻炼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进展[J].中国公共卫生,2013,(3):463-465.

[2]任波.体育锻炼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模型的分析与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5):644-646.

[3]陈梅.影响体育锻炼行为的社会心理因素分析[J].四川体育科学,2008,(02).

The Role of College Students'Psychological Effect in Physical Exercise

WANG Fang-zheng,ZENG Hong-wen,MAO Xing-bao,YE Hai-jie,ZHENG Kai-qi,CAO Yun-hua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Beijing 102206,China)

Abstract: For College students,physical exercise is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college life,and overcoming psychological barriers and developing the habit of continuous exercise is the most important.Our group survey found that psychological effects play a key role in college students' physical exercise.Different psychological factors have different effects on college students'sports forging,and students of different grades and genders have different recognition of their own physical exercise status and sports due to their different psychological conditions.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physical exercise;psychological effect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19)39-0213-02

收稿日期: 2018-12-01

通讯作者: 曹运华。

标签:;  ;  ;  ;  

大学生心理效应在体育锻炼中的作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