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洲大蠊提取物对乙型肝炎病毒的研究论文_张晓东,孙鹥

美洲大蠊提取物对乙型肝炎病毒的研究论文_张晓东,孙鹥

(1昆明理工大学 云南 昆明 650504)

(2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 云南 昆明 650032)

【中图分类号】R51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07-0396-02

目前国内外已开发出干扰素、拉米夫定、恩替卡韦等对抗乙肝病毒的药物,但是这些药物不仅价格昂贵,不良反应较多,而且乙肝病毒已产生了耐药性。中药因其费用低、不良反应小等优点逐渐被用于肝病的治疗。美洲大蠊作为一种中药同时作为一种虫药对抗乙肝病毒受到越来越多学者广泛的研究与认可。

1.乙型病毒性肝炎

1.1 乙型肝炎病毒简介

乙型肝炎病毒是一种DNA病毒,属嗜肝DNA病毒科,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内并能损害肝细胞,引起肝细胞炎症、坏死及纤维化,与肝硬化及肝癌存在着密切关系[1]。乙型病毒性肝炎分为急性乙型肝炎和慢性乙型肝炎。急性乙型肝炎在成年人中90%可自愈,而慢性乙型肝炎表现不一,分为乙肝携带者、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肝癌等。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球约有20亿人感染过乙肝病毒,其中3.5亿人为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每年约有年100万人死于乙肝病毒感染所引起的肝衰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2006年我国乙型肝炎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全国1至59岁人群HBsAg携带率为7.18%。据此推断,我国现有慢性HBV感染者约9300万,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2000万[2]。基于这些数据,世界卫生组织已将乙型肝炎列入主要的公共健康问题。

1.2 乙型肝炎病毒的致病机理

乙型肝炎的致病机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目前尚未完全阐明。国内外学者对乙型肝炎病毒的致病机理进行了大量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乙型肝炎病人的肝脏受到损伤,并不是乙型肝炎病毒在肝细胞内繁殖的直接结果,而是机体的免疫反应造成的。新近有多项研究表明活化的T细胞反应可能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慢性化和肝细胞损伤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3]。

1.3 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外治疗乙型肝炎的药物主要分两类。一类是干扰素,它主要是通过与乙肝病毒细胞表面受体相互作用使细胞产生抗病毒的蛋白质,并不直接与病毒接触。干扰素不仅价格昂贵并且治疗过程中还伴随着脱发,精神方面伤害如抑郁、妄想症、重度焦虑等副作用。另一类药物就是核苷类的药物,它主要是通过进入乙型肝炎病毒细胞内抑制乙型肝炎DNA聚合酶的合成,从而使乙肝病毒的DNA的合成和复制受到阻止,使病毒细胞死亡。核苷类药物疗程长,需要连续多年甚至终生服药。停药后病毒会发生复制反弹,病情复发、甚至恶化,并伴有耐药性。近几年有很多研究者将干扰素和核苷类药物联合使用进行试验[4],结果表明治疗效果要强与两者单独使用时的效果,但是也不能完全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2.美洲大蠊

2.1 美洲大蠊简介

美洲大蠊属于蜚蠊科大蠊属,是蜚蠊科体积最大的昆虫。它主要生存在阴暗潮湿的环境,大多数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繁衍至今它的足迹已经遍布全球。它不仅是一种世界性卫生害虫,而且还可以用来治病。美洲大蠊作为虫药使用史记于《神农本草经》,到今天已经有1000多年的药用历史了。它作为传统的中药材,主要以干燥的成虫或新鲜的成虫入药,有活血化瘀,解毒消寒等疗效。而现在有很多研究者通过精提取美洲大蠊的有效成分研发入药,有抑制肿瘤,抑菌,抗氧化,抗炎,促进修复,调节免疫等疗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 美洲大蠊药理作用

张丹等人通过CCK-8法、双染法和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SMMC-7721细胞的凋亡及Bcl-2和Bax蛋白表达,结果表明美洲大蠊多肽提取物可明显诱导人肝癌细胞SMMC-7721细胞凋亡,抑制其增殖[5]。证明美洲大蠊提取物能够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张蕊等人通过噻唑蓝法和划痕实验检测美洲大蠊多肽、CⅡ-3和脱脂膏对HepG2细胞的增殖和迁移的影响,结果证明美洲大蠊提取物多肽、CⅡ-3及脱脂膏都能抑制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和迁移,同时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和ELISA法检测VEGF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美洲大蠊多肽、CⅡ-3及脱脂膏均能抑制人HepG2细胞中VEGF蛋白的表达。且美洲大蠊多肽的作用优于CⅡ-3和脱脂膏[6]。证明美洲大蠊肽提取物能够抑制人肝癌细胞的增殖。陈一辉等人通过给大鼠腹腔注射猪血清使大鼠肝纤维化,然后给予实验组小鼠高梯度剂量美洲大蠊提取物黏糖氨酸灌胃治疗,将小鼠麻醉后处死常规检测其肝功能。结果表明美洲大蠊提取物黏糖氨酸可逆转肝纤维化[7]。证明美洲大蠊提取物可以减轻肝纤维化。周湘等人通过给小鼠腹腔注射四氯化碳建立急性肝损伤模型。然后分为四组注射美洲大蠊水提物,乙醇提物,虫粉混悬液,联苯双酯灌胃,12小时后摘眼球采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ALT、AST、TB水平。结果表明美洲大蠊提取物对小鼠急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其中美洲大蠊虫粉及其水提取物效果最好,乙醇提取物效果次之。证明美洲大蠊有保肝的作用[8]。张彤等人给小鼠灌胃CCl4制备慢性肝损伤大鼠模型,然后在用美洲大蠊活虫冷浸药渣水提物连续给予慢性肝损伤大鼠,一段时后检测实验大鼠血清ALT与AST水平、肝组织SOD与MDA水平及肝脏、脾脏指数以评价受试药物的抗急性肝损伤作用,结果发现美洲大蠊活虫冷浸药渣水提物具有抗急性和慢性肝损伤的作用[9]。证明美洲大蠊活虫冷浸药渣水提物保肝作用。乔婷婷等人建立的HepG2/ADM模型具有耐药细胞的基本生物学特性,美洲大蠊提取物能够抑制HepG2/ADM的生长,同时具有良好的逆转其耐药性的效果[10]。证明美洲大蠊具有保肝作用。

3.结语

近些年来,通过众多的学者研究实验证明美洲大蠊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服用后副作用小以及资源丰富等特点,因此它在医药领域中取得了较好的应用前景。本文通过对美洲大蠊提取物药理作用研究情况分析它的药理活性及作用机制,为美洲大蠊新药的研发应用于临床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同时也为其它新药的研发奠定了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 Ringehan M,McKeating J A,Protzer U.Viral hepatitis and liver cancer[J].Phil.Trans.R.Soc.B,2017,372(1732):20160274.

[2] Zheng,X.,Wang,J.and Yang,D.(2015)Antiviral therapy for chronic hepatitis B in China.Med.Microbiol.Immun.,204,115-120.

[3] Ferrari C,Boni C,Rossi M,et al.T cell regulation in HBV-related chronic liver disease[J].Journal of Hepatology,2017,66(5):1096-1098.

[4]郑仕君,肖飞霞,张吉宏,等.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用恩替卡韦和干扰素α-2b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17):3895-3897.

[5]张丹,朱伟,余昕,廖芳,刘明华.美洲大蠊多肽提取物对SMMC-7721细胞凋亡及Bcl-2和Bax蛋白表达的影响[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7,(04):1-5.

[6]张蕊,袁发璐,李婷,彭芳.美洲大蠊提取物对人肝癌HepG_2细胞的作用机制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7,27(12):1-8.

[7]陈一晖,马得宏,李武,刘丽辉,王宏图,张禄,徐雪美,冉慧粉,钱忠义.美洲大蠊提取物黏糖氨酸对肝纤维化模型大鼠的影响及机制[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6,20(27):4055-4060.

[8]周湘,刘学聪,张文超,陈玮璨,刘昕.美洲大蠊不同工艺提取物对四氯化碳致急性肝损伤小鼠肝脏的保护作用[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6,(12):1050-1053.

[9]张彤,杨胜群,邹俊波,阙昌田,桑文涛,曾南.美洲大蠊提取物抗肝损伤的实验研究[J].中药与临床,2016,7(05):31-34+41.

[10]乔婷婷,牛春丽,彭芳.美洲大蠊逆转肝癌多药耐药性的研究[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5,(04):35-38.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云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医学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编号D-201670)

论文作者:张晓东,孙鹥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3月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27

标签:;  ;  ;  ;  ;  ;  ;  ;  

美洲大蠊提取物对乙型肝炎病毒的研究论文_张晓东,孙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