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外国文学作品的选用分析论文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外国文学作品的选用分析论文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外国文学作品的选用分析

张莉

(齐鲁师范学院,山东 济南)

摘 要: 二〇〇〇年后统编的人教版中小学语文教材在外国作品的选择上有了较大的突破,不仅仅体现在数量的增加,也体现在编排的合理化和科学性,以及选材的多元文化价值取向上。但仍然存在部分选材有明显的文化单一性,个别选材不能充分考虑到城市与农村学生的认知差异的现象。因此,淡化选文的说教性,进一步增强选文的多元化,充分考虑到城市与农村学生的认知差异,选取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外国文学作品成为在选材中最应考虑到的问题。

关键词: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外国文学作品

一 教材中所选用的外国文学作品概况

(一) 外国文学作品所占教材篇幅分类统计情况

据统计,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外国文学作品的选用情况如下:小学一年级上册课文总量为20篇,外国文学作品数量为零,所占比例为0%;小学一年级下册课文总量为39篇,其中含选读课文5篇,外国文学作品数量为一篇,所占比例为2.56%;小学二年级上册课文总量为40篇,外国文学作品数量为2篇,所占比例为5%;小学二年级下册课文总量为38篇,外国文学作品数量为5篇,所占比例为13.16%;小学三年级上册课文总量为40篇,外国文学作品数量为8篇,所占比例为20%;小学三年级下册课文总量为40篇,外国文学作品数量为8篇,所占比例为20%;小学四年级上册课文总量为40篇,外国文学作品数量为7篇,所占比例为17.5%;小学四年级下册课文总量为40篇,外国文学作品数量为12篇,所占比例为30%;小学五年级上册课文总量为36篇,外国文学作品数量为5篇,所占比例为13.89%;小学五年级下册课文总量为36篇,外国文学作品数量为5篇,所占比例为13.89%;小学六年级上册课文总量为40篇,外国文学作品数量为7篇,所占比例为17.5%;小学六年级下册课文总量为40篇,外国文学作品数量为5篇,所占比例为12.5%。

此外,按照教学要求,小学一年级课本中的外国文学作品只有一篇精读课文,略读和选读课文为零;小学二年级语文课本中的外国文学作品有8篇精读课文,略读和选读课文为零;小学三年级语文课本中的外国文学作品有9篇精读课文,4篇略读课文,3篇选读课文;小学四年级语文课本中的外国文学作品有9篇精读课文,8篇略读课文,2篇选读课文;小学五年级语文课本中的外国文学作品有8篇精读课文,1篇略读课文,1篇选读课文;小学六年级语文课本中的外国文学作品有5篇精读课文,5篇略读课文,2篇选读课文。

从上文所做的统计来看,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所选用的外国文学作品在一年级上册至三年级下册在数量和所占比例上呈持续上升的趋势,其中从小学二年级到小学三年级期间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平均每阶段上升大约七个百分点;在小学四年级到六年级期间,外国文学作品占全书的比例变化呈不规律的起伏状态,其中在四年级下册中外国文学作品的数量和所占比例达到一个小高峰,为12篇,占全书的30%,五年级和六年级语文课本中外国文学作品的数量和比例变化比较稳定,趋于平缓。

(二) 外国文学作品基本满足学生的审美需求。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所选用的外国文学作品,记叙文体裁占了很大一部分,这些文章有曲折的故事情节,生动的人物形象,还有精妙的语言技巧和优美的景物描写,有利于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和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道德情操。同时,记叙文还有形象性和典型性等特征,善于用平实质朴的文字叙述事件,使学生能够在平凡的故事中获得切身的感受与体验。教材还大量选用了富于童趣和理趣之美的散文,符合儿童审美感受与能力。这些散文取材范围和表现内容上广泛多样,不但有作家的童年生活,而且包括作家眼中的自然风光,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乃至一种声音,一抹色彩都可能成为它表现的内容。很多儿童散文在进行创作和表达的同时,也将知识与人生的哲理融入其中,作者用充满诗情画意的笔墨对蕴含哲理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进行摹写,引发儿童对于自然世界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另外,教材还选用了经典有趣的童话故事、充满深刻哲理的寓言、充满传奇色彩的神话传说。这些作品的魅力主要来自丰富奇特的幻想,富于创造性的故事情节和大胆奇特的想象给了儿童无尽的想象空间,使儿童能够破除现实常规的束缚,展开想象的翅膀,丰富小学生的想象力,活跃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值得注意的是,教材还选用了一些开阔视野的自然科教文,那些外国作家笔下的自然风光给学生带来了美妙的视觉盛宴。如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蜜蜂》和《蟋蟀的住宅》就以细致入微的描写给同学们带来了来自大自然的智慧。两篇课文都选自法国杰出昆虫学家法布尔的著作《昆虫记》,处处洋溢着作者对生命的敬畏。除此之外,还有《自然之道》《大自然的启示》等,也同样给同学们展现了不一样的自然奥秘。

一是明确镇村干部权责。建立明晰的镇村干部权责清单,既要促使他们积极履职,避免不作为,也要明确其行为红线,严防其借助服务项目之名乱作为。二是积极培育文明乡风。回乡创业项目因其落地地域的专属性,也就使得文明乡风营造显得尤其重要。引导广大农村党员干部群众关心农村事业发展,关心家乡建设,积极支持项目建设,合理有序表达利益诉求。三是严厉打击不法行为。积极响应中央部署的扫黑除恶专项行动,让全面从严管理深入农村,严防农村恶势力、宗族势力等干扰村级事务、农村经济建设,为回乡能人创业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二 所选用的外国文学作品在选材和布局方面的优势和不足

(一) 优势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智能电网的继电保护技术也慢慢的向智能化、自动化以及网络化方向不断的发展,这也对继电保护装置的控制和测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要达到信息数据一体化。

2.3 T2DM 合并微血管病变影响因素的 logistic回归分析 以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为因变量,将性别、年龄、体质量、腰围、BMI、糖尿病病程、尿酸水平、血脂、HbA1c 水平、GA 水平、甲状腺功能、AIR 指数、HOMA-IR 指数、葡萄糖曲线下面积、INSAUC、空腹胰岛素和血浆葡萄糖水平作为自变量,采用 logistic 回归模型行多因素分析,以P<0.05 为进入标准,P>0.10 为剔除标准。结果(表3)显示,糖尿病病程、AIR 指数是 T2DM 合并微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P 均<0.05)。

选文的多元化。教材中所选用的外国文学作品包括了散文、小说、诗歌、童话、寓言等,基本上是天文地理、科学文化、道德哲理无所不容。此外,从作品来源国家来说,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教材中,苏俄的作品所占比例明显下降,英国、法国、美国的作品所占比例有所上升,而且还新增了意大利、日本、波兰、保加利亚、阿拉伯等国的作品,表现了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使学生能够了解不同种族、不同国家的风土人情,培养他们用国际的眼光去看待不同种类的文明,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多元文化价值取向。选文中的外国文学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思想,具有多元化的价值取向。如《灰雀》《大自然的启示》《自然之道》表现了西方人对于大自然的无比崇敬;《三个儿子》《妈妈的账单》和《检阅》以西方人的价值观探寻了人们对于爱的理解;《中彩那天》则隐含着对人性的考验和对生命尊严的关注;古希腊的神话故事《普罗米修斯》和《渔夫的故事》则向学生们展示了古代人类的智慧和坚不可摧的人的力量;《金钱的魔力》则折射出了西方人道主义思想。

部分选材有明显的文化单一性。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在某些外国文学作品的选择中存在明显的文化单一性。从对外国文学作品的统计状况来看,从小学一年级到小学三年级,外国文学作品的数量为24篇,其中,苏俄的作品就有10篇之多,而有的国家却一篇未选。

(二) 不足

教材编排的合理化。教材在小学一到五年级都是将外国文学作品与本国作品集成一个单元,形成一个共同的主题,让学生能从不同的角度来对比分析各个国家的人们对同一个主题的解读。如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的第五单元,包含了四篇课文,分别是:《她是我的朋友》《妈妈的账单》《可贵的沉默》和《七颗钻石》。这四篇课文有一个共同的主题,那就是最为诚挚美好的爱。这样的编排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更能加深学生对于该单元的主题的理解。到了小学六年级,教材在编排上进行了一些改变,特别是小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一共有四篇课文,并且全部都是选自国外的作品。表明编者已经充分考虑到了随着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阅读和理解部分长篇外国文学作品的能力,这也是引导和鼓励学生自发地去阅读其他外国著作的途径。

部分选材没有充分考虑到农村和城市学生的认知差异。教材作为一种文化教育的载体,如果不能兼顾这种城乡差异,势必会给教学活动带来一定的影响。以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所选用的外国文学作品为例,文中描写乡村生活的课文有15篇,如《金色的草地》《蟋蟀的住宅》《麻雀》《穷人》等,描写城市生活的课文有7篇,如《小摄影师》《中彩那天》《凡卡》《城市之肺》等,除此之外还有城乡特征不明显的中性课文。从中不难看出,小学阶段描写农村生活内容的文章较多,这就给生活在城市中的学生增加了阅读难度,如三年级上册的《金色的草地》中描写的长满蒲公英的草地,大片的蒲公英在阳光的照射下变换着颜色,给作者的童年带来了无限的乐趣。但是,城市中的孩子是很少有机会在高楼大厦之间看到大片的蒲公英,也就无法亲自观察它们的颜色变化,只能依靠想象。同时,选文中以城市生活为题材的文章也给在农村长大的孩子带来了不少困扰。如四年级下册的《中彩那天》讲述的是典型的城市生活,文中出现的“中了彩”和“奔驰牌汽车”都是典型的城市中的事物,这是生活在农村的孩子所不容易看到和理解的。

三 思考与建议

充分考虑城市与农村学生的认知差异。造成城乡差距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原因是国家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因此我国必须大力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针对教育的不平衡性,国家首先应该大力扶持偏远地区和贫困地区的教育,鼓励年轻教师和大学生的支教活动,增加教育支出,完善教育教学基础设施,减少城乡差距。其次,学校应当适量组织校外活动,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和科技文化馆增长见识。安排老师定期进行职业进修,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特别是乡村教师的教学水平的提高。再次,学生应该在认真学习教材中的知识的前提下,主动阅读课外书,提高自主阅读能力,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最后,小学语文教材在对外国文学作品的选材方面应当充分考虑城市与农村学生的认知差异,把握其中的平衡。

选取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外国文学作品。随着时代的发展,思想文化的变迁,我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在随之变化,那些符合时代潮流的文学作品应当承担起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重任。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对于外国文学作品的选择在后期以欧美文学为主,这是借鉴优秀的外来文化的表现,但是这些西方的文学作品所体现的部分观念不符合我国的时代潮流。这就要求编者在外国文学的选择上要慎重,在吸取外国文学的精华的同时也要反映我国的价值标准和主流意识形态。总之,外国文学作品选入中国语文教材的目的和作用主要还是为了帮助学生在了解和学习优秀的外来文化成果的同时丰富他们的阅读体验。

参考文献

[1] 蔡方洪.关于初中语文教材中外国文学作品教学的研究报告[J].考试周刊,2015(39):12-12.

[2] 吴罕砚,张晓帆.语文教材中外国文学作品选材对比研究[J].文学教育(上),2010(08):137-139.

[3] 谢桂荣.不应被遗忘的角落—初中外国文学作品教学尴尬处境观察[J].教学月刊(中学版),2012(11):67-68.

[4] 温立三.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小学语文教材论争及思考[J].中国教育科学,2015(03):211-229+210.

[5] 方波,陈骞.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休闲美育资源探析[J].教育现代化,2017,4(43):328-329.

本文引用格式: 张莉.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外国文学作品的选用分析[J]. 教育现代化,2019,6(75):267-268+271.

DOI: 10.16541/j.cnki.2095-8420.2019.75.096

作者简介: 张莉,女,山东蒙阴人,齐鲁师范学院,助理编辑。研究方向:出版。

标签:;  ;  ;  ;  ;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外国文学作品的选用分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