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雄时代_军事历史论文

在英雄时代_军事历史论文

被英雄时代,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英雄论文,时代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诺曼底登陆纪实:最长的一天》

作者:[美]科尼利厄斯·瑞恩

出版时间:2005年1月

1933年1月30日,—个严谨理性的国家选出了影响全世界—代人的总理——希特勒,当然,所有人都知道这只是噩梦的开始,歇斯底里的欲望膨胀之后带来的是无尽的伤害和毁灭,但伴随着诞生的,是—个个活生生的自我拯救、不懈奋斗、坚信未来的普通英雄。他们的名字或者被雕印在各种神圣的纪念碑上,或者淹没在海洋深处、飘逝于风中,与大自然融为—体。

在路上

最初只是抱着阅读一本纪实文学的心态来看这本书的,可是不小心就对那场战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许是因为作者的描述太真实,一英寸一英寸的大场面铺陈,伞兵、步兵还有行事规矩的德国人,一帧一帧地渲染在脑海里。但是我总是看不清那个乐观马虎的美国伞兵的脸庞,总是想不出他会有个多么美丽的妻子,可能是在千千万万的普通将士中,太难辨认。

“伞兵们冒着枪林弹雨,弯下身体,匍匐前进,奔跑、趴下,又站起来,继续向前冲。他们跳进弹坑,爬了出来,再继续前进”,这是时间与生命的赛跑,也是残酷的绝处逢生,信仰和命令是驱动他们前进的力量。我不禁想,这一幕发生在电影里那要多大手笔的恢宏制作?但在这个到处都是阵亡伞兵尸体的广场上,战斗已经结束。戛然而止的文字提醒着我,这只是纪实文学的精彩之墨,我更应该沉思、缅怀、哀伤的是,这是一本纪实文学。

《永别了,武器》

作者:[美]海明威/著,孙致礼、周晔/译

出版时间:2009年9月

落日的轮廓

美国青年弗雷德里克·亨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志愿到意大利北部战争担任救护车驾驶员,期间与英国护士凯瑟琳·巴克莱相识相恋并一起度过了一段幸福的时光。这也许是美国人特有的浪漫情怀,也是战时人们大胆抓住时间的表现,虽然路上的风景苍凉无限,却依然阻挡不了劳苦人民追逐安宁。正如“北京青年”里的“重走一回青春”,潇洒自由地抛开一切,集体出走,但最终不还是要规规矩矩结婚生子。所以战争年代,逃避是暂时的,亨利回头来到自己出走的地方时,那边新铺了一条险峻的山路,还有许多军用卡车,可以望见雾中的树林和峻岭。树林是一下子就被占领了的,所以没多大毁伤。再往前走,路没有了山岳的掩护,所以路两边和顶上都搭有席子,作为遮蔽。路的尽头是一个已经毁坏的村子。村子过去一点的高处,就是前线。附近有许多大炮……如果我走到那,一定会随口骂一句,“这世界怎么了,只是因为我做了个逃兵?”

亨利的凯瑟琳最终因为难产去世了,当时勇敢抛下武器的亨利迷失了方向。当你一心努力追寻的目标在某一天忽然崩塌时,你才会注意到这环境已经发生了多大的改变,战争依旧在继续。如果没有战争,和平年代难产而死也不是特例。正在发生的战争,亨利越来越看不清楚了,它是生活在从前的记忆中,还是生硬地截下一段,从头开始了呢?我们要体会的,是那些置身战争中的人们,建立起勇气与信心,学会战斗、忍耐、等待,始终相信永恒存在的正义和奇迹,并最终迎来属于他们的胜利和荣誉的过程。

而亨利,也许只有海边那一圈落日的余韵,才能和他一道体会殇然、由心底而生的悲凉之感吧,这究竟是个人的悲剧还是那个特殊年代的悲剧?也许落日它知道,但它无法诉说。

《安妮日记》

作者:[德]安妮·弗兰克/著,彭淮栋/译

出版时间:2011年9月

开不了口

安妮是个跟我们一般大的小女孩,但是不同的是,她是一个生在二战时期欧洲的犹太小女孩,这般天真的年龄,却破碎在阴森恐怖的纳粹集中营里,捧着这本日记,不抱一丝庆幸,这本属于孩子的成长日记本应该不存在于这个世界上,却如此沉重地展现在我眼前。

我向来是不屑于写日记的,认为那是一种感情的放大和宣泄,小情绪会被造次成人生之类的感叹,小快乐会骄傲成让世界都充满爱。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感性是种可怕的物质,最好还是保护好仅有的一亩三分地,兢兢业业,也不敢妄想。可是可爱的小安妮,她和家人孤单地住在密室里,躲避害怕,追寻希望的日记也只能带来一点消磨时间上的安慰,“我们还有一些衣服在朋友那里,可惜要战争结束才能拿回来。当然,要是我们还在的话。”这些字眼让我恐惧,那是一个什么样的年代,竟有着这么一群可敬的人,虽然不知道明天在哪,却依然心向往之。

这次推荐的都是叙写世界大战时期的作品,历史是清晰而重复的,关键在于人心是否浑浊。在和平年代,做一个普通人,是最伟大的幸福,如果哪天用得上,英雄就在我们身边。

标签:;  ;  ;  ;  

在英雄时代_军事历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