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登斯的早期思想探析——对吉登斯的阶级理论、结构化理论、社会变迁理论的评介

吉登斯的早期思想探析——对吉登斯的阶级理论、结构化理论、社会变迁理论的评介

韩炯[1]2004年在《吉登斯的早期思想探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以唯物史观为指导,运用“叁形态”理论,对吉登斯的早期思想进行研究,重点是对他的阶级理论、结构化理论和社会变迁理论进行考察。尝试在厘清吉登斯理论框架和思想实质的基础上,对其理论得失做出评价。全文共分五章。第一章导论部分,简单介绍吉登斯的生平、学术研究经历及国内外关于吉登斯理论思想的研究现状,并指明本文对吉登斯早期理论思想研究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第二章,从阶级结构化理论的提出背景、内涵及应用于对现实的分析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吉登斯的阶级结构化理论,解析了其理论认识上的得失,依据马克思的“分工的规律是阶级划分的基础”的观点,对有关阶级的理论问题进行了探讨。第叁章,指出吉登斯对阶级结构化理论进行了理论升华,建构了他的理论体系,即着名的“结构化理论”。“结构化理论”尝试克服结构与人、主体能动性和客观限定性间的二元对立,但最终还是陷入了多元折中论的泥沼。第四章,介绍了吉登斯运用结构化理论建构社会转型一般模式的努力,并对这种努力的得失做出评介,同时将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与吉登斯的理论进行对照,以说明马克思理论的科学性所在。第五章,对本文的几个论题进行了简单总结,并提出几点思考。

段宇波[2]2014年在《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理论研究述评》文中研究表明新制度主义在西方社会科学领域全面兴起的同时,也逐步发展成为政治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理论范式。事实上,目前学界对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讨论并不充分,尽管在操作中有一定困难,但对政治学中的新制度主义进行全面系统的理论梳理非常必要。本文从政治学的角度,基于对新制度主义在政治学中发展的叁阶段划分:20世纪50-70年代的萌芽或重新发现、20世纪80-90年代的分化与范式确立、2000年以来的理论发展与整合,试图对来源广泛、构成复杂的新制度主义的重要研究文献和学术观点作一些回顾和整理。本文主要回顾了政治学研究中的新制度主义发展与范式确立,总结了20世纪80-90年代形成的新制度主义政治学范式的基本理论与主要应用,以及由此引发的分歧与整合、评价与质疑;并对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最新进展进行跟踪研究,特别是制度变迁、制度设计、制度多样性等问题的最新发展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参考文献:

[1]. 吉登斯的早期思想探析[D]. 韩炯. 天津师范大学. 2004

[2]. 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理论研究述评[J]. 段宇波. 比较政治学研究. 2014

标签:;  ;  ;  ;  ;  

吉登斯的早期思想探析——对吉登斯的阶级理论、结构化理论、社会变迁理论的评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