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优秀博士论文评选结果分析_博士生论文

我国优秀博士论文评选结果分析_博士生论文

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结果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博士学位论文,全国优秀论文,评选结果论文,论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1世纪是一个充满竞争与机遇的世纪,创新是这个世纪最重要的主题。社会的发展、国家综合国力的提高、民族的兴旺和发达主要取决于一个国家创新能力的大小,而科技的创新、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归根到底取决于高层次创造性人才的多少。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尤其是博士生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最高阶段,担负着发展科学技术、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重要任务,是国家创新体系的主要源泉。自改革开放,特别是建立学位制度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在培养高层次人才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博士生教育更是有了长足发展,从1990年到2000年10年间博士生招生数增长了近5倍,共培养出59718名博士学位研究生。[1]为了建立有效的监督和激励机制,提高博士生教育的整体质量,鼓励创新,促进高层次创新性人才脱颖而出,1998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决定,开展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评选工作,并把这项工作纳入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作为其中“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从1999年开始,评选工作每年进行一次,每次评选出的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不超过100篇。参加评选的学位论文,一般为评选年份的上一学年度在国内学位授予单位获得博士学位者的学位论文。在评选年度以前两个学年度内获得博士学位者的学位论文,如确属优秀的也可以参评。[2]对获奖论文给予表彰和奖励,并且为论文作者的后续研究提供较强的资金资助。

一、全国优秀百篇博士学位论文的获奖单位分布及分析

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活动从1998年正式开始启动,1999年、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五年来共评出494篇。[3]其中高校共获得400篇(含中央党校),占整个获奖论文总数的81%,科研院所90篇,占整个获奖论文总数的19%。其中中科院系统每年获得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比例幅度变化不大,大约在19%-20%左右,高校占80%左右。详见表一。

表一 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单位分布 单位:篇

单位

篇数

中国科学院 80

清华大学39

北京大学36

复旦大学27

浙江大学18

南京大学15

中国人民大学13

上海交通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11

西安交通大学10

中山大学 9

北京师范大学 山东大学

8

南开大学 东南大学 中南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

7

同济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武汉大 6

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第二军医大学 第三军医大学

5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 4

华东师范大学 西北大学 吉林大学

中国农业科学院 华东理工大学 四川大学 南京理工 3

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西安电子科

技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四川农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中央民族大学 哈尔滨 2

工程大学 上海大学 南京农业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 兰州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

学北京中医药大学 国防大学 重庆大学 军事科学院

 大连理工大学 南京航天航空大学 扬州大学 解放

军信息工程大学 西南政法大学

北京邮电大学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中央音乐学院 中 1

国政法大学 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 国家地震局地质研

究所 军事医学科学院 天津中医学院 天津医科大学

内蒙古大学 内蒙古农业大学 东北大学 沈阳农业大

学 沈阳药科大学 黑龙江大学 东北农业大学 南京

医科大学 厦门大学 福建农业大学 福建师范大学 

青岛海洋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 海军工程大学 湖南大

学 华南师范大学 广西医科大学 西安理工大学 第

四军医大学 北京工业大学 中央美术学院 石油大学

 中共中央党校 钢铁研究总院 天津大学 天津师大

 东华大学 上海财经大学 华中农业大学 昆明理工

从表一中首先可以看出,1999年-2003年全国共有93所高校(含中央党校)有博士学位论文入选,占251所培养博士生高校的36%。而在这些高校中,清华、北大、复旦、浙大、南大、人大、上海交大、中科大、西安交大九所大学共获奖180篇,占整个高校获奖总数的45%,表明高质量的博士生大多出自于这些重点的大学。这些学校不仅经费充足、师资优秀、仪器设备优良,还承担着许多重要的课题和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因此科研水平高、学术氛围浓厚,更容易出人才。其次,在高校获奖的404篇博士学位论文中,有334篇出自于目前设有研究生院的55所高等学校中的50所,占整个高校获奖论文的83%,这充分说明了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取得与培养单位的综合实力和管理水平有很大关系。另外,没有建立研究生院的高校(占获奖高校的17%)也凭其优势学科获得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例如扬州大学连续两年在农学中的兽医学一级学科获奖,华中师范大学也连续两年在法学中的政治学一级学科获奖,这说明有些学校虽然总体实力并不突出,但也能充分发挥其学科特色,取得好成绩。

二、全国优秀百篇博士学位论文获奖学科分布及分析

在12大学科门类中都有论文获奖,但有的学科门类获奖篇数较多,有的较少。总的来说,人文、社会科学获奖比例较小;理学、工学获奖比例较大。在12大学科门类下属的88个一级学科中,年均获奖论文所覆盖的一级学科数只有52个;另外,在入选的一级学科中,有的一级学科获奖较多,如物理、化学等,每年约有6到7篇论文入选;而有的一级学科5年来只有1到2篇入选。

表二 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在各学科门类中分布的篇数单位:篇

年份 哲学 经济 法学 教育 文学 历史 理学 工学 农学 医学 军事 管理

1999

11325430

40

310

10

2000

12223332

39

6 8

11

2001

32434327

34

511

13

2002

22333230

36

411

01

2003

12425228

37

4 9

21

总计

89

16

12

20

14

147 186 2249

56

从表2获奖的学科门类分布来看,哲学、经济学、法律、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管理学共86篇,约占整个获奖论文的17%,而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等自然科学所占比例大,共404篇,约占整个获奖论文的82%;其次,在人文、社会科学中,传统的文学、历史、法学所占的比例较大,约占整个人文、社会科学获奖总数的57%,而新兴的管理学、经济学所占比例较小,约占整个人文、社会科学获奖总数的17%。尤其是管理学,随着博士生招生数的不断增加,社会需求也日益强烈,1998-1999年度管理学授予的博士学位就有331个,而5年来却只有6篇入选,尚需要进一步发展提高质量。另外,军事学所占的比例也非常小,只占整个获奖总数的1%,说明我国的军事学博士教育有待进一步加强。

199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原国家教委联合下发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将一级学科从原来的72个增加到了88个。从5年来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奖的情况来看,平均每年覆盖的一级学科数是52个(详见表3)。

表三 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覆盖的一级学科数单位:个

年份

覆盖的一级学科数

1999年52

2000年52

2001年54

2002年51

2003年53

有学者通过分析1999-2001年的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一级学科和二级学科的分布情况,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全国重点学科、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等水平较高的学科是产生全国优秀百篇博士学位论文的基地,而高水平的学科点是培养高水平、高质量博士生的关键。[4]笔者通过分析1999-2003年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获奖学科情况,同样支持这一观点。另外,从获奖的一级学科来看,有的学科每年获得的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平均超过6篇,而有的学科5年来只有一到两篇博士学位论文获奖(详见表4)。

表四 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奖较多的一级学科分布 单位:篇

一级学科名称 篇数占整个获奖论文的比例

化学 357%

物理学336.7%

生物学295.9%

材料科学与工程244.9%

数学 204%

历史学142.8%

电子科学与技术132.6%

力学 112.2%

信息与通信工程10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中国语言文学

控制科学与工程 9

1.8%

化学工程与技术

由表4可以看出,物理、化学、生物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临床医学、数学等一级学科获奖的比例最高,这些学科中有的原本就属于优势学科,基础比较好,学科力量比较雄厚,每年授予的博士学位也多,并且所在的学校整体实力比较强。据《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统计,1998-1999年,数学、物理、化学一级学科领域的博士学位授予数分别为300、376、539,毕业生获奖的几率自然会高,且往往由北京大学、复旦大学这些总体实力较强的大学获得。另外获奖较多的学科属于与国民经济发展联系紧密且与当今新兴科学技术发展相一致的一级学科。例如,生物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等都是当今科学技术发展的热点领域,而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临床医学等不仅与科技的发展趋势相一致,而且适应了国民经济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由于普遍受到关注和重视,因此也增加了获奖机会。

此外,我们还注意到,每年约有36个一级学科没有论文入选,约占全部一级学科总数的41%。在这些未入选的一级学科中,有12个一级学科5年来一次都没有论文入选,占14%;有11个一级学科只获得过一次,占13%。在这些较少获奖的学科中,有的是因为学科点本身的力量比较薄弱,培养的博士生比较少,例如系统科学、科学技术史,1998-1999年授予的博士学位仅为5个;有的是因为本身不是重点学科,学科力量不强,例如体育学;有的本身虽然是一级学科,但其下面有重点学科,或者因其所在的学校整体实力较弱,因此未能获奖。

从以上分析可知,学科之间确实存在着不平衡。因此,需要采取措施大力促进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另外,除对传统的优势学科继续鼓励外,对一些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应用性强的学科更要加强建设;而对那些五年来一次都没有论文入选全国优秀百篇的学科,也应该引起高度的重视,采取措施推动其发展。

三、全国优秀百篇博士学位论文获奖的地区分布及分析

目前我国31个省市(不包括港、澳、台地区)中22个省市有博士论文入选,从获奖论文的地区分布来看,北京市5年来共有128篇博士论文入选,占全部入选论文总数的26%,上海市有64篇博士论文入选,占全部入选论文总数的13%;而有的省5年来只有一到两篇博士论文入选,只占全部入选论文总数的0.2%到0.4%,见表五。

对表五数据的分析表明,高等教育发达的地区是全国优秀百篇博士学位论文的主要产地。北京、上海、江苏、陕西、湖北、浙江等省、市所分布的高校共有299篇获优秀博士论文,占整个高校获奖总数的74%。这些省市集中了较多的高等院校,且有很多全国“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经济发展水平也高。有9个省份5年来没有论文入选,占全国的29%,这些地区的高等教育大多不甚发达,院校较少,且经济发展缓慢。那些只有1至2篇博士论文获奖的省份,大多地处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

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评选,只是单项的选优评估,还不是对培养单位的全面评估,但从以上对获得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单位分布、学科分布和地区分布的分析来看,评选的结果基本上能如实反映我国当前博士生培养水平的实际情况,设有研究生院的重点高校、重点学科、高等教育发达或者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是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主要产地的现状表明,高水平的博士生质量、学校的综合实力、学科的整体实力、学校研究生教育的发展与管理水平、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之间有极大关系。

此外,我们认为,既然是选优评估,就应该把最优秀的评选出来,并加以重奖,鼓励冒尖,勇攀高峰,不能因有大差距而限制优秀的发展。5年来的选优评选工作也告诉我们,良好规范的研究生教育管理和研究生教育整体上的协调发展,能为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产生奠定良好的基础。那种只把眼光盯住少数几个尖子,而忽视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和整体学科水平的提高,不做扎实的基础性工作,无益于学校水平的提升。所以要继续加强重点学科的建设,在保持传统的重点学科建设的同时,加强新兴学科、交叉学科的建设;高度重视与当今科学技术发展、与国民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发展需要相一致的学科建设。对不同的学校来说则要注意发挥自身重点学科、特色学科的优势,争取在某一个领域有所突破,达到领先水平。

同时,还应注意到我国的博士生教育还存在着较大的不平衡,包括高校培养质量的不平衡、学科整体发展水平的不平衡以及地区发展的不平衡,这需要另作专门的研究,采取相应的措施。

表五 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地区分布单位:篇

地区   1999年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总计

北京 31

222525 25

128

天津

13 1 4 211

内蒙古 112

辽宁

2 1 1 1 5

吉林1 21 4

黑龙江 611 210

上海 10

1117 131364

江苏

5

11 9 8 841

浙江

47 2 2 318

安徽

13 2 2 311

福建 2 1

3

山东2 2 3 2 9

河南1 1 2

湖北

46 3 3 420

湖南5 5 1 11

广东

2 2 3 310

广西 1

1

四川24 410

重庆

2 3 1 3 9

云南

1 1

陕西

47 6 5 628

甘肃

2 2

标签:;  ;  ;  ;  

我国优秀博士论文评选结果分析_博士生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