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国际环境机遇大于挑战_经济全球化论文

当前的国际环境机遇大于挑战_经济全球化论文

当前国际环境——机遇大于挑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机遇论文,环境论文,国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当今世界正在走向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这些趋势给国际社会的相互关系和经济文化的发展,带来错综复杂的局面。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面临着难得的机遇,也面临着种种严峻的挑战和压力。江泽民主席指出:“进入新世纪以来,国际局势正在发生冷战结束来最为深刻的变化。但是,和平与发展作为时代主题没有改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并未改变。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仍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形势发展的基本态势。我们面临的国际环境依然是机遇大于挑战。”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判断当前国际环境,可以促使我们更为主动地抓住机遇,推动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朝着有利于人类和平与发展的方向前进。

和平与发展是否仍然是时代的主题

判断当前国际环境机遇大于挑战的基本标志,是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是否改变。从大局看,国际形势总体上继续趋向缓和。各国人民要求平等相待、友好相处的呼声日益高涨。要和平、求合作、促发展已经成为时代的主流,维护世界和平的因素正在不断增长。虽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试图利用其政治、军事、经济、科技和文化优势,主宰世界的命运,其运用武力解决国际事务的倾向正在加强,发动局部战争的力量有所加强,制约局部战争发生的力量有所削弱,但国际局势总体缓和与局部动荡的态势没有变。和平与发展继续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

“9·11”事件的发生,表明当今世界仍很不太平,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加,各种利益矛盾错综复杂,反映了冷战后世界格局交替,走向多极化过程中形势发展的复杂性和不稳定性。但是,谋求和平、追求发展仍然是当今世界人民的主要愿望。包括发展中国家在内的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优先取向仍然还是综合国力竞争。世界总体形势仍有望保持稳定,国际形势不会出现大的逆转。

世界多极化的趋势是否改变

世界多极化的趋势是否改变,是判断当前国际环境的重要标志。冷战结束以来,国际力量对比发生根本变化,世界格局继续朝着多极化发展。尽管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这种趋势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对促进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实践证明,政治多极化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符合各国人民的愿望。随着延续几个世纪的殖民主义体系的瓦解,随着经历半个世纪的冷战的结束,搞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由极少数大国和大国集团垄断国际事务,支配其他国家命运的做法已经难以为继了。一方面,冷战结束后两个超级大国只剩下美国一家。另一方面,冷战后世界格局的多极化则是一种强大的发展趋势。目前,大国关系和整个国际关系都在进行调整。欧盟一体化进程取得历史性突破,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继续增长,各种区域性组织空前活跃,各国自主意识进一步增强。这种多极化趋势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但在演变过程中也充满着矛盾和斗争。

大国关系的基本格局和框架是否改变

总的来说,近年来大国关系的基本格局得到了维持,没有出现因大国对抗而导致局面失控的情况。当然,国际形势的发展是复杂的,大国之间的关系也是复杂的,矛盾和冲突不断发生。但冷战后大国关系发展的基本格局没有变。估计近期内大国关系发生明显动荡的可能性不大。各大国认识到大国关系的动荡不符合各自的利益。

从中美关系来看,美国面对一系列错综复杂的国际问题,越来越认识到同中国发展关系的重要性。一方面,从战略合作需要出发,美国在一系列全球性和地区性问题上需要中国的合作;另一方面,从经济贸易利益出发,中国是美国的第四大贸易伙伴,是美国出口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由于中国实施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经济实力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中国市场扩大了、成熟了,其潜力则更加诱人。2001年中美双边贸易额达到805亿美元,是1979年两国建交时的32.8倍。两国经贸的合作利益远远大于冲突利益。两国之间虽然出现各种矛盾、冲突和麻烦,但不至于动摇两国关系的基础,重新回到20世纪70年代以前相互对立与隔阂的状态不仅不符合中国的利益,同样也不符合美国的利益。

美国与其他大国的关系有所改善,同时矛盾也在深化,充分表现出在多极化进程中,“一超”和“多强”之间的复杂关系。实际上,近年来大国关系有所改善和美国与其他大国矛盾深化,更多地是反映了美国在大国关系中受到的制约,即美国不能不承认其他大国的地位和利益,需要与其他大国合作。

中国在大国关系中的地位继续增强,国际环境进一步改善,而且这一趋势将可能长期保持。当前和未来相当长时期,都是有利于我国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机遇期。中国与各大国的关系在近年来都有较明显的改善和发展。虽然中国与其他大国之间的各种矛盾不可能完全消除,但直接的严重矛盾明显减少。促进我国与各大国关系改善和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在保持稳定和较快经济增长的基础上,中国综合国力的持续增强;中国坚持执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世界格局多极化和世界经济全球化加快发展的基础上,各大国更加重视与中国的关系。

经济全球化是否趋利避害

在和平稳定中谋求发展,这是当今世界的头等大事。自冷战结束以来,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各国经济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加深,国际合作与竞争空前广泛与激烈。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使得经济因素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日显突出。当前,经济全球化继续深化,世界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高科技的蓬勃发展,不仅给各国的生产领域带来了深刻变化,而且有力地推动了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使各国间的经济联系变得空前紧密。

经济全球化显然给世界各国都带来了重要机遇。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有利于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吸引外资,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学习外国的先进管理经验和充分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利用资本、技术和产业世界性大转移的有利时机,通过开展贸易、利用外资等途径,实现资源结构的转换,不断推动本国产业演进、技术进步、制度创新和整个经济的发展,这就抓住了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机遇。反之,如果对经济全球化退避三舍,或者持消极应付的态度,则不可能分享经济全球化的好处,而且会重新陷入“封闭—落后—再封闭”的恶性循环。

我国在积极主动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同时,提出了“审慎地把握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既顺应潮流,又循序渐进,趋利避害”的方针。这一方针是建立在对经济全球化实质清醒认识基础之上的。因为经济全球化是把“双刃剑”,它对不同国家带来的利弊得失是不均等的,经济全球化为我们利用国外市场、资源、资金、技术加快现代化建设进程提供了历史性机遇,又使我们面临发达国家在科技与经济上占优势的强大压力和激烈竞争的严峻挑战。

那么,如何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趋利避害、促进人类的共同发展呢?关键在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带来了许多挑战,但对于中国这样有着坚强政治领导、明确理论指导、较好经济基础和巨大发展潜力的发展中大国来说,是机遇大于挑战。我们应充分利用全球化带来的各种有利条件,加速自身发展,抵御全球化背景下产生的各种负面影响。

今后一个时期,世界经济可能会进入一个不稳定的时期,国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区域性贸易保护主义趋势可能进一步强化、金融市场的风险增大。世界经济衰退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绝不可低估,不能因我国经济“一枝独秀”而盲目乐观,应当看到当前国内外形势中相当严峻的一面。

江泽民主席指出:“进入新世纪以来,国际局势正在发生冷战结束来最为深刻的变化。但是,和平与发展作为时代主题没有改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并未改变。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仍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形势发展的基本态势。我们面临的国际环境依然是机遇大于挑战。”

标签:;  ;  

当前的国际环境机遇大于挑战_经济全球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