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的河流论文_高嘉彤 吕思凯 王巧

时代的河流论文_高嘉彤 吕思凯 王巧

回想我所读过的书中,有两本书对我触动很大。《活着》,让我看到了面对死亡的勇气;而今天所要写的《额尔古纳河右岸》,则让我看到了面对死亡的平静。

迟子建写,“我是雨和雪的老熟人了,我有九十岁了。雨雪看老了我,我也把它们给看老了。”以这样平易近人的话语作为开始,一位鄂温克族老人讲述了她眼中的跨越近一个世纪的民族历史。这个发生在一脉青山万倾碧水之间的故事让我不忍卒读。我觉着那是离我非常遥远的,在那个翠林耸立,碧水蓝天的地方,有人曾过着与我们完全不一样的生活,他们与风雪相互依存,与日月为伴,在那个地方万物皆有灵,万物皆神圣,就连一棵树都不能随意侵犯,那才是完完全全中国自古以来的品质,抬眼看看现在这个世界,纵然也是美好的,但是还是变了。

很多东西一次又一次的随着时代翻新。厚重感,倒成了更能激发大部分人内在情绪的东西。《额尔古纳河右岸》,将自然和民族的厚重感体现得淋漓尽致,使我不自觉的去尊重风雪,尊重河流,尊重电闪雷鸣。作为一部获得过茅盾文学奖的作品,它被低估了,毫无疑问,在国内能把作品写的如此大气的女作家除了迟子建之外是不多的,她交出的每一部长篇故事都壮阔磅礴,就像她的故乡东北大地一样,厚重、温柔。她的每一部作品都是飘着雪的,她在用字字珠玑书写她博大的乡愁。

“我这一生见过的河流太多太多了。他们有的狭长,有的宽阔;有的弯曲,有的平直;有的水流急促,有的则风平浪静。它们的名字,基本是我们命名的,比如得尔布尔河,敖鲁古雅河,比斯吹雅河,塔里亚河等。而这些河流,大多是额尔古纳河的支流,或者是支流的支流。”

我很羡慕,我没有见过有支流的河,我曾不止一次想象过古老的额尔古纳河,它沉默又神圣的盘踞在内蒙古大地上,它孕育了无数的文明,见证了战争和硝烟还有英雄的崛起,又无奈地目睹着很多民族的鼎盛和衰败。历史的更迭改变了许许多多的东西,唯独它没有变过,从一而终的沉默着,守护着。

在我的梦里,大雨冲刷过丛林,部落里的人们相互依偎着取暖,雨水是温柔的绵密而不是暴虐,树叶和枝干伴着雨水沙沙作响,不知道藏在哪的鸟儿不知疲倦的叫着,空气中弥漫着雨水混合了泥土的味道,除了在梦里,我没见过那样的丛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古老的鄂温克民族带着很神秘的色彩,书中写的还是很原始的,部落,酋长,祭祀,萨满......只不过那个时候的生老病死,分离团圆都很平静,这也是我为什么说这本说让我看到了面对死亡的平静,那些东西都是很轻的,但是感情却很厚重。什么是活着?认认真真读过这本书的人应该能模模糊糊的体会到。那些个生老病死、爱恨离别,那些挣扎在生活背后的微弱的喘息声,那面对着苦难的淡淡而明媚的笑,就是活着。

百岁老人在故事的结尾说,“没有路的时候,我们会迷路;路多的时候,我们也会迷路,因为我们不知道该到哪里去。”没有人能告诉他们该往哪里去,他们也只能带着执念走,去哪里呢,也不知道,反正从故乡来的半轮月亮会一直跟着他们。

王开岭说,每个故乡都在消逝。消逝的故乡多了,一个民族也就渐渐没落了。

这就像是家里年迈的婆婆,摸着有些年头的老物件,给你讲过去的故事,讲她二十岁的时候经历的一切,她会叹气,自言自语地问道,有些东西怎么活着活着就没了呢?那些承载了她的青春年少的东西,怎么就再也找不到了呢?

迟子建在书里写,“我喜欢住在希楞柱里,他的尖顶处有一个小孔,自然而然成了火塘排烟的通道。我常在夜晚时透过这个小孔看星星。从这里看到的星星只有不多的几颗,但它们异常明亮,就像是擎在希楞柱顶上的油灯似的。”

现在的天空被高大的写字楼住了,那么辽阔的天空,有时候一颗星星都看不到了。

我有时候不知道自己在寻找什么,忙碌过后的空虚时常使我感到疲惫,现代人的挂念和负担太多太多,这是我们不得不接受的发展的代价,森林很好,但它只能存在于传说当中了。

我见过很多无措,迷失和罪恶,我们想争取的东西变多了,难免会变得很难快乐,甚至是失去自我。我不是鄂温克人,我也没有亲眼见证一个民族的衰败,但我对这一切感同身受,在迟子建老师的描写下,那片不得不接受改变的净土仿佛是我的故乡,它经历的一切令我心痛却是必然,我们再也看不到丛林里神秘的图腾和深夜里燃起的篝火,再也听不到尼都萨满的歌唱和舞蹈,明明这一却都真真切切的存在过,可现在它却只能被写进书里,封印在遥远的过去。那些存在于人们脑海中真实的记忆,仿佛触手可及的温暖和信仰,随着时代的发展,变成了散发着油墨味的文字。

我们既失去了,也得到了。

额尔古纳河不会干涸,它孕育出的文明不会欺骗我们,它会越来越神秘,那些传说会赋予它新的意义,只不过它不再是一位母亲,它变成了神明。

我们敬畏自然,却无法选择自然,因为这个花花世界有太多我们无法舍弃也不能舍弃的东西,人都不可免俗,那些丛林山川从来都只存在于我们触不可及的向往中,它们过不来,我们过不去。

希望我们都能找到真正的自己,人生需要意义,而不是为了活着而活着,在时代的潮流中,任何人都没有错。但任何人都该忏悔,故事可以有结局,但民族绝不能有尾声。

论文作者:高嘉彤 吕思凯 王巧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9月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1

标签:;  ;  ;  ;  ;  ;  ;  ;  

时代的河流论文_高嘉彤 吕思凯 王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