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92例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论文_厉强

蓝山县中心医院 湖南蓝山 425800

摘要:目的:探究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92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均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研究组则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血塞通治疗,探讨分析两组临床治疗的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ADL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ADL评分均比治疗前有所改善,且研究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93.48%,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0.43%,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52%;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35%;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常规治疗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疾病基础上联合血塞通治疗的效果较为显著,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疾病;临床治疗;效果

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疾病多因机体出现动脉硬化或血管畸形,而自身凝血机制无异常所致[1]。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疾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该病起病较急,病情进展较快,对其的治疗若不及时,会在短期内威胁到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本文主要探究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作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我院2013年4月~2014年4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中抽取92例作为研究对象,双盲法分为研究、对照两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男性27例,女性19例;年龄为33~72岁,平均年龄(51±3.34)岁;其中,脑血栓11例,脑出血18例,脑血塞1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4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研究组男性26例,女性20例;年龄为34~70岁,平均年龄(50±2.51)岁;其中,脑血栓10例,脑出血17例,脑血塞1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5例;研究组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血塞通治疗。两组临床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一定可比性。

1.2诊断及排除标准

本次所选患者均经颅脑CT或MRI等进行诊断,本次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批和同意,并经患者家属的签字同意;本次所选患者经排除有精神病史者,排除甲状腺功能减退者,排除肝、肾等功能不全者。

1.3治疗方法

均给予两组患者常规治疗,如:快速输注20%的甘露醇降颅压,保护脑组织;降压药控制患者血压;给予患者相应的营养支持;对于有出血的患者可给予其云南白药进行止血;适当补充钾、钠等,维持机体水电解质的平衡;同时给予患者抗感染治疗。研究组则在此基础上,联合血塞通(由黑龙江珍宝岛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为:Z23020786)治疗,将400mg的血塞通注射液加入到250mL的0.9%氯化钠溶液中静脉滴注,一日一次;两组均连续治疗1个月,且在治疗期间,严禁服用其他治疗脑血管疾病药物,治疗期间,接受相同的护理;治疗一月后均到医院进行复诊。

1.4评定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有无不良反应,同时,参照我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拟定的相关评分标准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以及日常生活能力(ADL);并根据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评定两组治疗的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程度超过91%,临床症状及血肿全部消失为临床治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程度在46%~90%之间,临床症状及血肿基本消失,不会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影响为显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程度在18%~45%之间,临床临床有所好转,血肿缩小,能够维持基本生活自理能力为有效;未达上述标准为无效;总有效率=(临床治愈+显效+有效)/组例数×100%。

1.5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的所有数据均通过SPSS18.0版的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其中,计量资料的表示方式采用(±s),计数资料的检验采用χ2,当P<0.05时,比较差异才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及ADL评分情况对照

治疗前,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ADL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ADL评分均比治疗前有所改善,且研究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具体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及ADL评分情况对照(±s)

2.3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照

治疗后,研究组出现恶心2例、呕吐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52%;对照组出现1例恶心、1例呕吐,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35%;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且两组症状均较轻,停药后自行缓解,未对治疗效果造成影响。

3.讨论

脑血管疾病是造成人类死亡最为主要的因素之一,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疾病死亡人数中因脑血管疾病死亡的患者居于首位,而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疾病在脑血管疾病中约占30%~40%[2]。引发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因素较多,大量临床研究认为,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疾病是在长期高血压以及高血压所致的慢性动脉病变基础上发展而来,其中,最常见的相关因素主要有:微动脉瘤破裂、小动脉壁受损、脑淀粉样血管病、脑动脉外膜和中层结构的薄弱以及脑软化后出血等。临床上,对于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主要是以有效止血、控制血压、降低颅内压力以及补充营养等为主,但其疗效均不甚理想。

血塞通是一种中药制剂,其主要成分是三七总皂甙,其具有活血化瘀、舒筋活络等功效。应用血塞通治疗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疾病不仅能够加快血肿吸收,而且还能进一步维持机体水电解质的平衡。本次研究中,常规治疗联合血塞通治疗的研究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ADL评分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的总有效率93.48%,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0.43%,比较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与相关临床研究结果基本一致[3]。由此可见,临床上,可在常规治疗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基础上加用血塞通,能够进一步改善患者脑部的微循环,提升治疗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辉芳.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J].中外医疗,2014,32(19):79-80.

[2]刘建民.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诊治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3,8(30):81-82.

[3]李薇.122例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院前急救分析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4,13(9):42-43.

论文作者:厉强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23

标签:;  ;  ;  ;  ;  ;  ;  ;  

探究92例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论文_厉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