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科技强国观的人民向度论文

习近平科技强国观的人民向度论文

习近平科技强国观的人民向度

刘睿博,张 雷

(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沈阳 110169)

[摘要] 习近平科技强国观是习近平总书记从以人民为中心的宗旨和原则出发,有机结合了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改革中的丰富经验所提出的一系列关于建设科技强国系统的、全面的、科学的新观点、新思想与新论断。为我国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科学技术水平、建设科技强国明确了根本目的,找到了首要动力,提出了实践准则,确立了最终旨归。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彰显了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凸显了人民的主体地位,蕴含着强烈的人民情怀与人本意蕴。

[关键词] 习近平科技强国观;人民;群众史观

一、以马克思科技思想为理论依据,将实现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建设科技强国的根本目的

马克思十分关注科技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巨大影响,积极探索了人特别是无产阶级与科学技术之间的紧密联系,指明了科学技术在人类社会发展、人类解放进程中的突出作用,蕴含着丰富的理论价值和实践原则,透露出强烈的人本思想和人文关怀,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马克思指出,“劳动生产力是随着科学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发展的”,[1]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而来的物质财富对于无产阶级和人类的解放事业不是阻碍,而是巨大的推动力量。正如恩格斯所言:“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2]马克思揭示了科学技术在推动人类社会发展,促进人类解放方面无可比拟的积极作用,为无产阶级掌握科学技术、发展科学技术提供了理论支撑与实践向导,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如何引导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根本指南。

习近平总书记在总结吸收马克思科技思想的基础上,立足于我国当前的实际国情,从国家与人民两个层面阐述了在我国这样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继续加强科学技术发展,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科技强国这样一个战略目标确立了根本目的,明确了终极旨趣——人民。

在国家层面,习近平总书记集中论述了社会主义国家掌握先进科学技术对于人民的重大意义,指出:“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中国要强,中国人民生活要好,必须有强大科技。”[3]当前,我国在经济、社会、环境、安全等领域存在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科学技术水平不高的问题。因此,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科学技术水平,建设科技强国不仅是解决当前国家发展问题的重要依托,也是切实保障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中国梦”的必然选择。由此,习近平总书记指明了在我国这样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中发展科学技术、建设科技强国对于人民的重要意义,是基于马克思科技思想以及我国具体发展实情所做出的科学判断。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国家之间的竞争是综合实力的比拼,而科技创新能力、科学技术水平则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如果科技创新搞不上去,发展动力就不可能实现转换,我们在全球经济竞争中就会处于下风”[4],就会严重阻碍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限制我国综合实力的进一步提升,影响我国物质生产、生活资料的进一步丰富,导致人民物质、精神、文化需要难以得到满足,这是不符合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的,也是有悖于人民的根本利益的。

在人民层面,习近平总书记坚持将人民作为科学技术发展实践中的主体,将实现人民根本利益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科学技术的最终目的,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科技思想中的人本内涵。习近平总书记认为,在我国当前发展阶段,提升人民生活水平,保障人民基本权益,为人民创造幸福生活需要通过加强科技创新、建设科技强国这一途径来实现。他指出:“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福祉。”[5]从理论上阐明了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推动科学技术发展、建设科技强国对于实现人民幸福、保障人民权益的重要意义和突出作用。习近平总书记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要关注现实、重视人民、反哺社会。他指出:“科技成果只有同国家需要、人民要求、市场需求相结合,完成从科学研究、实验开发、推广应用的三级跳,才能真正实现创新价值、实现创新驱动发展。”[6]为加强科技创新、建设科技强国明确了实践导向,阐述了科技创新、建设科技强国根本意旨,将满足人民需要,实现人民根本利益摆在了发展科学技术、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工作中的首要位置,为建设科技强国设定了根本目标。

二、从群众史观的根本立场出发,将人民创造能力作为建设科技强国的首要动力

群众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马克思在《神圣家族》中公开指出:“历史上的活动和思想都是‘群众’的思想和活动......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7]这就为有史以来人类社会的一切发展与变化找到了主体和动力,揭示了历史表象背后的决定力量,为全世界范围内的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与改革的伟大实践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找到了力量之源。

我国图书馆按照行政隶属关系可分为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科研图书馆、中小学图书馆等几种类型,高校图书馆是其中数量最多、分布最广、馆藏量较大的一种.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就是面向社会公民的服务,即要求高校图书馆在为本校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同时,要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向社会公众和团体组织提供多样化的文献信息服务[2].

语言教学不仅需要良好的语言教学能力,更需要具备良好的语言教学策略,语言教学策略指得是为了达到教学目标,采取一系列的语言手段。促进幼儿更好的掌握语言运用能力。语言教学能力对幼儿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只有采取正确的教学策略,才能促进幼儿学习能力的提升。所以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学习,逐渐提高自身的语言教学能力。

其次,在人才培养机制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人才在科技发展与创新实践中的主体地位。强调要着重发挥制度、机制的保障作用和服务功能,使制度和机制切实为培养人才、帮助人才实现价值起到辅助效用,提供可靠帮助。他指出,党和政府“要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向用人主体放权,为人才松绑,让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充分迸发,使各方面人才各得其所、尽展其长”[11];要“加快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培养机制、有利于人尽其才的使用机制、有利于竞相成长各展其能的激励机制、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的竞争机制,培植好人才成长的沃土。”[5]使制度真正符合当今社会发展状况、符合人才成长规律,成为人才施展才能的坚实后盾,充分激发人才创造活力,营造出人尽其用,尽展其才的良好创新环境,为人才的创造创新活动保驾护航。

三、科学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将坚持人民在制度改革中的主体地位作为建设科技强国的实践准则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经验表明,科技革命总是能够深刻改变世界发展格局”[3]“从全球范围看,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创新驱动是大势所趋。”[10]因此,实现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继续保持我国社会的繁荣稳定,要求党和政府必须牢牢地将提高科学技术水平,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科技强国作为重要战略目标,促使我国经济由传统的劳动力以及资源驱动模式向创新驱动模式转变,推动发展动力转换,实现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以科技创新机制、人才培养机制和成果评价机制三个方面为主要着力点,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制度建设、改革的科学方法和有效措施,明确了其中人的主体地位,为形成适应当前社会发展要求的协调机制提出了明确要求,为培养人才、保障人才、帮助人才实现价值开辟了道路。

最后,在成果评价机制方面,习近平总书记认为科技发展、科技创新的根本着力点在人,人民始终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他强调,党和政府应“改变以静态评价结果给人才贴上‘永久牌’标签的做法,改变片面将论文、专利、资金数量作为人才评价标准的做法。”[5]建立起科学的分类评价体系,形成动态、科学、符合人才研究实践需要和社会发展实际的评判标准,正确、全面评价科学创新成果的多种价值。应放眼长远,尊重科学研究的内在规律,减少干预,使人才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完全发挥,让人才的创新能力得以充分显现。

习近平总书记在肯定人民创造能力、重视杰出人物的历史推动作用的基础上,突出强调了党和政府在人民创造活动中所应具备的能动作用,对党和政府提出了新的具体要求。习近平认为,党和政府应在人民创造财富、创造历史、推动社会进步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引导和保障作用,切实调动好人民发挥创造能力的主观能动性,免除人民的后顾之忧,充分激发人才的全部才能。在工作实践中,党和政府应秉持实事求是的工作原则,提升择人能力、用人能力,为人才发挥作用、施展才华提供更加广阔的天地,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有所成的生动局面,在实践向度上为党和政府的科技人才工作提供了基本准则,从客体维度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为建设科技强国探索出了有效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从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这一根本立场出发,在继承了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与改革中所秉持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基础上,把重视人民的创造能力,尊重人民的伟大智慧,突出人民的主体地位作为党的一切工作的重要原则。习近平认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一切成就都归功于人民,一切荣耀都归属于人民”。[8]他把中国人民比作是共和国的坚实根基和党的执政底气,是党和国家的力量之源和根本依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根本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建国初期的社会主义建设中,“自力更生、依靠人民是我国攻克难关、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9]如今科技攻关面临着难题与挑战,抓住机遇、迎头赶上,要求我们党仍要坚持:“摒弃幻想、靠自己”[9]的优良传统。党和政府要高度重视人民的首创精神和奋斗意志,激发人民的创造活力,始终将依靠人民、根植于人民作为我国战胜困难、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为当前我国进行科技攻关,实现科学技术加速发展明确了主体与依靠,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科技强国探索出了一条光明道路。

习近平总书记根据群众史观关于杰出历史人物在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往往会展现出巨大的力量,加速推动历史的前进与发展的科学认识,强调了一流人才、一流科学家对于我国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科技强国的独特意义,指出:“硬实力、软实力,归根到底要靠人才实力。全部科技史都证明,谁拥有了一流创新人才,拥有了一流科学家,谁就能在科技创新中占据优势。”[5]为此,习近平要求党和政府必须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培育人才、凝聚人才;要努力“造就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5]为我国当前阶段推动科技创新、建设科技强国明确了主要任务,提供了重要的方法依循。

首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社会主义制度是当前我国在建设科技强国中的独特优势。他认为:“我们最大的优势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3]这是我们过去取得重大科技突破依靠的法宝,也是今天我们要推进科技创新跨越的重要依靠。在此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根据新的社会发展状况与时代特征,提出了要“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新机制”[3]的新目标。他认为,党和政府应着力进行制度、体制改革创新,完善资源配置方式,坚持人的主体地位,让制度、机制、资金为人的创造性活动服务。

主要栏目:协会工作、行业动态、发展论坛、市场与营销、质量与管理、技术与设备、他山之石、消费与流行、环球资讯等。

四、深化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将实现人民美好生活作为建设科技强国的最终旨归

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是关于如何领导无产阶级及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政党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在中国共产党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党的历届领导人始终遵循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的指导,牢牢保持党与人民间的血肉联系,坚持人民在一切工作中的首要地位,树立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与原则,确立了人民立场这一根本政治立场,不断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增添新的内容、注入新的活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基于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和中国共产党建设、发展的实践经验,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党的方针制定、政策实施、改革实践设立了最终目标,找寻到了根本旨归。他指出:“中国共产党从人民中走来,依靠人民发展壮大,历来有着深厚的人民情怀”[12]“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13]党和政府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应牢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党的奋斗目标,始终围绕着人民群众对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来实践。在深入分析了我国社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之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方面,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着低成本经济驱动力明显减弱,社会人口老龄化趋势愈加显现,脱贫工作尚未完成,人民健康难以妥善保障等诸多问题,严重阻碍着人民美好生活的实现。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我国13亿多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日益上升,提高社会发展水平、改善人民生活、增强人民健康素质势在必行,这些实际情况都对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党和政府应充分重视科学技术对于解决社会发展问题、满足人民美好期待的突出作用,明确科技创新在我国全局发展中的关键地位,努力提升我国科学技术水平,提高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依靠更多更好的科技创新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依靠更多更好的科技创新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依靠更多更好的科技创新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魅力中国。”[3]不断满足人民生活的新需要、新期待。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于人民立场,坚持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作为指导原则,为加强科技创新、建设科技强国明确了根本价值导向。他认为,人民的物质、精神、文化需要引导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向。“人民的需要和呼唤,是科技进步和创新的时代声音。”[3]因此,科技发展“要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3]这就要求党和政府应充分认识科学技术、科技创新的内在本质和重要意义,充分发挥战略、目标的指引和导向作用,积极引导科学技术的前进路向,使科学技术、科技创新真正为人民服务、为人民美好生活作出贡献,为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实现自由全面发展提供不竭动力。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各级党委、政府要始终“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科技创新的落脚点,把惠民、利民、富民、改善民生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方向。”[5]努力“加快自主创新成果转化应用”,使科技发展与创新“紧贴新时代社会民生现实需求”,切实发挥好科技创新对于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强大助推作用。此外,习近平总书记还向广大科研人员提出了新的期待。他强调,我国科技工作者的科学研究工作“既要追求知识和真理,也要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3]应始终将人民群众的需要和追求作为科研工作孜孜以求的重要目标。坚持发扬“追求真理、服务国家、造福人民的优良传统”[3],自觉承担起国家和人民所赋予的历史重任,时刻将国家与人民放在心上,将自己的人生价值实现于为人民的造福之中。

在工作上,程瀚非常粗暴,开会时听不得不同意见,想批评谁就批评谁,想骂谁就骂谁。有一次他酒后到一基层派出所,一民警没有向他敬礼,程瀚大发雷霆,并打了该民警,骂其“不长眼”,还多次在内部大小会议上将此事作为反面案例,斥为“不懂规矩”。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 卷)[M].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编译局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698.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3 卷)[M].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编译局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004

[3]习近平.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5-31(01).

[4]习近平.在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10-30(01).

[5]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29(01).

[6]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6-10(01).

[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 卷)[M].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编译局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104.

[8]习近平.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文艺界社科界委员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03-05(01).

[9]习近平.在湖北考察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4-29(01).

[10]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10-02(01).

[11]习近平.就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作出的重要指示[N].人民日报,2016-05-07(01).

[12]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开幕式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7-12-02(01).

[13]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2(01).

[中图分类号] D60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2-2341(2019)05-0013-04

[收稿日期] 2019-08-30

[基金项目] 辽宁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L17AKS003

[作者简介] 刘睿博(1995-)男,黑龙江大庆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责任编辑:席书涛〕

标签:;  ;  ;  ;  

习近平科技强国观的人民向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