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勘察现状及勘察要点分析论文_吉芃欢

中卓国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河北保定 071000

摘要:边坡失稳、洞室塌陷等工程建设事故中,地下水往往是主要诱因之一,目前国内外学者在水文地质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工程经验还不够全面,尤其部分勘察人员在水文地质问题对工程的影响等方面还不够重视,致使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出现严重的质量问题,造成严重的工程事故。水文地质问题研究,是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水文地质;勘察现状;勘察要点

1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进步,建筑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在水文地质方面的研究成果逐渐成熟,使得建筑工程的质量得到了保障。实践中在施工阶段必须要做好水文地质勘察工作,把握潜在风险,从而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如此才能真正地提高工程的安全系数,让工程能够满足现代人们的需求。

2岩土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勘察现状

水文地质是研究自然界中地下水变化和运动等的科学,主要包括地下水的分布和形成规律,物理特性和化学成分,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地下水对工程建设的影响,又可分为区域水文地质、水文地球化学、地下水动力学、地热研究等学科。地下水是指赋存于岩石和土体空隙中的水,也就是地面以下饱和含水层中的水。在国家标准《水文地质术语》(GB/T14157-93)中,地下水指埋藏于地表以下的各种形式的重力水。天然因素或人为因素都将给地下水位带来一定的变化,会对岩土工程造成危害,其中地下水位上升、下降以及频繁升降都将引起岩土工程的危害。潜水位上升将会使土壤沼泽化,增强建筑物的腐蚀性,导致岩土体岩产生滑移等不良地质现象,使岩土体结构破坏,还会引起粉细砂及粉土饱和液化,地下洞室充水淹没,建筑物失稳。一般情况地下水位的降低多是由人为因素造成的,地下水的过大下降,将诱发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或者环境问题,对建筑物的稳定性造成很大威胁。地下水的升降变化能使岩土产生不均匀的胀缩变形,岩上的膨胀收缩变形往复,加大岩土的膨胀收缩幅度,给岩土工程带来较大的麻烦,引起建筑物的破坏。

3岩土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勘察的要点

3.1自然地理条件与地质环境

自然地理条件是对勘察产生影响的重要因素,客观勘察自然地理条件是整个岩土工程勘察中至关重要的内容,是为水文地质勘察项目能够合理有序地进行打下基础。自然地理条件勘察具有较为广阔的范围,并且涉及的层面较大,主要有气候、水文以及地形地貌等内容。在水文地质勘察中地质环境勘察是主要勘察内容,主要包括了基底构造、地质特征以及岩石性质等内容,对岩土工程所处地区的地质环境进行探索,并对流水作用下形成的抗压能力给予深入的分析,同时详细测量岩层腐蚀程度,并有效判断岩土工程建筑物的耐久程度。

3.2地下水埋藏状态

工程水文地质勘察人员在开展工作之前应当明确勘察的重点,并调查指标体系,掌握勘察任务,在此基础之上形成具有条理性的勘察方案。其中,调查地下水的埋藏状态是非常重要的内容,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比如判定地下室类型,排泄条件,以及地下水位的变化规律和幅度。对这些内容的判定可以帮助技术人员分析评价地下水可能对施工材料产生的腐蚀情况。实践中,尤其是在工程实施阶段经常存在地下水影响工程建设的情况,比较常见的情况是管涌、突涌等。一旦发现问题需要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并分析问题发生的原因,争取做好理性的危害性评估。为了更好地推动工程建设,保证其在规定的工期之类完成,在地下水的埋藏情况勘察过程中可以适当采取工程试验,把握存在问题的本质,继而形成能够针对性地解决问题的方案。

3.3隔水层及含水层情况

隔水层及含水层是水文勘察中另一至关重要的关键性环节,其对建筑物地基稳固程度及结构层次产生了直接影响。在地质水文勘察中,在对岩土工程中建筑材料的水敏感程度进行充分考虑之后,再与地下水渗透系数进行合理科学的结合,同时结合施工现场的地理环境,每一水层对建筑材料产生的腐蚀性情况给予认真全面的研究,之后进行岩土工程材料的设计工作。

4岩土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勘察的注意事项

4.1提高水文地质勘察结果的时效性

由于水文地质勘察工作对技术性要求较高,因此,在水文地质勘察工作中可以有效结合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手段,提高勘察结果的准确性与勘查效率。同时,水文地质勘查作为岩土工程勘察的重要部分,其勘察结果的时效性需要得到提高,在岩土工程项目施工之前应能够得到相关准确资料,保证项目的开展具有可行性后再进行项目施工能够提高施工质量与施工安全性。但当前由于水文地质勘察技术手段不强,高新技术融入较少,时效性较难得到保障。因此,引入高新技术,提高水文地质勘察时效性应成为重要事项,需引起关注。

4.2水文地质问题评价

主要要做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评估。第一方面做好地下水对施工产生危害的心理准备,对水文条件对施工建筑以及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重点评价,有效的预防地下水对施工的危害。第二方面是结合具体的水文地质情况与工程建筑地基基础的需求,从而对所收集勘测的水文地质资料进行重点评价。第三方面是要尊重自然环境,对天然形态下的地下水的情况以及流向进行调查分析,调查影响地下水状态的主要因素,分析并研究这些因素是否可以被排除,从而消除对工程整体的影响。第四方面就是针对不同的情况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通过工作中总结的经验可以有效的分析出对建筑物以及施工产生影响的具体水文地质条件,在这种条件下不要浪费过多的人力在水文地质条件的勘测上,要学会与相似情况进行类比,从而提高勘测效率,保证工程的质量。

5水文地质勘察的具体应用

以本单位某次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为例,对某建筑物的平面布置进行了方案设计,具体如表1所示。结合当地的气象水文条件,对地下水的实际水位变化规律,岩土水理性质进行详细勘察后,能够更加全面地掌握当地地下水与岩土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而这个内在联系就是工程建设的重要依据。根据已知信息数据可以得知,该工程所处的区域不仅气候十分温和,阳光充足,四季也十分分明,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主要控制在14.3℃,降水量为年1068mm。通过具体的水文地质勘察则可以得知,该区域的地下水补给依靠的是地表水及大气降水,属于潜水类型。并且通过现场的钻孔勘察测得该区域的地下水位初见标准为1.25m-3.18m,相对稳定的水位标高则为1.38m-3.39m。此外,该地区的地下水位还会受到周边河流涨落,不同季节的大气降水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因此,在编制施工方案的时候,必须要将这些情况考虑进去,并且在进入施工阶段以后,做好与工程地基基础类型的结合,以勘察所得水文地质条件为基础,确保工程施工作业的顺利开展。

6结束语

在岩土工程勘察时,对场区水文地质问题应予以高度重视,充分掌握勘察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并对其进行仔细分析、认真研究,根据建筑工程特点和施工要求,提出准确的水文地质参数,提出工程建设过程中水文地质注意事项以及合适的防止措施和建议,以便对不良水文地质问题进行预防和处理,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参考文献:

[1]卢艳涛.岩土工程勘察中的水文地质问题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25:96-97.

[2]何源睿.岩土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勘察的地位及内容[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03:114-115.

[3]刘武权.贵州岩溶地区岩土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勘察的地位与内容[J].能源与环境,2018,05:106-107.

论文作者:吉芃欢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30

标签:;  ;  ;  ;  ;  ;  ;  ;  

岩土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勘察现状及勘察要点分析论文_吉芃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