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人格特征与宿舍人际关系的相关研究论文_许舜

大学生人格特征与宿舍人际关系的相关研究论文_许舜

(武汉体育学院,430079)

摘要:研究大学生人格特征与宿舍人际关系之间的相关。方法:采用大五(NEO)人格量表和自编的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调查问卷,对河南师范大学新联学院334名学生进行测试。研究结果表明:1.宿舍人际行为沟通因子在不同性别、年级上有显著性,区域差异因子与独生子女差异显著。除区域差异因子与不同生源地没有显著差异外,其他各因子都有显著差异。扰他因子与是否担任班干部存在显著差异。2.人格特征与不同年级、专业、生源地、是否为独生子女在开放性维度上差异显著。担任班干部在神经质维度和外倾性维度上,差异显著。3.大学生人格特征对宿舍人际关系有预测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人格特征;宿舍人际关系

人格一词,最初起源于古希腊语persona,原意是指希腊戏剧中演员带的面具。本文的人格是心理学研究个体差别的一个方面。关于人格的定义心理学家有不同的观点。它的多样性也反映了其内涵的丰富性。即人格的独特性,稳定性,复合性,功能性。人格特征,即人格特质。它是指在组成人格的因素中,能引发人们行为和主动引导人的行为,并使个人面对不同种类的刺激都能做出相同反映的心理结构[1]。早在1921年心理学家荣格就采取科学方式把人格分为直觉型(Intuitor)、思考型(Thinker)、情绪型(Feeler)、和感觉型(Sensor)等4种。随后,罗马医生盖伦在古希腊医生席波克里特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人的四种气质类型: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2]。到了20世纪40年代,特质论形成了以奥尔波特、卡特尔为代表的学派,该学派认为人格特质是人格的基本组成要素,也是测量人格的基本单位,它一经形成便对人的行为效率、行为风格及行为方式产生长久而广泛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的学习、工作绩效和社会适应状况。特质论包含三个基本假设:1.人格是由某些特质组成的,人格行为受其影响。2.人格特质具有持久性和统整性[3]。3.了解了一个人的人格特质,可以预测其未来的行为倾向。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格研究者们在人格描述模式上达成了比较一致的共识,提出了人格五因素模式,被称为“大五人格”。即:外向性、宜人性、责任性、神经质、开放性。每个人格特征后面换包含了若干特质,本文的人格特征主要指这5种人格维度[4]。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心理上的关系。心理学研究发现,在各种预测宿舍人际关系的相关变量中,人格特征与宿舍人际关系之间的相关最高。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越来越关注宿舍人际关系,而不同的人格特征对其又有很大的影响。近年来,关于人格特征与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相关性,国内也做过类似的研究,例如王涛、席波等人研究显示,在其他变量相同的情况下,神经质程度重的大学生人际困扰发生的危险性,是无神经质的4.078倍[5]。魏颖、赵海霞采用16PF和人际关系量表进行的研究显示,人际关系的维度与人格因素相关。这些研究说明人格对大学生人际关系影响非常显著,而大学生人际关系中最重要的就是宿舍人际关系,但大学生人格对宿舍人际关系的研究比较少,吴连海将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质量调查问卷得分为因变量,艾森克人格量表各分量表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所建立的回归模型具有统计意义,E、N、L三因子对人际关系的影响也都具有统计意义[8],说明有必要对大学生人格与宿舍人际交往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

综上所述,虽然关于大学生人格特征与宿舍人际关系的相关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大多数从研究的深度和广度看,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高校大学生人格特征与宿舍人际关系之间的差异,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理论上,这将进一步充实关于大学生人格特征与宿舍人际关系方面课题的研究内容;实践中,可以依据本文的一些研究结果,为提升高校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提供些许参考。

1、研究方法

1.1大五人格简式量表

1992年科斯塔与麦克雷编制了NEO-PI-R,共240题,大五人格简式量表NEO-FFI是NEO-PI的简化版,由NEO-PI中在各因子上负荷最大的12个题项构成,共有60个项目,每个项目有5个等级,从“强烈反对”到“非常赞成”,其神经质、责任心、外倾性、宜人性和开放性五个因子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分别为0.86,0.81,0.77,0.68,0.73。NEO-FFI量表与NEO-PI-R量表有显著相关,说明NEO-FFI秉承了NEO-PI-R量表效度的实质内容,同样可靠和有效,本量表在华人地区使用的结果表明,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9]。

1.2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质量调查问卷

该问卷由吴连海、钱兰英编制,通过633名大学生的数据进行信效度分析,发现其具有中等以上程度的结构效度和内容效度;问卷总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86,各个因子的内部一致性系数(α系数)分别是0.726、0.535、0.620、0.329。从四个因子进行分析:宿舍人际情感融洽、宿舍人际行为沟通、宿舍人际区域差异、宿舍人际扰他影响。问卷共19题,本量表采用5点计分其中2、4、8、9、10、15采用反向计分[10]。

1.3施测程序

本调查采用统一的指导语,对134名被试分别进行问卷调查。要求被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认真作答,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问卷。

1.4数据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具体的数据处理方法有:描述性统计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大学生人格特征基本现状分析

为探讨大学生人格特征在不同性别、年级、专业、是否独生子女、生源地、是否担任学生干部之间的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比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1.1大学生不同性别人格特征差异比较

研究可知人格特征的各个维度在性别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在开放性维度上,年级间差异显著,其他维度不显著。在开放性维度上差异显著,且独生子女得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在开放性维度和宜人性维度显著差异,同时在开放性维度中人文比理工更加显著。在开放性维度上,差异显著。是否担任班干部在神经质维度和外倾性维度上,差异显著。

2.2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现状分析

2.2.1大学生不同性别宿舍人际关系差异比较

运用T检验对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进行统计处理,可知性别在宿舍人际行为沟通因子上有显著差异。运用F检验对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进行处理,可知在行为沟通因子上和扰他因子上,年级间差异显著。运用T检验对是否独生子女的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进行统计处理。可知区域差异因子与是否为独生子女差异显著。可知情感融洽因子、行为沟通因子、区域因子与专业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运用F检验对是不同生源地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进行统计处理,可知除区域差异因子与不同生源地没有显著差异外,其他各因子都有显著差异。运用T检验对是否担任学生干部的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进行统计处理,可知扰他因子与是否担任班干部存在0.01水平上有显著差异。对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与人格进行皮尔逊相关分析。从表看出,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因子中情感融洽因子与神经质、外倾性、责任心在0.05水平上显著相关,与开放性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行为沟通因子与神经质在0.05水平上显著性相关,与开放性、宜人性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区域差异因子与责任心维度在0.05水平上显著性相关。扰他因子与神经质在0.05水平上显著性相关,与开放性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

3讨论与分析

本研究通过调查探讨了当代大学生人格特征与宿舍人际关系的相关关系,包括对他们的人格特征和宿舍人际关系在性别、专业、年级、生源地、是否独生子女、是否担任学生干部上的统计分析,不同人格水平的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比较分析,发现大学生人格特征和宿舍人际关系具有以下特点。

在性别上,女生得分显著高于男生在宜人性维度上。在年级上,在开放性维度与不同年级差异显著,其他维度不显著。通过不同年级的事后检验在外倾性维度上大一与大四之间有显著差异且得分明显高于其他年级。因为新生刚离开亲朋好友,交友的欲望非常强烈,渴望迅速建立新的人际关系,结交新的亲密朋友。所以他们更加渴望与人交往,加上大学多姿多彩的社团活动,更加吸引新生去参加,因而他们能够保持精力旺盛,热情开朗。另一方面刚进入大学校园,每个人都想给他人留下好印象,所以做起事来也非常积极主动,对自己的大学生活有一个初步的规划,因此生活比较充实,节奏也比较快。但是随着人际交往圈子的确定,活动、社团等新鲜感就会褪去以及对安逸的大学生活会使自己的惰性慢慢产生,大一时的激情四射也就逐渐趋于平稳,积极做事等开始逐年下降,受外界影响的外向性慢慢趋于平稳,此时才能反映出个体外向型的高低。在开放性维度上依旧是大一与大四之间存在差异得分最高。宜人性维度上也是如此。

在专业上,开放性维度和宜人性维度与其有显著差异,同时在开放性维度中人文比理工更加显著,而在宜人性上得分人文高于理工。文科生重视和他人的和谐相处,因此他们体贴友好,大方乐于助人,愿意谦让。理科生更加关注自己的利益,他们一般不关心他人,有时候怀疑他人的动机。

在生源地上,在开放性维上差异显著。在事后检验发现城市学生显著高于农村学生。城市学生的思维抽象性和概括性,以及对艺术的兴趣都强于小城镇和农村的学生。这主要是因为从小所受的教育带来的差异,和自身养成的读书习惯造成的。同时学校教育也是后天人格形成的重要一环,城市的教育资源是优于农村的。

在是否担任学生干部上,与神经质维度和外倾性维度上有差异显著。担任干部的学生得分显著高于非干部学生,学生干部大多都比较喜欢交很多的朋友,喜欢在热闹人多的地方显得精力充沛积极热情,且生活节奏显著快于非学生干部,做事主动快速。

4结论

(1)宿舍人际行为沟通因子在不同性别、年级上有显著性,区域差异因子与是否为独生子女差异显著。除区域差异因子与不同生源地没有显著差异外,其他各因子都有显著差异。扰他因子与是否担任班干部存在显著差异。

(2)人格特征与不同年级、专业、生源地、是否为独生子女在开放性维度上差异显著。与是否担任班干部在神经质维度和外倾性维度上,差异显著。

(3)大学生人格特征对宿舍人际关系有预测作用。

5建议

为了提高大学生的宿舍人际关系提出以下建议:

(1)学校应该加强对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重视。每学期可以对学生的宿舍人际情况进行问卷或访谈调查,及时了解学生宿舍人际体验非常差的问题出在哪里,进而采取相应解决策略。

(2)开学伊始,可以通过学校老师宣传使学生充分了解人格因素会对宿舍人际关系产生怎样影响,以及每个人格维度与宿舍人际交往的关系。所以可以对学生进行人格测验,让每个学生知道自己的人格类型和自己人格特征的优劣势,从而有目的去培养或像其他舍友学习。

(3)学校多举办以宿舍成员为单位的各种集体活动从而加深宿舍成员的情感联系。

参考文献

[1]【美】Jerry M.Burger 著 陈会昌等译 《人格心理学》 (第七版)

[2]叶奕乾 何存道 梁宁建主编《普通心理学》 第四版

[3]陈中庚,张玉新 《人格心理学》 沈阳.辽宁出版社 1988

论文作者:许舜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1月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8

标签:;  ;  ;  ;  ;  ;  ;  ;  

大学生人格特征与宿舍人际关系的相关研究论文_许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