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全国人大“影印报刊”的特点及开发利用_复印报刊资料论文

论全国人大“影印报刊”的特点及开发利用_复印报刊资料论文

浅论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的特点与开发利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开发利用论文,报刊论文,人大论文,资料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内容提要 文章论述了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的特点及其开发利用的现实意义和具体措施。

关键词 《复印报刊资料》,出版物,信息源,信息服务

《复印报刊资料》(以下简称《资料》)是由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选编出版的社科信息系列刊物。该刊以其别开生面、信息量大、出版及时、编排科学而备受欢迎,被誉为“中华学术的窗口,文化交流的桥梁。”随着社会信息化,《资料》愈显其强大的生命力,愈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一、《资料》的特点

第一,别开生面,独树一帜。

《资料》问世于50年代后期,那时我国出版的一次文献刊物和二次文献刊物不少,而唯此刊独辟蹊径,与众不同。该刊是针对学科的交叉性和专业文献的分散性而编辑出版的,它将专业报刊以外的各种报刊上的文献选集后,再依专题编辑出版。

一般报刊是一次文献还是二次文献刊物,都一目了然,可《资料》的级别隶属却难以判别。通常一次文献刊物是收集出版作者未发表的原始作品,二次文献刊物则是将为数众多的一次文献刊物中的一次文献经过收集整理、浓缩组序后的检索刊物。《资料》的文献虽来源于一次文献刊物,但未对文献进行浓缩,仍为作者的原始论著,故为一次文献刊物。

第二,信息量大,新颖性强。

《资料》精选有国内统一刊号的中央和地方报刊、大专院校学报等近3000种报刊中的文献资料;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创办的报刊,也随时列入选材范围。该刊既收载独立成篇的论文,也编制未选文章索引,篇目并举,一年所登文章和列入题录索引的文章,约13万篇,涵盖了社会科学的众多领域。读者只要掌握了本专业的报刊,再加相关专题的《资料》,就能比较全面地掌握本专业的文献信息。

《资料》每年都能及时针对社会科学的最新发展和社会需求而适当调整原有专题或增设有关的新专题,以充分展现新事物、新观念、新学科、新知识。如1996年就增设了《邓小平思想研究》、《管理科学》、《社会保障制度》、《精神文明建设》、《生态环境与保护》5 个专题分册。

第三,取材严谨,具有学术性和权威性。

为了提高《资料》的质量,人大“书报资料中心”聘请了50余位专家、学者、教授担任有关专题的顾问,直接参与编辑审稿工作。该刊偏重选取各种学术理论方面的信息,对不同观点的争鸣也兼收并蓄,特别是对人文科学领域中的热点问题十分关注。《资料》既收集专家教授名人的论著,又不拒小人物的杰作,充分反映各学术研究机构和实际工作部门的现状、成就及其新发展,使读者能及时了解到各学科的最新信息、最新动态和最新科研成果。由于入选《资料》的文献学术价值较高,因而能否入选《资料》往往成为评价社科成果水平高低的一个标准。有的图书资料工作者还将入选《资料》的频率高低作为评定核心期刊的一个重要参数。其权威性可见一斑。

第四,编排科学,检索方便。

《资料》按学科或者专题分类成册,且配以各类专题卡片,信息内容具体化、专门化,显示出很强的专业性和实用性。为提高《资料》的实用性和检索效率,专题的划分没有机械地使用单一标准,而是视使用情况采用多个标准。有的按学科划分,如“心理学”、“社会学”;有的以社会产业划分,如“工业经济”、“农业经济”;还有的以时间划分,如“明清史”、“先秦、秦汉史”等等。

《资料》还编有年度累积索引,索引面广而有序,著录近于规范,既有利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又便于读者手工检索和长期定题跟踪研究,同时也便于图书资料工作者进一步编制各种形式的题录、索引和文摘。

二、开发利用《资料》的意义

第一,缓和读者不断增长的文献需求与新人藏文献逐年减少的矛盾。

近年来,书刊价格上涨较快,而文献信息单位的文献购置费用增长缓慢,从而导致新文献入藏量逐年递减。世界十大图书馆之一的国家图书馆——北京图书馆,1991~1993年经费预算是2500万元,其外文期刊订购已由过去的12000种降至8400种,只相当英国国家图书馆的1/4。 1990年全国高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料购置费总额为1.92亿元(977 间学校统计数),比1986年增加0.45亿元,但所购中、外文图书总册数却比1986年减少63.8%。据《大学图书馆学报》 1994年第4期罗依丽《关于外刊订购的有效协调问题》一文提供的资料表明:中国教育图书进出口公司为全国订购的外刊1991年以来逐年递减,1994年的订购量仅为1990年的37.46%。以上情况反映了我国文献资源建设的滞后现状。 由于《资料》具有收集文献的集纳性和百科全书的性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书刊品种的不足,因此,充分利用和发挥《资料》的信息功能,可缓解读者对不断增长的文献需求与新入藏文献逐年减少的供需矛盾。

第二,缓解专业文献分散与读者所需专业文献齐全之间的矛盾。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学科分类愈来愈细,现今约有2600个学科;另一方面交叉学科层出不穷,出版物内容交叉重复,专业文献极度分散。据统计,一个专业的文献,在本专业报刊上仅能找到50%,另外的50%则散见于其他报刊上。很明显,读者想在浩瀚的文献信息海洋中找到齐全的专业信息是很难的,这给生产、科研和教学带来极大的不便。《资料》则把散见于各种报刊的信息,选择学术价值较高的论文高度汇总,这些资料读者个人是难于找到的,故一册《资料》在手,等于掌握了某一时间内该专题众多报刊上的文献信息,缓解了专业文献分散与读者所需专业文献齐全的矛盾。

第三,减小需求快、新、精、准、全的信息需求与信息污染日益严重的矛盾

我国信息产业同世界的平均水平相比大约落后20年。这主要表现在:信息采集和传递未形成规范化和制度化,信息流通不畅,信息加工处于低级阶段等等。由此产生信息失实、重复、过载、堵塞、误导,从而造成信息混乱、失灵、失效等信息污染现象。据测,若把广告污染包括在内,信息污染导致决策失误、生产盲目、外贸被动等所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经济损失近百亿元,其污染程度比国外平均水平高出好几倍。开发利用《资料》在很大程度上可消除信息传递与使用上的各种失实和误导。这是由人大《资料》的特性决定的,因为《资料》是由专家选择、加工、整理的人文科学信息源,它对社科情报的取舍,是以社会发展的需求,学科发展的规律及用户获取原始文献的难易度等为标准的,因而学术性较强,且比较全面。

三、《资料》的开发与利用

第一,做好宣传工作。

商品要做广告。作为精神产品的《资料》如何让读者了解、接受和利用,同样需要宣传。

一是利用图书馆宣传栏进行宣传介绍 目的是让读者了解《资料》的特点、功能和使用方法,说明它与其他刊物的不同及优越之处;让读者了解《资料》的分类体系,了解各专题之间既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关系,从而增强读者使用《资料》的兴趣,引导读者重视利用《资料》。

二是向高校新生介绍 全国高校每年都有几十万新生,他们面对浩如烟海的图书资料,分不清重点,更不知道《资料》对他们今后的学业有多大帮助,因此在他们入学时就要做宣传推荐工作。方法有二:一是利用图书馆的文献检索课,向学生介绍;二是图书资料人员在日常的咨询服务中向他们介绍《资料》的查阅方法,并辅导他们查阅。

第二,加强针对性的信息服务。

随着社会的信息化,人们对文献信息的需求也日益迫切。作为图书资料工作者应全力以赴来满足社会的需求,除了提供经过精选编辑和复印的全文、收录完备的索引外,还应根据不同的需求努力开发利用《资料》信息源,提供与其相适应的对口服务。

一是利用《资料》为科研型用户服务 图书资料人员可围绕科研人员承担的科研项目,根据近期、远期的科研方向和要达到的目标,做好追踪服务和定题服务,向他们提供有价值、有时效的文献资料。例如:在科研初始阶段,向他们提供专业性强的具体信息资料,与课题有关的研究领域发展情况的资料及国外有关研究成果的进展、动向资料,以便他们确定选题和制订科研计划;在完成科研课题的最后阶段,向他们提供与课题有关的具体数据、指标、例证等方面的资料,以便他们利用这些数据、指标,准确地评估自己的成果。

二是利用《资料》为教学型用户服务 教学型用户主要承担教学任务。图书资料人员可根据教师的教学内容,注意收集新颖而可靠的教学参考资料。例如,从《资料》中筛选、浓缩、加工出一些专题性题录,准备一些版本新、水平高与教学有关的资料供教师参考。

三是利用《资料》为学习型用户服务 学习型用户主要指高校中的文科专科生、本科生、研究生。由于他们对这套资料了解不多,故应积极向他们推荐、介绍这套资料的特点、优点,引导他们在浩如烟海的图书资料中,围绕自己所学的课程,重点查阅《资料》,及时解决学习中的难题。在他们要撰写毕业论文时,可结合他们的论文题目,充分挖掘《资料》资源,编制专题索引、文摘,供他们参考,使他们能用较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取急需的文献信息,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

四是利用《资料》为应用型用户服务 应用型用户包括各部门的决策管理人员、理论工作者和具有实际经验的生产者。对应用型用户中的决策者,可向他们提供方向性和决策性的资料,使其在做出决策前,就能得到相关的信息。提供的这类信息,内容要短小精干,少用公式和符号,同时要有一定的预测性。对从事应用型的理论工作者,宜给他们提供有关学科、专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对这类用户,应采取主动服务和被动服务两种形式。即当需求尚处潜意识而未表示时,就应根据趋势预测,主动提供相应的资料;当用户明确提出某种需求时,应积极提供所需的资料。对于具有实践经验的生产者,则应提供与其实际工作有直接指导意义的资料,使他们能有针对性地吸取和利用现有的科学技术知识。

第三,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效能。

要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效能必须做到三点:一是领导要重视、辟专室、专人管理。由于《资料》是大型连续出版物,不宜与其他期刊混杂,或分散归入各类期刊,应辟专室、专人管理,将其按原来的分类号专题集中排架,同专题下再按年、期排列。《资料》涉及的各种学科资料需长期保存,形成一种较为完整的参考资料,便于读者使用。二是要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从事此职最理想的人员应是懂专业、会管理的“通才”,他们熟悉各种专题《资料》的基本内容及检索方法,能进行二次,甚至三次文献工作;有较强的信息意识和信息技能,能集资料工作、信息开发、学术研究于一身,能完成资料研究和难度较大的咨询服务工作。三是要充分应用现代化手段,提高《资料》的检索效率。尽快应用计算机,组织人力把《资料》分专题搞成光盘,推向市场。

本文于1996年3月收到。

A Discussion of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Utilization ofXeroxed

Newspapers and Periodicals of people's University

Zhang Chunmei & Ke Biyun

Abstract This essay discuss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utilization of Xeroxed Newspapers and Periodicals of People's University and explores its current significance and thespecific measures to be taken if its full potential is to bebrought out.

Key words Xeroxed Newspapers and Periodicals,publications,information sources,information service

标签:;  ;  ;  

论全国人大“影印报刊”的特点及开发利用_复印报刊资料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