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我国林业生产建设发展综述--1996年全国林业生产建设与发展回顾_林业论文

1996年我国林业生产建设发展综述--1996年全国林业生产建设与发展回顾_林业论文

1996年全国林业生产建设发展综述——Review on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forestry production in 1996,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林业论文,全国论文,Review论文,construction论文,forestry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6年是“九五”计划的第一年,全国林业战线广大干部、职工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十四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各项工作紧紧围绕以加快建立林业“两大体系”为出发点、重点突出实施“十大重点防护林工程”,积极推进林业经济体制改革和林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扎实做好“九五”计划的开局起步工作,努力完成全年各项林业生产建设任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林业系统产业总产值

1996年全国林业系统完成现价产业总产值1707.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3%。其中第一产业完成1186.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1%,占全部产业总产值的69.5%;第二产业完成产值427.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4%,所占比重为25.0%,比上年同期下降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完成产值94.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5%,所占比重5.5%,比上年同期下降0.2个百分点。

二、营林生产

(一)全年营林生产进入稳步发展阶段,尤以竹产业发展迅速。1996年全国完成造林面积491.94万hm[2],比1995年下降5.7%,迹地更新面积完成79.48万hm[2],比上年增长5.8%。在造林面积中,人工造林完成431.49万hm[2],占全部造林面积的87.7%;飞播造林面积完成60.44万hm[2],占全部造林面积的12.3%,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速生丰产林面积完成30.94万hm[2],比上年减少17.9%;零星(四旁)植树32.7亿株,比上年减少5.3%;在造林面积中,竹林面积完成6.09万hm[2],比上年增长18.5%。

(二)林业重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1996年全国林业重点工程造林面积完成291.60万hm[2],占全部造林面积的59.3%,比上年同期提高4.4个百分点,其中人工造林面积完成254.08万hm[2],飞播造林面积完成37.52万hm[2],分别占全部重点工程造林面积的87.1%和12.9%。在全部重点工程造林面积中,用材林面积完成79.81万hm[2]、经济林面积完成85.23万hm[2]、防护林面积完成117.28万hm[2],分别占全部造林面积的27.4%、29.2%、和40.2%。全年完成育苗面积11.92万hm[2],年末实有封山育林面积847.25万hm[2],幼林抚育实际面积693.86万hm[2]。在全部重点工程造林面积中,三北防护林三期工程完成134.23万hm[2],占全部重点工程造林面积的27.3%,比上年同期增长0.7%;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工程完成造林面积46.39万hm[2],与上年持平;沿海防护林工程造林面积完成7.22万hm[2],比上年减少19.5%。

(三)中幼龄林抚育力度加强。全年共完成幼林抚育实际面积1239.17万hm[2],比上年同期增长24.2%,成林抚育面积完成758.66万hm[2],比上年同期增长13.8%。抚育改造出材量比上年增长,由于各地相继出台了一些中幼龄林抚育间伐优惠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鼓励了林农抚育间伐的积极性。

(四)全国主要经济林产品产量增长较快。1996年全国经济林产品中主要干果(核桃、板栗)产量为57.9万t,比上年同期增长20.9%;林业系统水果产量达2190.6万t,占全国水果总产量的47.0%。林业系统茶叶产量7.6万t,占全部茶叶产量的12.9%;木本粮油总产量(油桐籽、油茶籽)110.6万t,比上年增长7.9%。

(五)森林火灾形势依然严峻。1996年,由于全国气候普遍干旱,给森林防火工作带来一定难度。全年全国共发生火灾5055起,主要是生产用火引起,比上年同期增加611起,其中重大火灾57起,受害森林面积18.7万hm[2],比上年同期增长164万hm[2],成灾森林面积达7.2万hm[2],比上年同期增长2.5倍。因火灾死亡的人数明显上升,比上年同期增加35人。

(六)加强森林病虫鼠害的防治工作,做到早发现早根治。1996年全国森林病虫鼠害发生面积为737.38万hm[2](比同期全国造林面积还多245.44万hm[2]),比上年同期减少30.63万hm[2],完成防治面积518.92万hm[2],防治率为70.4%,比上年同期降低0.9个百分点。

三、森工生产

(一)工业生产情况。1996年,全国森工企业继续深化改革转换机制,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克服市场拉力不强资金紧张的不利影响,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各项生产任务。

1.木材产量略有下降。1996年全国生产木材6663.9万m[3],比上年同期下降1.5%,其中林业系统内国有企业单位生产的木材为2574.9万m[3],占38.6%;系统内国营林场、事业单位生产的木材1218.0万m[3],占18.3%;系统外企、事业单位采伐自营林地木材98.6万m[3],占1.5%;乡镇集体企业及单位生产的木材252.5万m[3],占3.8%,村及村以下各级组织和农民生产的木材2519.8万m[3],占37.8%。在全部木材产量中,原木6072.4万m[3],薪材591.5万m[3]。

2.竹材产量持续上升。全年生产竹材5.3亿根,比上年增长17.8%,其中毛竹3.1亿根、篙竹2.2亿根,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6.9%和37.5%。

3.人造板总产量减少。1996年全国人造板总产量为1101.5万m[3],同比上年减少34.6%,其中胶合板449.3万m[3]、纤维板产量202.1万m[3]、刨花板产量286.4万m[3],分别占全部产量的40.8%、18.4%和26.0%。

4.全国主要林化产品产量中,系统内产量约占一半以上。据统计,1996年全国松香产量完成48.1万t,比上年增长3.7%,系统内产量占46.9%;松节油产量6.2万t,同比上年下降22.5%,系统内产量占56.2%;栲胶产量完成2.2万t,比上年增长14.3%,系统内产量占56.9%;全部紫胶产量完成1258t,同比上年下降9.7%,系统内产量占50.4%。

(二)工业经济效益

1.工业生产总量增加,产销衔接下降。1996年全国林业系统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93.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9.7%,产销率94.4%,同比上年降低了4.5个百分点。

2.国有企业效益状况令人堪忧。1996年,林业系统国有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17.7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10.1亿元,企业实现利润总额为负3360万元,亏损企业亏损额为7.8亿元。由于企业亏损严重,导致企业投入产出水平低下,资本金利税率为10.6%,意味着全年每百元资本金投入所创利税仅为10.6元,比上年同期减少8.7元;企业物耗进一步增长,1996年工业中间投入146.9亿元,比上年增加23亿元,增长18.6%,实现工业总产值257.1亿元,增加值110.2亿元,工业增加值率为42.9%,同比上年降低2.8个百分点。

3.大部分地区经济效益下滑。据对全国30个地区统计,1996年有13个地区净亏损,净亏损总额为3.4亿元,分别是:山西(净亏374万元)、内蒙古(3019万元)、黑龙江(8959万元)、江西(5690万元)、河南(1296万元)、湖北(392万元)、湖南(3568万元)、广西(2052万元)、海南(1137万元)、四川(8892万元)、陕西(324万元)、新疆(215万元)、大兴安岭(7664万元)。

影响国有工业企业经济效益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经济体制改革不到位、经济结构不合理等深层次的问题外,较为直接的原因主要有:一是企业对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宏观经济环境所发生的变化不适应,使企业长期以来依靠的“涨价效益”难以为继;二是由于绝大多数林木产品已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产品竞争、价格竞争日益激烈,来自国外的进口产品对国内市场的冲击也越来越严重,加之我们有些企业依然习惯于以“林老大”自居,坐在家里等客上门,导致信息不灵,销售不畅,效益下滑;三是企业成本费用增长,利润受到侵蚀。1996年国有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48.9亿元,比上年增长6.9%,而产品销售成本、销售费用却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4.1%和11.3%,产品销售成本占产品销售收入的70.1%,比上年同期上升4.1个百分点;产品销售费用占产品销售收入的2.4%,比上年同期上升0.1个百分点,两项合计同比上年减少销售利润、税金21.4亿元。

四、林业固定资产投资

(一)1996年林业固定资产投资运行的显著特点

1.林业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1996年林业固定资产投资受国家宏观投资环境相对趋紧因素的影响,林业系统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减弱。林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3.9亿元,比上年增加7.5亿元,增长13.2%,增幅与上年同比回落5个百分点。其中基本投资完成48.3亿元,比上年增加6.7亿元,增长16.1%;更新改造投资完成11.3亿元,比上年减少3384万元,下降2.9%;其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3亿元,比上年增加1.5亿元,增长34.4%。

2.营林、森工基本建设投资结构保持适度比例。1996年营林基本建设投资高速增长,共完成27.9亿元,比上年增长33.7%,增幅提高23.7个百分点,占全部基本建设投资的比重由上年的50.2%上升到57.8%,提高了7.6个百分点。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三北”防护林三期工程、黄河中游防护林工程以及淮河、太湖流域防护林工程于1996年顺利启动,共完成营林基建投资8.0亿元,占营林基本建设投资总额的28.6%;森工基本建设投资完成20.4亿元,比上年下降1.5%,所占比重由上年的49.8%下降到42.2%,降低7.6个百分点。营林基本建设投资所占比重高出森工基本建设投资比重15.6个百分点。

3.造林、管护、防治投资同步增长。1996年营林基本建设投资中用于直接造林的费用为9.9亿元,比上年增长53.3%。其中中、幼林抚育投资完成0.8亿元,护林防火投资完成1.4亿元,森林病虫鼠害防治投资完成0.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8.2%、28%和28.8%。由于加大了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所完成的工作量明显增加,1996年由营林基建投资完成的造林面积286.37万hm[2],中、幼林抚育面积83.40万hm[2],低产林改造面积23.18万hm[2],森林病虫害防治面积99.24万hm[2],分别比上年增长40.0%13.9%、126.6%和4.8%。

4.木材加工行业基建投资位居森工基建投资首位,林业电力投资居第二位。1996年在森工基本建设工业项目投资中,木材加工行业投资完成6.9亿元,比上年增长12.3%,占工业项目投资的比重为43.8%,同比提高7.9个百分点;电力投资1.3亿元,比上年增长37.3%,所占比重为8.0%,同比提高2.7个百分点。

5.产业投资结构调整力度加大,第一、三产业投资得到加强,第二产业投资增速回落,比重下降。1996年第一产业(农林牧渔业)完成投资21.6亿元,比上年增长35.9%,占全部林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由上年的28.2%,上升到33.9%,提高了5.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工业、建筑业)完成投资26.5亿元,比上年下降3.7%,所占比重由上年的48.8%,下降到41.6%,回落7.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商业、运输、邮电、住宅及其它)完成投资15.7亿元,比上年增长21.4%,所占比重由上年的22.9%上升到24.6%,提高了1.5个百分点。

6.国家预算内投资比重继续下降,国内贷款和自筹资金比重上升,企业自我发展能力逐渐增强,显示出企业做为投资主体的地位和作用。1996年国家预算内资金共拨入17.1亿元,与上年同比下降2.5%,占全部财务拨、贷款资金来源的比重为26.4%,比上年降低5.8个百分点;国内贷款16.3亿元,与上年同比增长55%,所占比重25.1%,提高5个百分点,说明银行仍是企业资金来源的主体;自筹资金21.7亿元,比上年增长37.4%,所占比重为33.4%,提高4.5个百分点。在自筹资金中企业自有资金13.6亿元,比上年增长13.5%,占自筹资金的比重为62.9%。随着企业经营自主权的扩大,企业自留资金将随着生产经营的发展而增多,从而形成企业较强的发展后劲。

7.投资效益。1996年林业新增固定资产31.4亿元,比上年增长2.1%,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为49.2%,比上年降低5.4个百分点。其中基本建设投资交付使用率为48.0%,比上年降低4.9个百分点;更新改造投资交付使用率为54.9%,比上年提高3.1个百分点。全年新建林道1万多km,比上年增长105.9%,新建公路0.2万km,新修防火线1.5万km,架设通讯线路0.2万km,分别比上年增长98.3%、54.0%和188.5%,新建了望台421座,比上年增长17.9%;全年完成房屋施工面积258.7万m[2],房屋竣工面积163.76万m[2],房屋竣工率63.3%,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房屋竣工率69.3%,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房屋每m[2]平均造价704元,比上年提高5.7%;住宅每m[2]平均造价592元,比上年提高5.5%。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新建、扩建工程投资占绝对优势,投资外延化倾向仍较突出。1996年固定资产投资中新、扩建投资50.4亿元,占78.8%;改建投资7.1亿元,占11.1%。其中森工基本建设投资中新、扩建投资比例高达89.9%,改建投资只占6.2%。1996年新开工项目继续增长,为2298个,占本年施工项目个数的75.1%。

2.地区投资结构不合理,西部与东、中部投资总量存在一定差距。我国按自然地理分布以及文化、经济、科技差异等把全国分为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并实行优先发展东部,而后带动中、西部发展的战略,这无疑是把整体经济尽快搞上去的现实选择。据分析,经济水平差距拉大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投资总量拉大。表现在林业固定资产投资地区结构上的差异也是如此。从1991年到1996年底共完成投资240.4亿元。在全国30个省区市中,东部12个省区、市完成投资76.9亿元,所占比重为32.0%;中部9个省完成投资105.3亿元,所占比重为43.8%;西部9个省区、市完成投资58.2亿元,所占比重为24.2%,东、中部与西部投资比重差距分别拉大了7.8个、19.6个百分点。

五、劳动情况

(一)林业系统单位个数。据统计,1996年全国林业系统各种经济类型单位个数达到52775个,其中国有企、事业及机关单位个数为49853个,比上年增加1250个,增长2.6%;集体所有制单位2774个,比上年减少了2189个,减少44.1%;其它经济类型单位148个,在国有单位中,企业单位5168个,事业单位41856个,机关2829个,分别比上年增长14.1%、1.2%、3.7%。

(二)从业人员。在全部从业人员中,国有单位259.72万人,比上年增长1.9%,集体单位38.5万人,比上年减少6.8%,其它经济类型单位1.8万人,分别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为86.6%、12.8%和0.6%。

在国有单位中,职工人数为256.2万人,比上年增长0.6%,其中女职工75.7万人,占29.5%;在全部职工人数中长期职工241.2万人,比上年增长1.4%,固定职工148.9万人,比上年减少3.9%,合同制职工87.2万人,比上年增长16.4%,临时职工15.1万人,比上年减少11.5%。随着劳动用工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中已签订劳动合同的职工比例1996年达到42.1%,比上年提高了4.5个百分点。

(三)劳动报酬。据统计,1996年全国林业系统各种经济类型单位从业人员年劳动报酬总额为108.3亿元,其中,国有单位102.0亿元,比上年提高6.4%;集体单位5.5亿元,比上年提高3.4%;其它经济类型单位0.8亿元,分别占全部劳动报酬的94.2%、5.1%和0.7%。1996年全国林业系统各种经济类型单位从业人员年平均劳动报酬为3800元,其中国有单位4074元,比上年提高6.3%;集体单位1672元,比上年下降3.5%;其它经济类型单位达5068元。国有单位按企事业机关分,企业单位年平均工资为3712元,事业单位4488元,机关5778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2%、9.1%和0.5%。按国民经济行业分,平均工资较高的行业有:教育文化艺术和广播影视业为6770元,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6132元,地质勘查业、水利管理业5914元;年职工平均工资较低的行业是:建筑业为3375元,采掘业3616元。由于房地产业开发、销售不景气,在各行业职工年工资都有不同程度增长的情况下,林业房地产业职工年平均工资4687元,比上年减少了324元,下降了6.5%。集体所有单位职工年平均工资为1663元,其它经济类型单位职工年平均工资为5091元。

(四)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

1996年全国林业系统发生的职工伤亡事故人次虽比上年有所下降,但是重伤人次和死亡人数却比上年有大幅度的增加。据统计,1996年全国林业系统共发生职工伤亡事故3786起,比上年下降3.2%,其中轻伤3247人次,比上年下降5.6%,重伤335人次,比上年增长16.7%,死亡204人,比上年多21人,增长11.5%。

今后,林业系统各生产单位应加强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工作,同时对安全生产的防预措施还需不断加强。

(五)企业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

1.实物劳动生产率。1996年林业系统工业企业主要产品实物劳动生产率同上年相比,除紫胶保持原水平外,木材、锯材、胶合板、纤维板、刨花板和栲胶普遍有所提高,增长幅度在2.3%—37.5%。

2.价值劳动生产率。据统计,1996年林业系统工业企业按工业增加值(现价)计算的全员价值劳动生产率为8927元/人·年,比上年增长5.3%。按企业类别分,除建筑材料企业比上年下降外,其它工业企业普遍有所增长。其中木竹采运企业为7669元/人·年、木材加工企业为12397元/人·年、林产化学企业为16588元/人·年、机械制造及修理企业为19928元/人·年、建筑材料企业为3943元/人·年、电力工业企业为16351元/人·年、其它工业企业为14629元/人·年。

来稿日期 1997年5月

标签:;  ;  ;  ;  ;  ;  

1996年我国林业生产建设发展综述--1996年全国林业生产建设与发展回顾_林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