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科医院感染管理的现状与措施论文_丰佳,尹梦琳

检验科医院感染管理的现状与措施论文_丰佳,尹梦琳

青州市人民医院检验科

摘要:目的:避免由于感染管理疏忽导致检验科出现医源性感染的事件的出现。方法:建立检验器具和废弃物的消毒处理、工作人员健康记录,购置防护设备、报告单的消毒、环境的消毒等措施,加强医院感染的管理。同时增强健全合理的规章制度,严格技术培训和强大的自我保护意识。结果:能够最大程度的保护工作人员与患者们的人身健康安全,同时有效的控制住了由于感染管理疏忽导致检验科出现医源性感染的事件的出现。结论:想要减少由于感染管理疏忽导致检验科出现医源性感染的事件的出现,应该做好本职工作,加强培训和管理,并健全各种规章制度。

关键词:检验科;感染管理;现状与措施

随着检验医学行业的快速发展与日趋增多的医疗需求,检验科的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需要每天接触各种具有传染性的标本,例如尿液、粪便、体液、血液、分泌物、感染组织等标本类型,其中有很多种都有强烈感染性的可能。例如:痰液中有结核分枝杆菌的可能,血液中的病原体(例如HIV,梅毒,布鲁氏杆菌,乙肝病毒,丙肝病毒等)[1],可能随着离心后的气溶胶悬浮在空气中存在数个小时。所以检验科在进行标本检验的同时,对自身院内感染的预防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话题,虽然前辈们想到了很多避免医源性感染的措施,但是依然存在着很多因为未做好自身保护措施导致医源性感染的案例。检验科是医院感染重点监控的科室,同时也是医院感染发生的高危区域。作为检验科的一员,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加强建立起并落实自己的实验室生物安全的防护机制和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防护和消毒隔离措施。笔者就这一关键的话题制定了一些可以预防医源性感染的措施,并有了较为明显的改进现象。

1.检验科医院感染管理的现状

1.1 规章制度不健全

随着检验医学的发展,出现了各种各样检测项目,不过在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更多种类的人类未知的病原体,医院协同卫生行政部门同时对医院感染的管理进行不断的改进。不过在改进的同时同样存在着一些需要改进的现象和规章制度。首先医院普遍对于预防医源性感染的投入比较少[2],有些地方不能完全按照规则管理手册上面的要求做,同时对于购买控制医源性感染的设备投入较少。其次对医务人员的医院感染的教育课程和会议较少,导致有部分医务人员对医源性感染的重视程度不够,有许多医务人员没有体会到医源性感染的严重程度,为了省事在操作中不带手套或者口罩,导致被病原体所感染的医疗事故时常发生,应该受到全体医务人员的警醒。

1.2 功能区域划分不清

许多医院由于地方较为狭小,导致功能区划分比较混乱,没有非常明确的污染区、缓冲区、清洁区,从而出现工作时进入清洁区导致在清洁区休息的工作人员医源性感染的出现。所以设立明确的污染区、缓冲区、清洁区分界线或者分界门对预防医源性感染非常重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 设施不全消毒液使用不规范

有的医务工作者由于工作较忙,所以在感染性物质溢出或者洒出后不怎么重视,仅用抹布用自来水沾湿后擦掉桌面,或者象征性的加入一些消毒液,而有些病原体在低浓度消毒液或者空气中可以顽强存在数小时到数天,如果再有工作人员未戴口罩的话,出现医源性感染现象的概率就会大大提高。

1.4 缺乏自我防护意识

在笔者长期的日常工作中,出现不符合规章制度的现象,例如:工作人员穿着污染的工作服进休息间,在工作中不按要求配戴手套、口罩、帽子;在实验室接听手机电话和吃东西的现象较为普遍,对于此种现象,应该要求全体工作人员加强医源性感染的知识学习,并不断警醒自己,而不是只是停留在理论上。

2.进行管理改进后的应用措施

2.1 加强科室规章制度的管理

加强医源性感染课程的教授,并发动全员进行课程学习。对近三个月或者半年的课程进行规划,在每次课程的下半段要求每个工作人员都上台向大家分享下自己感染管理或者工作方面的心得,同时更加细致对感染管理的制度进行规范化,并且白纸黑字进行张贴。要求全体工作人员严格按照规定执行。在加强教授课程的同时加强考察力度,固定每个月进行感染管理方面知识的考核。

2.2 明确划分功能区域

对工作区域的染区、缓冲区、清洁区进行明确的划分,并用较明显的物体进行分隔。在进入污染区的墙面要贴出明显的感染性物质警告标识并要求非工作人员严禁进入,白大褂衣架摆放的位置和洗手池的位置更加人性化[3],工作人员从而可以更加方便的使用。

2.3 提高卫生意识

严格杜绝工作人员穿着污染的工作服进休息间,在工作中不按要求配戴手套、口罩、帽子;在实验室接听手机电话和吃东西等现象。不断加强工作人员对于医源性感染的再教育。而对于为了自己省事从而影响大家休息环境的行为,应该加强惩罚力度,并与奖金体系挂钩。

2.4 实验室环境的消毒

每天规定固定的工作人员进行桌面和地面的清洁工作,严格使用规范中要求比例配制的消毒水进行消毒,并在每日下班后打开紫外线灯进行空气和整个实验室的消毒。

3.讨论

笔者就院内感染这个重点话题进行了讨论,分析了日常工作中较为常见的错误现象,并对此些现象进行了改进。首先,管理人员应该加强科室规章制度的管理,并发动全员进行课程学习。同时更加细致对感染管理的制度进行规范化,在加强教授课程的同时加强考察力度,固定每个月进行感染管理方面知识的考核。同时对工作区域的染区、缓冲区、清洁区进行明确的划分,并提高卫生意识,严格杜绝工作人员穿着污染的工作服进休息间,在工作中不按要求配戴手套、口罩、帽子;在实验室接听手机电话和吃东西等现象,最后每天规定固定的工作人员进行桌面和地面的清洁工作,保证实验室的整洁环境。

参考文献:

[1]熊永琼.关于一次性医疗用品废弃物处理的认识与思考[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8):770-772.

[2]Wolpert H.A.,Atakov-Castillo A.,Smith S.A.,Steil G.M.Dietary fat acutely increases glucose concentrations and insulin requirements in patients with type 1 diabetes:implications for carbohydrate-based bolus dose calculation and intensive diabetes management.Diabetes Care.2013;36(4):810–816.

[3]史莉,孙光成,徐敏,等.检验人员手污染的结果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12):1429.

论文作者:丰佳,尹梦琳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0

标签:;  ;  ;  ;  ;  ;  ;  ;  

检验科医院感染管理的现状与措施论文_丰佳,尹梦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