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美拉唑治疗小儿上消化道出血疾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观察论文_兰玉英

(山东省乳山市银滩医院 山东威海 264512)

【摘要】目的:研究奥美拉唑治疗小儿上消化道出血疾病的治疗效果,并分析其药物安全性,指导今后临床用药。方法:选取80例患者纳入研究领域并将其分为分析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静滴法莫替丁;分析组静脉注射奥美拉唑,对两组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分析对比。结果:分析组有效率与对照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率明显高于分析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上消化道出血可采用奥美拉唑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奥美拉唑;法莫替丁;上消化道出血

【中图分类号】R5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8-0144-02

上消化道出血字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病变引起的出血,而小儿上消化道出血的病情更严重,患病后表现为便血、呕血,或两者同时存在。由于其病因复杂,患儿伴有本身的疾病外,甚至还有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临床治疗上消化道出血通常采用抑酸制剂药物,控制消化道出血,而奥美拉唑是质子泵抑制剂,具有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近几年,已广泛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疾病的治疗[1]。为探讨奥美拉措治疗小儿上消化道出血疾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本研究对我院接诊的80例患者展开研究,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共接诊80例小儿上消化道出血作为观察对象,并按双色球随机分组法分为2组。分析组: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2~11岁,平均年龄(6.5±1.0)岁;出血量:<500ml者15例,500~1000ml者18例,>1000ml者7例。对照组:40例,男21例,女19例;年龄:2~10岁,平均年龄(6.0±1.0)岁;出血量:<500ml者13例,500~1000ml者17例,>1000ml者10例。两组患儿临床资料基本相仿(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常规治疗:组内患儿均接受输液、输血治疗。

对照组:患儿静注法莫替丁,0.4mg/kg-1,并用0.9%氯化钠直射液体20ml进行溶解,缓慢静脉注射,2次/d,连续治疗5d。

分析组:患儿静注奥美拉唑,40mg/次,注射前,将10ml专用溶剂注入冻干粉小瓶中,禁用其他溶剂溶解,溶解后在2h内使用,推注时间为20min,2次/d,连续治疗5d。

1.3疗效判定标准和观察指标

疗效判定:出血停止标准:患儿呕血和黑便症状消失,血压及脉搏正常,无肠鸣音,血红蛋白稳定。经胃管抽出胃液中无血,粪便由黑转黄,且粪便潜血转阴。疗效评价:①显效:治疗1d内止血。②显效:治疗3d内止血。③无效:治疗3d内仍未止血。

观察指标:记录患者不良反应,包括腹泻、恶心、皮疹、便秘。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0.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治疗有效率

分析组有效率95.00%,与对照组有效率80.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下表:表1 分析组与对照组有效率比较[n(%)]

3.讨论

小儿上消化道出血是儿科的高危疾病,由于其起病急,发展迅速,短时间内可引起大出血,并发症多。若不尽早止血,可能造成失血性休克,甚至死亡,对患儿的生命安全具有严重威胁。受胃酸分泌过多的影响,一旦发生上消化道出血,就会影响患儿的自身的止血功能。研究表明,胃液中pH>6时,体液及血小板诱导的止血效果才有用,因为只有胃酸分泌较少的情况下,凝血块的形成和血小板聚集才不会受到限制[2]。即时形成血块,若pH>5时,胃液会将血块迅速化解。由此可见,在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时,应将重点放在提高患儿胃内pH值上面,同时抑制胃酸分泌。H2RA(H2受体拮抗剂)和PPI(质子泵抑制剂)是临床公认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有效药物,两种类型的药物均具备良好的抑酸作用。杨永强[3]等研究通过研究PPI和H2RA在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效果时,结果提示,PPI的疗效较H2RA更显著,原因是H2RA在白天的抑酸作用弱,且无法完全抑制胃酸分泌,尤其无法抑制白天餐后胃泌素刺激的胃酸。另外,采用H2RA治疗时,需要大剂量使用,不良反应较多,且会迅速产生耐药性。PPI是一种高选择性抑制壁细胞H-K-ATP酶的药物,其作用机制是阻断胃酸分泌的最终缓解,从而发挥强效抑酸作用,其抑酸强度按住高于H2RA,当胃内pH>6时,迅速止血。奥美拉唑为PPI的典型药物,在治疗上消化道中,具有抑酸作用强,用量少,疗效确切的优点。另外,该药物还能非竞争性的抑制促胃液素、胆碱、食物、组胺、刺激迷走神经等引起的胃酸分泌,对于H2RA无法抑制的部分基础胃酸分泌以及H2RA无法抑制的由二丁基环腺苷酸刺激引起的胃酸分泌也具有持久的抑制作用[4]。张珍[5]将72例上消化道出血患儿分为2组,分别应用法莫替丁和奥美拉唑治疗,结果发现,奥美拉唑治疗所获有效率明显高于法莫替丁治疗有效率,且前者复发率3年内复发率更低。本研究也将法莫替丁作为对照,在分析组使用奥美拉唑治疗,结果表明,分析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这与张珍的结果一致。两种药物在使用期间,均可能出现不良反应,一般以恶心、腹泻、便秘为主,皮疹比较少见。本研究结果提示,分析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奥美拉唑用药安全性更高,目前尚未发现奥美拉唑对神经系统、骨骼生长、肾功能有不良影响的报道,用药安全。

综上所述,小儿上消化道出血可采用奥美拉唑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农凤秋.奥美拉唑持续静推治疗小儿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观察[J].黑龙江医学,2013,37(12):1207-1208.

[2]李传景,梁友林.奥美拉唑治疗小儿上消化道出血45例报告[J].安徽医学,2002,23(1):40-40.

[3]杨永强.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45例疗效观察[J].贵州医药,2011,35(9):820-821.

[4]李杏芬,俞峻.奥美拉唑治疗小儿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J].临床急诊杂志,2010,11(2):105-106.

[5]张珍.奥美拉唑治疗小儿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9):30-31.

论文作者:兰玉英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1

标签:;  ;  ;  ;  ;  ;  ;  ;  

奥美拉唑治疗小儿上消化道出血疾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观察论文_兰玉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