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论文_周正容

周正容

(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 麻醉科 644000)

摘要:目的:探索健康教育方式在心血管疾病的应用。方法:将参加治疗的180 位患者分成两组,然后平均无差别分配成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添加合理的健康教育方案,而对照组只需要给予常规护理工作即可。结果:通过对患者进行积极的健康知识教育,观察组成员在教育知识考核前后分差较大,P<0.01 存在显著差异;但是对照组几乎无差异。结论:通过对心血管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将能够使患者掌握充足的心血管疾病方面的知识,使其自我保护意识得以增强。

关键词:健康教育;心血管疾病;结果讨论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3-0425-02

引言:

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了危害当代社会公民的重要疾病,面对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我们必须对其做好提前的预防工作。同时,面对已经患有心血管疾病的病人,相关的医疗单位以及政府部门应该强化教育工作的宣传,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控制死亡率的提升。

一、研究对象

我们选择201X 年X 月至201X 年X 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180 例,其中冠心病心绞痛100 例,高血压病60 例,急性心肌梗死20 例,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为观察组,一组为对照组。

二、研究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基于临床护理的基础上采取健康教育,然后比对。

2.1 合理的实施教育方案

首先选择经验丰富学习能力强的护士,然后对其进行教育理论的培训,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应该使其阅读相关的材料,了解教育的基础知识。其次,应该通过多媒体对相关的材料进行详细的讲解、分析,使病人知道所以然,促进教育朝向针对性方向发展,然后在根据病人的实际状况,采取积极的鼓励治疗的方式,使其了解更多的疾病相关的知识,然后对其进行生活指导,督促并鼓励病人,逐渐的走出疾病的心理阴影,重新站起来。

2.2 教育的主要内容

第一,入院宣教:在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中,护士应该帮助患者尽快的熟悉周围的环境,然后了解患者的实际状况,通过微笑服务的方式介绍医院及护理中的注意事项,尽可能的消除患者内心存在的焦虑、不安等情绪。对于一些重症患者,应为其提供安静舒适的病房,避免其受到外界刺激,对其采取合理的治疗,促使医患双方信任感的建立,将教育活动的开展变得温馨舒适。第二,疾病认识:介绍病名、病情、病因、病理、临床表现治疗方案、护理计划、疾病控制与变化等。第三,对患者的心理指导:患者在进行住院治疗的过程中往往心理情绪波动加大,导致心血管疾病突发的概率增加。面对恐惧与焦虑对患者的影响,医护人员应该帮助患者尽快的建立信心,帮助其走出阴影,使其能够参加治疗。并对家属介绍相关的事宜及注意事项,帮助患者学会控制心态与情绪,学会通过深呼吸等方法自我放松,控制情绪。第四,病情观察:预防三大并发症: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急性左心衰。通过心电监测,可以随时观察心率、心律、血压、心功能变化,发现致命性心律失常。随时备好抢救车,除颤器以预防病情变化。以高素质的服务态度换取患者的放心。第五,用药指导:患者在进行药物治疗的过程中,应该告知患者、药物的作用以及可能产生的副作用,并叮嘱患者在医师的指导下吃药。面对年龄较大的患者,应该按时定量发放药物,避免隐患发生。第六,饮食指导:心血管患者由于心功能低下,活动少,导致胃肠道蠕动减弱,故要让患者少食多餐(清淡易消化含维生素丰富的食物),每日食盐量低于5g。防止便秘,必要时用开塞露、缓泻剂,防止心绞痛发作可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并监督患者戒除烟酒。第七,活动指导:合理安排工作与休息,劳逸结合,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1~2d 绝对卧床休息,3~7d 床上活动,8~10d 室内活动,6 周可每天步行、打太极拳等,8~12 周可开始洗衣服、骑车等,3~6 个月后可以部分或完全恢复工作,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三、结果

通过对进行治疗的患者进行问卷调差,发现接近90%的患者都是愿意接受健康知识的教育。通过对观察组的教育前后测试发现,第一次平均分为38 分,第二次平均分就高达85 分,在进行教育的前后,通过统计学计算后发现,P<0.001 存在显著差异。但是对照组的前后两次测验为39.5 分与43 分,所以彼此之间没有太大的差异,从此可以看出经受过教育的病人,在这段时间中获得了知识。在住院过程中,观察组的成员每位患者仅仅住了28 天的医院,而对照组则高达37 天,相比于观察组,对照组多接受了9 天的治疗。在进行出院满意度的征集调差中,发现观察组的满意度高达98%,而对照组的仅为80%,从此可以看出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知识的传输,不仅提高了满意度,还拉近了医患之间的关系。

讨论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升,人们已经认识到了健康与疾病往往只是一步之遥,在进行医学护理模式的变换中,护士应该积极的参与到这个过程中,给予病人最好的护理以及健康教育。第二,当病人进入医院之后,由于病人缺乏对疾病的正确认识,所以应该在第一时间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帮助患者克服焦虑不安等不良心理,帮助病人尽早康复。第三,护士人员在对患者进行健康知识传授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的使自己的综合素质也得到了强化,并在该过程中使护患之间的关系得到良好的发展,并最终使广大的护士人员在医疗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第四,医护人员应该在第一时间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根据患者的实际需求进行健康教育的因材施教。通过合理的健康教育,部分患者已经可以自我预防,并在康复与控制中得到了良好的效果。第五,通过对接受过健康教育的患者进行回访调查,可以发现,在不同国度的国家,虽然经济实力与文化信仰存在差异,但是人们依旧具强烈的渴望学习一些健康方面的知识。

结语:心血管疾病患者需要医护人员对其进行积极的健康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够进一步降低并发症的出现,帮助患者尽早康复、早日出院、提升生还率,使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逐渐增强。为患者的健康生活与病情的控制提供一定的依据,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以上升。

参考文献:

[1] 罗堃 回访式健康教育在心血管病出院患者中的应用意义 医学信息2010 年11 期

[2] 田震静 吕烨辉 付爱丽等 健康教育在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临床护理中的作用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 年03 期

[3] 王素玲 健康教育在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4 年第08 期

论文作者:周正容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7月第1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29

标签:;  ;  ;  ;  ;  ;  ;  ;  

健康教育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论文_周正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