蒌贝枳桔木根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38例临床观察论文_赵瑜飞1,张素清2(通讯作者)

蒌贝枳桔木根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38例临床观察论文_赵瑜飞1,张素清2(通讯作者)

赵瑜飞1 张素清2(通讯作者)

【摘 要】 目的 观察蒌贝枳桔木根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疗效。方法 74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蒌贝枳桔木根汤合西药治疗38例;对照组单用西药治疗36例,共治疗10天。治疗组缓解期间断使用以上中药加减治疗,对照组缓解期不用中药。观察1年内复发后的再次住院率。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和显效率分别是92.1%和78.9%,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1年内复发后再次住院率为21.1%,对照组为44.4%,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蒌贝枳桔木根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疗效较好。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病; 中医药疗法; 蒌贝枳桔木根汤

我师张素清为国家级名老中医药专家、主任医师、教授,从事中医药临床工作五十余年,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擅长诊治中医内科杂病,特别是呼吸系统疾病。蒌贝枳桔木根汤是我师多年治疗呼吸系统疾病临床经验方,蒌贝枳桔木根汤由全瓜蒌、浙贝母、木蝴蝶、芦根、清水半夏、陈皮、枳壳、桔梗、白术、茯苓等组成,具有宽胸理气、化痰散结、止咳平喘的功效。近年来笔者用衡冲主任医师自拟经验方蒌贝枳桔木根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简称慢阻肺)38例,并设对照组观察,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诊断纳入标准:诊断标准符合《中医内科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排除哮喘、精神障碍和依从性差的患者。有严重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的病危病例不纳入本实验。所有病例近2年来每年住院均在2次以上,且均未长期使用激素治疗。

2.一般资料:选择住院并符合慢阻肺诊断标准,中医证型符合痰气交阻的患者74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8例中,男24例,女14例;年龄最小40岁,最大84岁,平均年龄69岁;病程平均12年。合并肺心病者10例,冠心病7例,高血压8例。对照组36例中,男性22例,女性14例;年龄最小43岁,最大83岁,平均年龄68岁;病程平均11年。合并肺心病者8例,冠心病9例,高血压10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病情、每年住院次数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P>0.05)。

治疗及观察方法

1.治疗方法:张素清主任医师自拟经验方蒌贝枳桔木根汤,基本方药组成:全瓜蒌、桔梗、木蝴蝶、茯苓、白术各15克,芦根、桔梗、陈皮各12克,清水半夏、浙贝母各10克,生甘草10克。若痰涎雍盛加葶苈子、苏子;痰热甚夹血瘀者加天竺黄、地龙;气喘甚者加僵蚕、莱菔子,改生甘草为炙甘草;肺脾气虚纳差明显者加太子参、黄芪,改清水半夏为半夏曲;肾气虚夜尿频多、气不接续者加补骨脂、五味子、菟丝子。每天一剂,每日三次口服,10天为一疗程。2组均按慢阻肺治疗,做痰细菌培养选用敏感抗生素、配合静点多索茶碱解痉平喘治疗,必要时吸氧,合并高血压者服用降压药,心衰者静点能量、极化液、口服利尿剂,必要时加用扩血管药及强心药。治疗10天后观察疗效。出院后治疗组间断服用经验方蒌贝枳桔木根汤加减治疗。对照组缓解期不服中药。

2.观察指标及方法:通过观察患者症状(咳嗽、咯痰、胸闷、气喘、气短、口干、发热、腹胀、纳差等)和体征(肺部干湿啰音及哮鸣音)及实验室检查等来综合判断疗效。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中的计分法,以积分变化分析临床疗效。将发热、痰的量色质、咳嗽分为4级,各计0、2、3、4分;将气喘、口干、肺部啰音分为3级,各计0、1、2分;将x线改变、痰液病原学检查分为2级,各计0、2分; 有舌脉异常者计为1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计算治疗后的症状总分,求得疗效指数,判定疗效。其计算公式为:疗效指数-(治疗前总分-治疗后总分)/治疗前总分乘以100%。并统计1年内再次住院率。

3.统计方法:计数资料比较采用r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治疗结果

1.疗效标准: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Ⅲ中有关标准拟定。显效:10天内主要症状体征基本消失,可出院,疗效指数≥70%;有效:10天内症状好转减轻,疗效指数≥30%而<70%;无效:10天内疗效指数<30%,症状体征均无变化或加重。

2.临床疗效:治疗组显效30例,有效5例,无效3例;对照组显效20例,有效7例,无效9例,治疗组显效率78.9%,明显高于对照组(55.6%),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是92.1%和75%,有显著性差异,P<0.05。

3.两组主要症状和体征疗效比较:表一式,经X2检验,两组在咳嗽咳痰、气喘、腹胀纳差、发热、胸闷方面的改善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在干湿啰音方面改善差异无显著性(P>0.05)。

4.1年内再次住院率:1年内再次住院者治疗组为8例(21.1%),对照组为16例(44.4%)。两组再次住院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

讨 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气流受限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与肺部对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是一种破坏性的肺部疾病。防治此病重点在于阻止症状的发展和疾病反复发作、加重,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阻断向其肺心病演变。然而迄今国内外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现代医学以大剂量使用抗生素、皮质激素和支气管舒张剂为主,虽能改善肺功能,延缓病情发展,但有出现真菌感染、肠道功能失调等多种并发症。中医中药的应用可减少抗生素和激素的使用,减轻发作症状,减少发作次数。

中医理论将本病归属于“肺胀”的范畴。基本病机是肺脏反复受邪,气机阻闭。宣降失司,痰浊内阻,肺气壅滞,气道不畅。久而不愈,伤损肺气,使其生理功能减退,肺叶胀满不能收敛。临床以咳、喘、痰、胀为4大主证。其病位在肺,继则涉及脾肾。如《黄帝内经》所云的“肺不伤不咳,脾不伤不久咳,肾不伤不咳喘”。此病的发生,衡冲主任医师多认为是多因肺气虚弱为本,夹有痰浊潴留,每因感受外邪而发作。病理演变复杂,其病理因素主要为痰浊壅塞,气机失常,痰气交阻。痰的产生,病初由肺气郁闭,气不布津;病进则“子盗母气”致脾失健运,津液不归正化而成痰,日久逐渐发展成为肺虚不能化津,脾虚不能转输,肾虚不能蒸化,痰浊潴留,喘咳持续不已。肺胀迁延不愈,反复加重,肺气阻滞,宣降失常,必会影响肺助心行血的作用,而发生痰瘀阻滞证,使气机更加壅塞不畅。正如《证治汇补?咳嗽》曰:“肺胀者,动则喘满,气急息重,或左或右,不得眠者是也。如痰加淤血碍气,宜养血以流动乎气-降火以清利其痰”。《丹溪心法?喘》亦云:“肺以清阳之气,居五脏之上…..脏气不和,呼吸之息,不得宣畅而为喘急。….又因痰气皆令人发喘。治疗之法,当究其源。”可见痰浊阻塞,气机失常是肺胀的重要病理因素。故方中用全瓜蒌、浙贝母、木蝴蝶、芦根清热化痰散结,宽胸理气;桔梗、枳壳,一升一降,桔梗宣肺,既可宣散壅塞之肺气,又可载药上行到肺,且枳壳行气宽中与白术配伍,取枳术丸之意,健脾消痞,升清降浊,陈皮、茯苓、清水半夏、炒白术、健脾益气化痰,以绝生痰之源,全瓜蒌、炒白术、枳壳配伍可通腑泄热,使邪有出路。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壅塞,腑气不通,则气短喘咳不止,若腑气通,肺气宣发,则咳喘自平。此方看重解决“痰”、“气”问题,切中病理要害,为治疗慢阻肺痰气交阻型的有效方剂。

论文作者:赵瑜飞1,张素清2(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6年4月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19

标签:;  ;  ;  ;  ;  ;  ;  ;  

蒌贝枳桔木根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38例临床观察论文_赵瑜飞1,张素清2(通讯作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