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国有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

论国有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

刘明越[1]2013年在《国企产权制度改革的逻辑与问题研究》文中提出所有制改革是中国经济转型的核心内容,是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不断完善的重要标志。任何所有制都存有一个实现形式的问题。所有制改革包含两方面内容:其一,所有制结构的改革,即社会中不同所有制比重的变化;其二,所有制实现形式的改革,即所有制具体采取怎样的形式来实现。我国的所有制改革从一开始就沿着这两方面展开的。所有制结构改革,是从单一的公有制变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所有制实现形式改革,是从传统的公有制企业变为现代公司制度,无论是农村集体经济的改革,还是国有企业的改革,都清晰地显示了这一演化过程。国有企业作为公有制经济的微观基础,一直是我国经济改革的核心。国有企业30多年的改革,一方面要解决的重点问题是要不要坚持国有企业的的性质和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另一方面,是围绕实现形式这一重点问题展开的。目前,国有企业已经建立了现代产权制度,实现了产权社会化。在我国,国有企业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担任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属性的重任,体现公有制的性质,而其创造的财富必须实现社会共享。但国有企业又必须遵循市场经济发展规律,成为独立运行的市场主体和法人实体。按照马克思的所有制理论和产权理论,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一方面要强调国家对企业的所有权,即国家所有的性质;一方面也要强调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独立经营,自负盈亏。国有企业经过股份制改制后,宏观层面的产权多元化的结构已经形成,而企业微观层面的企业公司治理结构也随着产权多元化结构而不断完善。国有企业产权“一股独大”的产权结构也逐渐因产权制度改革和国家的产业政策发生变化,除涉及国家绝对控股的行业外,一般竞争性领域的国有产权已经实现多元化,形成了国有相对控股和国有参股的产权模式。根据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的性质和委托—代理关系,国有企业的财产属于国家所有,也就是全民所有,全民共享。国资委的成立,解决了国家所有权出资人的代管问题,解决了国有资产具体管理的问题。国有资产运营和管理的目标是保值和增值,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是国有企业经营成果全民共享的前提和基础。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下一个目标,就是如何实现国有企业经营成果全民共享。实现国企经营成果全民共享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是国资委的定位:国有资产代管者职能的完善;其次是对国有资产代管者的监督,以便确保代管者能够真正履职;第叁是探索和形成国有企业经营成果共享机制,实现全民共享。

赵丽君[2]2006年在《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法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当前,国有企业改革正处于最艰苦的攻坚阶段,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国有企业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成败的关键。进行国有企业改革研究的目的,是对我国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的深层次问题进行深刻分析和理论探讨,探索国有企业改革规律,为进一步推进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提供理论基础。 在现代企业制度的整个系统中,国有企业有着非常重要的特殊地位:是国民经济和国家安全的控制力量之一;是国家战略性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的主干力量;是社会生产和生活基础设施的主要供应者。在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进程中,国有企业发挥着支柱和中坚作用。国有企业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中最重要也是最为困难的任务,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成败的关键。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多年的努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取得了显着成效:公司制改革取得显着进展,股份制改革步伐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逐步推进,经营机制明显转变;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得到改善,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取得积极进展;国有企业整体素质明显提高,效益大幅度增加。但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国有企业改革进入攻坚阶段,面临着许多深层次的问题:产权制度改革相对滞后,国有资产出资人还没有完全到位;国有经济布局不合理、职能错位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国有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缺乏核心竞争能力。要解决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的深层次问题,就要结合我国实际,调整国有经济比重,优化国有经济布局;理顺产权关系,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改善外部环境,促进国有企业参与平等竞争。 国有企业改革涉及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需要完善一系列的法律制度,需要进行一系列的理论创新、政策创新、制度创新,惟有如此,才能使国有企业改革在推进中不断规范,在实施中不断完善。

汪伟[3]2010年在《马克思主义产权理论与西方现代产权理论比较分析》文中指出产权制度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环节,正处于改革攻坚阶段的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是产权制度改革的关键,其改革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着我国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巩固,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成败。我国的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其实质上就是在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和社会主义根本制度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进行调整和完善,使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更加适应现阶段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以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要使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取得预期成果,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就必须要有正确的产权理论作为改革的指导理论,推进改革进一步深化。目前,针对我国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究竟以哪种理论作为指导理论,理论界存在着明显的分歧,存在两种不同的基本倾向。一种是要继续坚持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的产权理论,从而确保产权制度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而当下更为盛行的,则是认为要以科斯定理为代表的西方现代产权理论作为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指导理论。他们认为马克思主义产权理论已经过时了,已经不适应当前中国的改革实际,西方现代产权理论才是先进的理论,才是能够指导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实践的理论。本文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产权理论和西方现代产权理论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比较,明确回答了我国的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要坚持的指导理论问题。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分别对两种产权理论的基本内容做了简单介绍,第叁部分对两种理论从不同的角度作了简单分析和比较,并在第四章得出明确的结论:我国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产权理论的指导地位。否则就是走私有化的道路,必将葬送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同时,也要吸收和借鉴西方现代产权理论的合理成分和精华部分,丰富马克思主义产权理论,并在改革实践中进一步发展马克思主义产权理论。

赵英杉[4]2007年在《论国有企业法人治理制度的完善》文中指出在我国以公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国有企业必须在治理制度上进行创新并不断完善,才能适应以公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更好地发挥其主导作用。本文拟从以下叁个方面分别论证国有企业治理制度的基本内涵、国有企业法人治理制度构建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的法律对策。第一部分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治理制度的基本内涵:首先明晰国有企业和国有企业治理制度的概念,然后指出国有企业根据不同的经营目标和不同的组织形式要采取不同的治理制度;进而指出公司法人治理制度是国有企业治理的主导制度,公司制的核心是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科学、规范、完善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关键环节。国有公司必须通过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的有效结合,通过公司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相互制衡,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实现国有公司高效、协调运转,保障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第二部分国有企业法人治理制度构建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国有企业产权制度体系不健全。改革中国有企业“一股独大”带来的行政干预过多、产权流转过程中政策法规不健全、产权交易中的暗箱操作造成了大量国有资产的流失;二是国有企业法人治理制度不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中股权结构不合理,董事长与总经理的职责混淆,监事会的功能虚化,法人治理结构中的分权制衡机制还没有完全形成;叁是国有企业法人治理中的用人制度、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尤其是公司外部治理制度的缺失,政企不分以及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的不彻底、相关法律制度的不配套,导致国有企业经营效益低下。第叁部分国有企业法人治理制度的完善。一是针对国有企业法人治理制度构建中存在的国有企业产权制度体系不健全问题,提出产权制度的基本理论内涵,及解决“一股独大”的相应对策,主要内容包括实现产权清晰、明确国有产权主体、实现产权多元化,建立规范的国有产权流转制度体系,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二是针对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理念不清、制度不完善等问题,论证了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理念的涵义及作用,辩证分析了实行累积投票、代位诉讼、信息公开制度,切实维护中小股东的利益制度措施,通过建立独立董事、董事会秘书,严格国有公司董事聘任标准、强化董事的责任义务、保障董事会的民主决策机制,规范董事会的运作的制度设计,完善监事会的监督权,来强化国有公司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制衡机制的完善措施。并明确指出“老叁会”功能与地位的明晰,及其对强化公司的监督机制,加强法人治理分权制衡的意义;叁是针对国有企业改革中用人制度行政化、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提出实行职业经理人的执业认证制度,通过委任制与聘任制相结合改善国有企业的用人制度。在激励与约束机制中,实施股票期权制、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薪酬制度,建立起有效的公司激励、约束机制,实现对管理层和职工的长期激励.尤其是注重完善国有企业外部治理的制度建设,突出政府在外部环境治理中的主导作用、强化政策法律的规范作用、加强职业经理人市场、资本市场对公司的监督约束功能,完善国有企业的法人治理制度。本文以比较分析和历史分析的方法,对国有企业公司法人治理制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形成的原因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比较、分析研究,针对我国以公有制为基础建守的市场经济特点及国有企业法人治理制度构建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归纳、总结出国有企业法人治理制度的基本内涵,并就国有企业法人治理制度的完善,主张要强调国家和政府的主导作用和政策先行,强调国有企业外部治理环境对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理念变迁、治理制度完善的基础性、重要性。

丁小强[5]2004年在《中国国有企业产权制度设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国有企业“放权让利”开始,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遵循的就是产权制度改革的逻辑思路,并且产权制度改革成了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绕不过去的根本性问题。当前,我国政府和理论界之所以关注产权问题,是因为产权制度改革是使国有企业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关键,国有企业产权问题在我国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已经成为国有企业改革中最为突出的矛盾。 在我国,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大致包括以下内容:一是通过产权制度改革促进多元化的市场竞争主体的产生和发展,使国有产权国有企业退出一些领域,而加强另外一些领域,或积极参与到某些经济领域,从而在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改组国有企业。二是通过产权界定和产权制度安排确定国有资产的监督与管理制度。通过建立国有企业出资人制度,实现国有资产管人、管事与管资产相结合,从而真正确立国有资产的所有者地位。叁是通过产权关系调整完善企业内部的治理结构,建立起国有企业所有者与代理者、经营者、企业职工之间一种新的责、权、利关系或新的契约关系,提高国有企业的绩效。 改革本身就是制度创新和设计的过程。从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看,我国的改革正是寻求一个能够解放生产力、促进生产力迅速发展的更高效益的经济制度的创新与设计过程。对国有企业产权制度进行改革的目的,说到底是为了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更好地促进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因此,开展对国有企业产权制度设计问题的研究,不仅对于丰富和发展现代产权经济理论具有重要的价值,而且对于完善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理论与实践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本文以我国国有企业产权制度设计为研究对象,以马克思主义产权理论基本思想为指导,科学吸收国内外产权理论和企业治理理论的成果,在进行基本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系统总结国际上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经验教训,全面分析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国有企业改革的历史进程,对国有企业面临的困境和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国有企业的类别、角色定位与目标选择、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基本框架、政府行为选择等进行科学设计,并就微观层面的公司治理结构的设计与宏观层面上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系的构建提出系统的设计原则与架构。

陈氏月琴(TRAN, THI, NGUYET, CAM)[6]2016年在《越南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越南国有企业改革是越南的经济改革工作中重要的问题,而企业产权改革则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首要问题。越南自1986年开展改革至今已叁十年,在新的经济政策扶持下,越南国有企业的改革取得不少成就,但企业的效率仍然很低,其原因在于产权结构复杂,权、责、利不明确,管理权限不清楚等。若要促进越南国有企业的发展,必须先处理好国有企业的产权问题,所以,本文的研究对象是越南国有企业产权制度问题。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为主导,采用历史分析、比较分析、实证分析和博弈论等方法,分析了越南国有企业的改革过程以及产权改革现状,探讨越南国有企业的产权问题,明确提出越南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就是明确产权,实行股份制改革。本文分为六章,各章的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绪论。陈述本文的研究意义与研究目的及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第二章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理论。首先介绍了产权的概念以及马克思主义对产权的定义,明确产权的概念与功能;其次介绍了公有产权理论、国有企业产权理论,并通过文献综述,为后面研究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研究奠定理论基础。第叁章越南改革开放以来产权改革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本章从始于1986年越南国有企业改革过程入手,分析了改革开始至今国有企业产权的方向和步骤,探究了越南国有企业产权改革过程,发现了国有企业在产权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分析指出,国有企业产权所存在的问题在于过于集权,产权分配不合理,政府对国有企业的干预过多,从而导致国有企业的创造性和灵活性的丧失。同时,从政府、企业管理者、购买者、企业员工与寻租者五主体分析了产权改革中存在的问题。第四章越南国企产权改革中行为主体的博弈分析。本章以上述五个行为主体为对象,对产权改革中所涉及的利益分配进行分析,针对产权改革中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分析了产权转让中政府、购买者与寻租者的叁方博弈,并就职工岗位和待遇合理安排等问题对产权改制中政府、企业与职工叁方建立相应的博弈模型,基于模型分析了产权改革五个主体在改革中的博弈关系。第五章越南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制度创新。本章着重讨论越南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理论和制度创新,讨论了产权改革的目标、制度设计等问题,并归纳、总结国有现代产权制度的基本原则,指出越南可以建立一个全新的、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越南现阶段发展状况的国有企业产权制度。第六章结论与展望。通过研究,本文得出如下结论:第一,目前适合越南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办法就实行所有制多样化,政府协助国有企业成为私人资本企业是必要且可行的。国有企业改革过程通过股份制度来吸引国内外私人资产,调整企业财产结构和所有权结构,改变政府在国有企业从唯一所有者转成多元所有者的结构也是必要且可行的,这些改革的目的旨在增强国家经济的竞争力,促进越南社会主义的经济发展。第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有企业的管理机制必须要转换,使之具有实际的自主权,但是要保留所有者的基本权利;此一原则对于建设一个有效的国家所有机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国家所有权的机制改革才能得以成功,同时也可以建设一个既现代又有效的国家所有机制。第叁,国有企业的财政机制要转换,既要确保所有者的权、责、利,又要确保企业的自主财政和资金积累,创造平等的竞争环境,这样才能确保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确保增值并避免国有资产的流失。第四,对国有企业重新安排是决定国有企业改革成功的重要因素。减少国家100%资本的企业,进行股份化、卖出、承包、出租等,实现公司化,发展母子公司模型,建立并发展经济集团骨干企业。这是越南国有企业改革重要的主导思想,旨在提高国有企业效益,创造一个各种股份制企业之间合作与竞争的良好环境。最后,虽然越南国有企业的数量、规模与经营范围的正在减少,非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提升,但国有企业仍有发挥其作用的领域,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厘清国有和民营企业的领域和轻重,这也是世界各国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方向。

郭君[7]2011年在《论国有企业中集体产权的确立》文中指出我国在推进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一味照搬照抄西方股份制改革的经验,过分强调物质资本产权,特别是国有资本产权的作用和利益,没有考虑到我国国有企业的社会主义性质,忽视了广大国企职工的权利和利益,使得国企职工的主人翁地位虚化。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进程,就必须从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产权结构入手,但是如何改,理论界存在很大的争议。说到底,国有企业改革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国有资产的优化配置、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让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更好的发挥主导作用。本文认为,国有企业改革的模式或思路必须具有现实性和可行性,即改革模式的确定不能够脱离我国国有企业所处的制度环境(如公有制要占主导地位、工人的主人翁地位)。国有企业产权改革不仅要分析国有企业产权结构,还要分析产权主体;不仅要考虑产权在不同主体之间的界定是否清晰,而且要考虑产权是否具有完整性。在国有企业中推行现代企业制度不等于推行单一的资本产权制度,要考虑其他要素产权,特别不能忽视劳动者的产权。本文围绕国有企业中的集体产权展开研究,以我国国有企业的特殊性质、发展条件和要求为基础探讨如何根据中国国有企业的实际情况,结合西方的现代产权制度的理论和马克思产权理论来完善我国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本文通过探讨企业的本质,从企业合作剩余、企业专有性资源以及公共领域的角度揭示了集体产权的理论基础,指出了单一资本逻辑的缺陷,倡导资本与劳动共同参与企业治理。国有企业持续成长的关键是其长期发展中逐渐培养起来的组织知识与组织能力,其根源是组织知识。集体产权是指全体劳动者作为一个整体,对其因集体协作而产生的集体生产力所创造的价值所享有的使用权、收益权以及控制权,集体产权直接激励了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有利于增强国有企业劳动者的集体协作程度,进而促进组织知识的积累和组织能力的成长。蒙德拉贡联合公司所实行的职工民主参与管理和职工分享企业合作剩余的原则,为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在此基础上,本文试图探索关于国有企业产权的构造以及相关的股权结构、治理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的设计方法,提出构建要素产权与集体产权有机结合的联合产权制度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出路所在。

余卫平[8]2004年在《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效应分析与评价》文中提出国有企业改革,这种以改变无效率的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为基本出发点,以实现政府和企业职能合理定位为中心环节的改革,不仅直接摧毁了“叁位一体”的传统体制,而且一次又一次地改写了中国社会经济体制的基本面貌。从宏观整体角度来审视国有企业改革,笔者发现:国有企业改革的意义分析涉及对于中国社会、经济和政治等多方面的现实判断和理论分析,而且,具体的国有企业改革政策的历史选择还有很多偶然事件爆发和随机心理变动的影响。鉴于此,本课题研究从国有企业改革价值的逻辑审视和综合判断开始,以改革政策后果的现实表现与改革主体博弈的策略均衡为基本的分析对象,借助于制度变迁博弈的演进均衡和认知均衡的分析方法,构建了一个面向宏观整体环境且具有连贯一致性逻辑的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绩效分析框架。 本课题研究的出发点在于国有企业改革进程中改革主体及相关利益结构的形成、变化和发展过程,而进一步的理论分析是围绕产权制度改革的主体博弈及其均衡特征来展开的。在分别探讨了产权制度改革的主体规范效应、社会稳定效应和经济安全效应之后,针对云南铜业集团公司的改革实践,探讨了叁种产权制度改革效应的现实表现。同时,还指出了资源性国有企业改革对于我国经济安全的特殊价值。本课题研究的落脚点是产权制度改革的博弈机制与效应评价。通过把国有企业改革的绩效分析置于制度变迁博弈的理论框架中,改革

叶龙祥[9]2016年在《吴宣恭经济思想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吴宣恭的经济思想为研究对象,力求对吴宣恭主要经济思想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与概括。吴宣恭经济思想主要涉及所有制与产权理论、我国社会的产权关系、西方现代产权理论、所有制改革理论、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价值理论、分配理论、经济发展问题的一些重要理论、现阶段重大经济社会关系及对政治经济学学科建设等方面。所有制与产权理论的研究与运用是吴宣恭经济思想的重中之重。本文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充分运用唯物辩证法、史论相结合、求实与创新相结合、调查与采访相结合和比较分析等方法,从不同角度、多个方面对吴宣恭的经济思想进行系统而全面的分析研究,提出对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和指导经济体制改革具有重要启示价值的结论。对吴宣恭经济思想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启示价值:第一,吴宣恭经济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的继承与发展。研究吴宣恭经济思想有助于理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学习、研究、发展和运用,进一步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解和把握;第二,吴宣恭经济思想根植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具体实际,研究吴宣恭经济思想有助于后学之辈了解和认识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发展历程和实践运用,掌握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脉络;第叁,吴宣恭的严谨治学精神、高度责任感和崇高的品格是广大经济学人终身学习的榜样和前进的动力。

张积储[10]2015年在《国有企业混合产权法律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国有企业分类改革已经成为必然趋势。然而,如何打破国有企业的固有利益格局,实现国有资本逐步退出竞争市场,吸引非国有资产进入国有企业成为首要问题。为了保障改革进程中,国有资本和非国有资本之间能够协调发展、相互促进,建立起一整套混合所有制国有企业治理方案,成为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保障。通过历史分析法审视传统国有企业弊端,确定国有混合产权改革的突破点,通过比较分析法探索域外相关优秀改革借鉴经验,提出具体有效可行的策略,成为目前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方式。首先,通过国有企业混合产权理论述评,对混合所有制改革理论误区的分析,凸显出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并逐渐引出混合产权的概念特征,为全文分析做好铺垫作用。其次,具体分析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面临的叁大主要问题。对主体定位、权责分配和产权监管叁方面的具体探索,找出实然国有企业混合产权与应然国有企业混合产权之间存在着国有资产主体不清晰、权责分配不平等和产权监管不完善等问题,并且分析叁大问题的主要原因都在于我国国有企业政资不分离、政企不分开。再次,针对国有企业混合产权存在的主体定位不明、权责分配不对等和产权监管制度不合理的现状,探讨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优秀经验,通过对英美两国的国有企业产权主体、美国国有企业权责利分配和德法新等国家在法律层面和政府层面对国有企业的监管的分析,积极借鉴已有的优秀成果。最后,结合国有企业混合产权自身的问题所在,配合以市场发达国家的优秀改革经验,在国有企业产权主体方面应当构建实效性强、简洁的国有资本产权主体代理体系,合理分配各主体的职能;在权责分配方面应当改变以往国有企业“一股独大”、行政依附性的弊端,从股份分配、各权力主体权责分配方面着手构建对等的权责分配体系;在产权监管方面,应当遵循分类改革的基本原则,不管是在立法上,还是对政府行为规范上,都应当以国有企业的具体功能进行分类,对不同分类制定与之相适应的法律规范。

参考文献:

[1]. 国企产权制度改革的逻辑与问题研究[D]. 刘明越. 复旦大学. 2013

[2].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法律研究[D]. 赵丽君.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6

[3]. 马克思主义产权理论与西方现代产权理论比较分析[D]. 汪伟. 中国政法大学. 2010

[4]. 论国有企业法人治理制度的完善[D]. 赵英杉. 中国政法大学. 2007

[5]. 中国国有企业产权制度设计研究[D]. 丁小强. 武汉大学. 2004

[6]. 越南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研究[D]. 陈氏月琴(TRAN, THI, NGUYET, CAM). 昆明理工大学. 2016

[7]. 论国有企业中集体产权的确立[D]. 郭君. 湘潭大学. 2011

[8]. 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效应分析与评价[D]. 余卫平. 中南大学. 2004

[9]. 吴宣恭经济思想研究[D]. 叶龙祥. 福建师范大学. 2016

[10]. 国有企业混合产权法律问题研究[D]. 张积储. 福州大学. 2015

标签:;  ;  ;  ;  ;  ;  ;  ;  ;  ;  ;  ;  ;  ;  ;  ;  ;  

论国有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