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将军”和“特殊”思路_离子方程式论文

谙熟“一般”与“特殊”的思维线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思维论文,线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一些比较复杂的化学试题中,命题者常常将“特殊情况”蕴藏在“一般规律”的情境中,或者是“一般条件”隐含于“特定规则”的背景之中,以此为载体来测试解题者运用“一般”与“特殊”的辩证关系来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在高三化学复习阶段,要重视选用适当例题,让学生熟练掌握以下两种思考方法。

一、会从“一般规律”的情境中发现“特殊情况”

中学化学知识中有许多一般规律,但每条一般规律中都有许多特殊情况,在化学学习中(特别是高三复习阶段)要特别加以重视。在一些重要的考试试题中,命题者常常会以某个跟“一般规律”相关的知识点为载体,设置一些解题者“意料之外”的问题。解答这类问题时,要求解题者善于从“一般规律”的情境中发现“特殊情况”,进而针对问题的特殊性展开思维的翅膀,寻找问题的答案。

例1 水银法电解食盐水曾经是氯碱工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以制得碱液纯度高、质量好著称,其生产原理示意如图1。

图1

(1)分别写出电解池、解汞室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水银可看做是惰性电极)。

(2)20世纪60年代,氯碱生产采用离子膜法,水银法逐渐被淘汰,你认为被淘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1)电解室中的离子方程式为:

但这道题是一个特殊例子,只要注意观察图可发现,电解室中汞阴极上流出钠汞合金、阳极上放出氯气,由此判断电解产物是金属钠和氯气。对于这道题,书写离子方程式的主要依据是图中的信息,不能想当然地用一般的规律来分析。

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中学化学涉及的钠盐、钾盐、铵盐都溶于水,所以很多同学将“钠盐、钾盐、铵盐都易溶于水”作为一条规律来记忆的,解决中学化学问题时很多同学会熟练地用这一规律去思考问题。所以,在审题时忽略了“所形成的钠盐是一种难溶于水的物质”这一重要条件。

值得注意的是,平时做的习题大多是针对化学知识中的“一般规律”,做过这类习题后可以强化一般规律的记忆、理解,所以在高三复习阶段更要重视总结归纳“一般规律”的适用范围,解题时才能少犯错误。

二、会从“特定规则”的背景中发现“一般条件”

反应热跟反应条件有关,但在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大多都不注明反应的条件,这是一个“特定规则”。在热化学方程式中不注明反应条件是其反应热都是指在101kPa、25℃条件下测定的。中学化学中还有其他一些类似的“特定规则”,值得重视的是这些“特定规则”常常会成为某些试题命题的落点。遇到这类试题时,会有比较多的学生由于只记住了“特定规则”、忘掉了“一般条件”,导致解题错误。

例3 以天然气为原料合成尿素的主要步骤如图2所示(某些转化步骤及生成物未列出):

图2

解答第(3)时,比较多的学生会囿于有机化合物范围思考,结果很难找到符合条件的两种同分异构体,这里要求跳出分析同分异构体的“特定范围”去研究。

[答案]弱 强 不能 两个反应不是在相同条件下进行不能比较。

[评析]有一些同学很自然地根据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特定规则”得出氯气的氧化性比高锰酸根离子的氧化性强。实际上,两个反应分别是在碱性、酸性条件下进行,不能将两个联系在一起进行分析比较,无法根据这两个反应比较的氧化性强弱。

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在平时的学习中记住了“特定规则”、遗忘了“一般条件”的情况比较普遍,高三复习阶段要重视从源头开始补上这种缺口,以免解题出错。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任何特殊都蕴涵着一般,并反映着一般,一般存在于每一个特殊之中。“从特殊到一般”和“从一般到特殊”,是人们正确认识客观世界的基本方法。谙熟“一般”与“特殊”的思维线路,可以让学生在提高解决化学问题能力的同时掌握正确认识客观世界的基本方法。

标签:;  

熟悉“将军”和“特殊”思路_离子方程式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