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智能电网的配电自动化建设论文_张艺婷

基于智能电网的配电自动化建设论文_张艺婷

张艺婷

国网泉州供电公司 福建省 泉州市 362000

摘要:当前,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步伐逐步加快,作为生产、生活中必然应用到的电网,也得到了巨大发展。但我国现有的电网已经不能完全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同时传统电网在变压、配电、发电的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不足,因此,智能电网的配电自动化建设问题,就成为当今电力行业亟待解决的头等大事。文章提出了智能电网的配电自动化的概述,并进一步探讨了智能电网的配电自动化建设,旨在为改善电力行业现有的困境,进而提高生产、生活需要,做出微弱的贡献。

关键词:智能电网;配电自动化;电网建设

引言

要实现配电自动化,应对智能电网进行建设和改造,以期完善智能电网建设。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电力运行的平稳性有着更高的要求。基于智能电网的配电自动化建设是电力企业发展的必然,只有加强其自动化建设,才能充分发挥电力企业的积极作用,为人们提供更为安全可靠的电能。

1配电自动化系统结构及建设标准

1.1配电自动化系统结构

配电自动化的结构按照系统中所包含的容量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大型;第二种是中型;第三种是小型。在使用中选择具体的型号主要是根据使用需求以及实现的目标,还有在使用该类型的自动化系统之后能达到的发展规模。但是无论是使用哪一种系统都要遵守想系统的经济性和可扩展性,保证系统能够安全稳定的运行。配电自动化有一个明显的优势就是该系统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大多数的电力企业在建设配电系统的时候,通常都会选择中性的自动化系统,然后在系统上安装一个主要的配电站,还有子站以及配电终端等等。电力企业要想将配电系统拓展,就要将主站变为中心站,然后根据中心站的规模增设其他的主站。在根据不同的层次结构,还能把中心站分为不同的三层。按照实际的用电需要,对两层以下的电力结构做适当的调整。

1.2配电自动化建设标准

电力企业在制定标准的时候,要根据电网的制定标准,这个标准能够协调智能电网技术。智能电网技术的标准涉及到八个不同专业,一共26个技术领域,这八个主要有智能配电、智能变电等专业。智能配电主要有多个技术领域,其中的三个比较关键,这三个主要是配电的自动化、配电储能系统并网以及配电分布式电源网。配电自动化除了有自身的标准外,还有一些相关的标准,主要包括最初的建设,中期的运行以及后期的维护验收等。

2智能电网配网自动化系统建设

从当前国内经济发展现状来看,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表现出验证的不平衡特点,在配电网系统建设过程中,不能完全照搬西方发达家的智能配电网自动化建设与发展模式。实践中,为了实现智能电网配电自动化,应当充分考虑该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并且根据配网建设现状与远景发展规划,在经济能力范围内能提高自动化程度,有目的地加强城网建设与改造,分阶段进行配电自动化建设,逐渐使各配电自动化子系统构成一个完善、健全的自动化大系统。基于此,笔者认为智能配电自动化系统建设过程中,其设计原则不仅要适应智能配网的发展要求,而且还要分阶段地进行建设,以确保能够达到保护以往投资、可持续发展配电自动化之目的,实现总体经济效益。基于以上分析研究,根据相关规定和建设原则,智能电网配网自动化系统分阶段建设步骤如下。

2.1初级阶段应当提高系统的供电安全可靠性

第一,采用双电源环网供电模式。该阶段的配网自动化建设过程中,应当将相邻两条线路连接起来,由两个电源形成一个环网共同供电,即优化配网结构,采取配电网手拉手的供电方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系统中用到的变电站出线保护开关,具有多次重合功能,而且重合命令主要是利用微机进行控制,同时线路开关具有遥控操作、自动操作等功能,通信与远动设备,事故信息和监控系统,主要由微机一次完成。装置与线路故障问题,主要是通过RTU进行传递的,主站系统对其进行判断,然后确认故障范围,根据实际情况发令将故障段开关断开。

第二,自动重合分段器应用模式。变电站出线安装过程中,利用自动重合闸开关进行保护,在线路上装上多组自动配电开关,并且安装电压检测设备。配网系统中的每一段事故,均由自动重合分段器根据关合故障时间进行判断。这一方案的时间设置时,应当保证系统变电站内断路器跳开后断路器再延时断开。站内断路器进行重合,这样可以确保从电源侧自负荷侧送电;断路器按照顺序合闸且再次将故障点合上时,站内的断路器就会再次跳开。故障点两侧的线路断路器把故障段锁定断开,可以有效保证再次送电的成功率。一般而言,如果采用遥控操作开关,则价格非常的贵;虽然有些供电部门实际管辖的区域非常的小,但是维修人员数量却比较多;对于供电要求量并不高的地区,建议采用人工操作开关方式,这样可以有效减少投资成本开支,通过配电半自动化方式也可以有效提高供电安全可靠性。

2.2优化系统网络结构,降低线损

首先,建立数据远程传输系统。实践中,利用GSM公众无线通信网短信息服务(SMS),实现数据信息的远程传输,并且在输电线路上安设电压监测设备。利用微机对各条馈线运行过程中的电压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对不达标的馈线建议适量增加一些配变布点,并且装设低压无功自动补偿,或者高压加装无功自动补偿设备,以此来减少输电线路上的损失,从而提高电压质量和输送效率。

其次,积极推广负荷管控系统。建立以GSM或者GPRS等移动通信网络为基础的通讯平台,采取远程用户管理模式,可有效实现用电高效服务,同时还可以实现有序用电、远程自动抄表以及负荷监控与电能质量监测等功能;对用户实时用电状况进行检测,可有效防范窃电现象。通过加强智能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建设,大大提高了用电管理水平和自动化程度。

最后,安装监测终端。通过监测终端监控平台数据信息采集,全面掌握变压器运行状况,同时还包括三相平衡与无功补偿,根据数据信息对配网运行方式进行优化管理。当故障问题或者异常现象发生时,可以及时报警,对故障点进行处理,然后恢复正常供电。自动化系统的建设,可有效减少停电时间,对于确保变压器的正常运行,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通过电压越限时间准确记录,计算出电压的合格率,以此来实现对电压水平的合理控制,有效改善供电质量和提高供电效率。

2.3利用微机自动管理和处理信息

智能电网的配电自动化建设过程中,将电压负控系统、监测系统以及配变监测系统和营销系统有效地集成在一起,加强配网管理系统建设,以实现如下功能:自动优化调整电压和配置无功,确保电网系统的运行安全可靠性和经济性;在线路损耗情况自动统计过程中,与SCAIDA紧密地配合起来,与企业信息网相连接,以此来健全和完善智能电网配电自动化。

3结语

智能电网配电自动化建设过程中,涉及到诸多方面的内容和影响因素,因此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应当立足实际情况,不断健全和完善电网系统。文章主要从智能电网系统结构和配电自动化建设两个方面,就如何加强自动化系统建设和管理,提出了一些建设性建议,它能够有效的改善供电质量,来满足人们的需求,希望能够为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做出一点贡献。

参考文献

[1]赵江河,陈新,林涛,等.基于智能电网的配电自动化建设[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2(18):33-36.

[2]孙璞.基于智能电网的配电自动化探讨[J].通讯世界,2014(23):217-218.

[3]兰海.农村智能电网配电自动化建设[J].农村电气化,2015(7):41-42.

[4]闫雪松.基于智能电网的配电自动化建设[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36):164.

论文作者:张艺婷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8

标签:;  ;  ;  ;  ;  ;  ;  ;  

基于智能电网的配电自动化建设论文_张艺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