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台站在防震减灾工作中的作用论文_张可佳,杨柳,柳双翠

地震台站在防震减灾工作中的作用论文_张可佳,杨柳,柳双翠

长春市地震局富锋山地震台 吉林长春 130000

摘要:地震灾害是由地震引发的地面震动、伴生地面裂缝和变形等问题,会使各种建筑物倒塌损坏,并破坏一些设备等,造成交通和通讯等中断,进而引发火灾和爆炸事故,甚至出现有毒物质泄漏和放射性污染,是严重的自然灾害。而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以2008年汶川地震为例,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因此近年来对地震的宣传科普工作更加受到政府的重视,特别是地震部门,在防震减灾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对地震监测系统的基本单位地震台,在防震减灾工作中的作用进行分析研究,探讨其如何发挥自身应有的作用,不断完善其建设工作。

关键词:地震台站;防震减灾;工作;建议

地震的发生会带来严重的灾害后果,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防震减灾工作更具有重要意义,经济发展的速度越快,其造成的损失也就越大。我国地震台站一般建设在偏僻的地方,其工作环境也比较封闭,很多时候并没有积极参与地方政府组织的相关活动,也就缺乏与地方工作部门的有效沟通交流。为强化其防震减灾作用的发挥,进行了数字化改造、优化办公环境等,以充分发挥地震台站的作用。

1.地震台站概述和地震灾害特点

1.1地震台站

地震台站是利用各种地震仪器对地震进行观测的观测点,是主要进行地震观测和地震科学研究的基层机构。我国自建的第一个地震台,是北京西山鹫峰地震台,于1930年建成。我国地震主要分布在五个区域,即台湾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华北地区和东南沿海地区。

1.2地震灾害特点

地震级大小共分为七类,其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且发生的频次比较高,还会引发一些次生灾害,对社会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具体来说其灾害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其突发性强,地震灾害是瞬时突发的,且一次持续时间只有几十秒左右,在短时间内会造成严重灾难;

破坏性大,地震波在到达地面后,会大面积破坏房屋和工程设施等,在经济发达地区则会产生大量人员伤亡以及巨大经济损失;

社会影响深远,其发生后产生的连锁反应会冲击该地区社会经济和生活,甚至波及到整个国家的经济活动;

防御难度较大,其预测难度大,而提高建筑物抗震性能又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且需要各方协调配合;

会引发一些次生灾害,地震产生的次生灾害比其直接灾害更加严重,会引发滑坡和火灾等;

持续时间长,该持续时间指余震持续长,且灾后地区恢复和重建的周期比较长,包括对建筑物鉴别和重建规划等;

第八,地震灾害会造成的损害与社会、群众的防灾意识关系密切。

2.地震台站在防震减灾工作中的作用

地震台站一般是进行地震监测工作,需要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连续性和可靠性,因此其资源并未得到充分利用,没有完全发挥其效用,因此还需要加强与其它部门等配合来壮大其专业队伍,使工作效率提高,其发挥的作用主要是以下几方面:

2.1地震监测预报信息应用

对地震台站的建设,可依据《地震速报工作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来进行,担负起所辖区域中天然地震和非天然地震的速报作用。在发生地震之后,工作人员要及时按照应急管理制度规定,第一时间告知当地政府的市震局值班人员,由值班人员快速汇报到政府领导,便于政府在进行应急指挥时掌握一定信息和依据。地震灾害发生后,要讲究时效性,地震台站的工作人员要对其进行迅速准确的分析,其工作要明确分工,以高效配合提高检测效能。

2.2应急指挥系统中的作用

地震台站不仅负责地震信息的观测,还要在应急指挥系统中发挥其积极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地震台站需要配置相关硬件设备,比如电子屏和视频系统等,建立完备的应急指挥中心,可以在地震发生后在此召开远程视频会议,与市县相关政府部门和系统及时进行音频传输,对灾情信息有更加全面准确的了解,结合相关决策意见来采取进一步应对策略。地震台站在平时就要建立应急仓库,完备其中储存的应急救援物资,以便于地震后救灾工作的进行。

2.3科普宣传作用

开展防震减灾知识以及地震法律法规的宣传科普作用,是防震减灾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非工程性的防御措施,有助于社会公众在防震减灾活动中广泛参与,达到更好的作用。而地震台站具备宣传科普作用,一般会采取设置宣传展板、进入中小学讲授科普知识、举办地震科普讲座等方式进行,是防震减灾宣传教育中的重要内容。

3.现阶段地震台站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3.1台站建设规划缺乏战略性,优势不突出

当前,一些地区在地震台站建设规划中,缺乏对其资源的有效利用。比如为了提升台站的监测能力,不断增加台网的密度,而没有综合对新建观测项目进行效能论证。对一些先进项目没有经过完善的调研和实验,缺乏可行性论证。比如在徐庄子台地磁相对观测GM4仪器应用中,其前期没有进行深入的论证分析,而在其运行后地电阻率观测对地磁相对观测产生不利影响,磁电之间的互相干扰产生较大的工作负担。

对地震台站的维护,其资金主要是中央和地方的财政投资和补贴,因此其建设一次性不会进行大规模投资,容易出现缺乏统筹规划的问题,台站在建设中主要是修补、搭建、接建和改造为主,无法有效解决实际问题。

3.2管理体制和运行模式存在不足

首先,地震台站在管理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的问题,一些监测预中心成立较晚,其规章制度尚未完善,会使得地震台站与其管理关系存在不明确的情况,台站有着多重管理功能,而与上级部门职责不清,容易形成严重的安全隐患;其次,存在岗位配置不匹配工作任务的问题,其中很多台站都忽略了设置临时工或者季节岗位,使得值班人员人数少,不仅要进行观测、数据处理等日常工作,还要做好安保、卫生和设备管理等工作,一旦出现意外事故或人员突发疾病,难以及时有效处置;最后,运行模式缺乏科学性和规范性,在地震台站中现采用数字化检测,可以实现信息和数据的自动采集、传输。且观测的精确度高,仪器可以对环境变化产生敏感反应,监测到丰富的信息。但也容易受到环境的干扰,观测人员要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再将其入库分析,但在预处理中容易将震兆信息与干扰信息一同剔除,造成严重安全隐患。

4.积极发挥防震减灾中地震台站作用的建议

4.1合理开发利用有利资源

要充分发挥地震台站的作用,就要不断创新工作机制,使其进一步参与到政府管理和社会服务当中。首先,地震台站可以在地震发生后第一时间掌握震情,明确震中等信息,对政府决策和应急指挥具有重要作用;其次,台站配备了先进的监测网络和通信网络等,政府可以对其充分利用起来,避免重复建设,更好地进行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再次,地震台站的工作人员专业知识过硬,掌握着相关监测分析技术,可以通过人才交流等方式有效开发其工作能力;最后,要加强其硬件和人员队伍建设,利用地方机关事务管理模式整合各项资源、互相促进。

4.2进一步规范宣传科普工作

地震台站在宣传科普工作方面需要进一步得到规范,根据相关权威标准来确定进行,确保宣传科普工作进行的有效性。同时,台站要制定宣传科普工作预案,将人员、内容和程序等作出规范,做到责任到人。

结语

地震灾害会给人们的正常生活造成重创,且危害到社会经济建设,因此防震减灾工作要科学有序进行,地震台站要积极创新工作机制,拓展自身职能,与政府主管部门加强合作联系,共同推进防震减灾工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徐芳芳,崔居全,荆强.浅析专业地震台站在市县防震减灾工作发展中的作用[J].国际地震动态,2016,(1):28-31.

[2]全建军,郑志泓,郑永通,等.地震台站综合防雷技术[J].地震工程学报,2017,(z1):168-178.

论文作者:张可佳,杨柳,柳双翠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5

标签:;  ;  ;  ;  ;  ;  ;  ;  

地震台站在防震减灾工作中的作用论文_张可佳,杨柳,柳双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