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航空器维修安全分析与改进措施论文_贾闯,李小栓

民用航空器维修安全分析与改进措施论文_贾闯,李小栓

(东方航空技术有限公司南苑分公司 北京 102600)

摘要:随着我国民用航空业的飞速发展,航空器(以下简称为飞机)的维修与安全是民航系统工作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飞机的飞行安全关系着乘客的生命和国家财产安全,而高质量的飞机维修是能确保航空器持续适航的关键。科学、规范地实施维修作业,不但能延长其使用寿命,更关系着飞机的飞行安全。本文将对民用航空器维修安全问题进行分析,并对相关改进措施进行探讨。

关键词:航空器;飞机维修;安全;改进措施

一、影响民用航空维修安全的原因

1、维修人员技能不足带来的安全隐患

近几年来我国民航业快速发展,各航空公司、维修单位以及各航空运行保障单位都紧缺成熟的维修人才,尤其是在生产一线的维修、放行人员和技术工程师。一名成熟的维修人员至少要有2-3年的维修经历;一名成熟的飞机整机放行人员至少要有5年以上的维修经历和2年以上整机放行经历;一名成熟的技术工程师至少要有8年的维修及放行经历和2年的技术工程师经历,而技术人员的成长周期又跟不上飞机引进数量的增长速度。飞机维修是专业技术性很强的工种,维修技能不足直接表现为:未按工作单完成维修工作;飞机某一系统、区域、结构与零部件之间存在故障缺陷或安全隐患而未被及时发现和纠正;甚至可能出现部件错误安装,造成严重安全事件。但如果有丰富经验的维修人员,就会有效地避免很多人为的维修安全事件发生。这里所说的“经验”是经过多年的维修经历而沉淀得来的技术能力、敏锐的观察力和风险识别能力,而非业内所说的凭经验维修。

2、部件修理厂家与送修单位信息沟通问题

在飞机投入运营过程中如果部件出现故障,一般会拆下送维修厂家进行检测或修理,在厂家根据部件维修手册(CMM)对其功能进行修复时,并不完全掌握该部件在飞机系统中的功能、运行控制原理、计算和处理关系,加上送修单位未详细的将部件故障原因记录和反馈,而修理厂家在检修过程中也没有发现故障(NFF),往往在部件修复后返还装机就会再次出现相同故障,这就给航空营运人在不同程度上带来潜在的运行安全和维修成本增加,也给部件修理厂家带来修理质量问题,究其原因是送修单位在部件送修时没有将详细的故障现象和处理措施记录在部件挂签或送修合同中,部件修理厂家也未及时的将NFF件与送修单位进行有效的反馈和沟通,导致飞机故障反复出现和索赔修复等问题。

3、结构腐蚀对飞机使用寿命和飞行安全的影响

作为一个高科技的产物,飞机的结构不但要承载高速飞行中来自各方向的负荷,还要承载着陆时的冲击并且还要具备抗腐蚀能力。它的结构、材料和设计非常复杂。不管设计再好、结构抗腐蚀性再强,随着实际运行环境的不同,也会有不同程度的结构腐蚀出现,例如长期在沿海和内陆环境中运行的飞机,运行地域环境不同,其结构腐蚀程度相差较大;如果飞机的结构受到腐蚀,后果非常严重,轻度的腐蚀会引起变形和结构强度减弱,这类腐蚀往往在日常维护过程中不易被发现,但安全隐患较大,也会使飞机使用寿命缩短;中、重度的结构腐蚀是轻度腐蚀从量变到质变演变而来的,其结果将会导致局部结构不可修复或不经济性修复,甚至会造成航空安全事故,所以在飞机的日常维修过程中,结构腐蚀检查非常重要。

4、维修人员的培训管理与安全关系的分析

回顾近几年来全球航空运输业发生的地面维修事件和安全事故,无不体现出维修人员的专业技能和安全意识缺乏,而这样一个直接与航空运营安全密切相关的群体,各航空公司和维修单位在对其进行培训和管理时,必须将民航局有关法规和要求真正地落到实处,而不是为了生产保障来满足法规和要求,有针对性、科学地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和复训是不断提高维修人员专业技术水平、职业素养和安全意识较好的方式,该课程绝不能用在线培训来代替,不然就起不到回炉锻炼和提升技能的效果。一个专业性较强的工种,只有不断地进行学习、实践和再学习,才能真正的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作用,才能真正做到生产安全在我心中;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不再只是人事培训管理,发挥和开发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实现员工自我价值体现才是自下而上的安全理念,更是企业追求的目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关于维修安全问题的改进措施

1、维修人才的培养与职业规划

随着我国科技、经济和民航业的飞速发展和高新技术应用,飞机维修人员不再只是普通的飞机维护人员,当下和未来的维修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更需要从飞机设计者的角度去维修和排除故障,以使达到精通原理、科学维修、精准排故和安全保障。飞机维修是专业性非常强的工种,我们大致将其分为维修人员、放行人员和技术工程师岗位,每个岗位人员履行着不同的角色、责任和权利。在行业中应建立起以成为技术工程师为最高技术目标岗,要想成为一名技术工程师,不但能熟练运用和精通相应机型的技术手册、系统原理和线路图册,更要从飞机安全设计理念和设计者的角度去理解和剖析各系统在整架飞机中的作用和控制关系,没有真才实学和工作经验积累与沉淀是不可能达到这一技术高度。一个人只要有明确的追求目标和外在的精神激励,才能不断地激发从业人员自我价值实现和人生意义的思考。

2、部件修理与送修单位建立良好的服务沟通

维修成本和飞机的安全性能是部件送修单位重要考核指标,在送修部件时详细记录部件在飞机系统中出现故障时的现象和处理结果,对部件的可靠修理起较大作用。对于部件修理厂家来说,建立起良好的服务与技术沟通是非常有必要的,部件送修单位根据安全质量管理体系和可靠性评估来选择修理厂家,修理厂家作为服务单位建立质量反馈和沟通机制是形象和服务品质的保障。

3、随着季节的变化加强飞机结构检修

飞机制造厂家在相关技术资料中已提供飞机结构的检查周期和修理标准,但随着飞机的运行环境不同,各航空公司和维修单位根据自有的可靠性评估体系和维修方案,随着地域和季节变换对飞机各机龄的结构检查周期也要有所不同。在沿海地区和冬季维护中,应根据机队的可靠性数据作为支撑,科学地评估结构检查的间隔和频次,尤其冬季和夏季旺季保障之后的检查;沿海的潮湿气候、除防冰液长期侵蚀和海产品运输过程中的渗漏液,如果不定期检查和及时清除将出现飞机结构腐蚀问题,随着季节变化和机队机龄增长,加强飞机的结构腐蚀检查对预防结构腐蚀并延长飞机使用寿命至关重要。

4、加强远程监控和数据分析,及时提供空地技术支援

随着高新科技在民用飞机上的应用,目前绝大多数飞机都能利用自身的电子设备采集关键系统数据,通过空地数据链将关键技术数据发送给地面技术工程师并及时进行分析判断和处理,实现飞机的远程技术状态监控,实时地掌握飞机的运行状态,有助于提高技术人员对故障准确的判断性,提前预防飞机系统故障出现,同时也更好地为飞行人员在特殊情况处置时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援,减少不安全事件的发生。

5、严格执行规章制度,落实安全管理

回顾民航发生的地面安全事件和飞行事故,除飞机固有的设计缺陷导致事故发生外,造成事故因素中有70%是人为原因引起的。组织对于人员的管理不能再用传统的人事管理模式,而要谋求企业的长远发展、追求投入产出的最佳方式,通过体现对人性需求的合理满足,得到被管理者的认可,从而使合适的人在合适的位置上,通过合理的绩效激励机制和奖罚制度来引导、激励员工进行自我安全管理、自觉遵章守纪。让员工有归属感,有价值体现,有主人翁精神,形成自下而上的安全管理体系,提高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责任心和使命感,培养良好的工作作风。

结束语

随着我国民航事业的飞速发展,民用航空维修安全离不开那些默默无闻、昼夜精心维护的技术人员。科学、合理地利用组织管理手段和绩效激励机制,不断加强和提高维修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建立自下而上的安全管理体制和企业文化,才能为我国民航事业发展和飞行安全保障作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蔡景.民用飞机系统维修规划方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

[2]张丽芬.航空器维修管理的研究[J].中国航空,2015(22):46-49.

论文作者:贾闯,李小栓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9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3

标签:;  ;  ;  ;  ;  ;  ;  ;  

民用航空器维修安全分析与改进措施论文_贾闯,李小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