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石性胆囊炎急性炎症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体会论文_汤建

汤建

【摘 要】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炎症期结石性胆囊炎的可行性。方法 将2014年8月至2016年1月期间在本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结石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为A组(160例)和B组(60例),A组患者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B组患者采用开腹手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A组患者的手术效果、手术并发症以及术后恢复情况均明显优于B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当手术医师具有熟练的手术操作技巧、并选准手术时机,结石性胆囊炎急性炎症期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急性炎症期; 结石性胆囊炎;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本研究将2014年8月至2016年1月期间在本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220例结石性胆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炎症期结石性胆囊炎的可行性。

资料和方法

1.一般资料

将2014年8月至2016年1月期间在本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220例结石性胆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病理检查均显示为急性炎症。将220例结石性胆囊炎患者按照数学随机法分为A组(160)和B组(60)。A组16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84例,女性患者76例,最小年龄21岁,最大年龄69岁,平均年龄46.9±6.8岁,病程1到9年,平均病程5.7±2.2年,其中114例为水肿型炎症,30例化脓型炎症,16例为坏疽型炎症。B组6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26例,最小年龄20岁,最大年龄67岁,平均年龄46.5±6.4岁,病程2到8年,平均病程5.7±2.2年,其中36例为水肿型炎症,15例化脓型炎症,9例为坏疽型炎症。所有患者均在知情并同意的情况下参与研究,A组和B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

2.治疗方法

A组160例患者患者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患者术前给予全身麻醉,并常规设置胃管,以腹腔镜三孔法实施手术,如果手术过程中病变辅复杂,有必要时可采用四孔法。术中首先分离胆囊周围粘连组织,并抽取胆汁。患者处于急性炎症期时胆囊三角可出现水肿、纤维组织增生、胆囊动脉位置不稳等症状,手术过程中对胆囊三角区的解剖需要手术医师和助手的有效配合,由助手牵引胆囊,手术医师执行手术操作,手术医师手持电凝钩和吸收器,在患者的腹内放入1块纱条,切割的同时要不断进行止血,用纱条擦拭被剥离的组织,为了保证胆囊管处于充分游离状态,需要将胆囊管右侧和胆囊三角区贯通,在胆囊管结石和胆囊颈部结石的手术操作中,需要采用分离钳将结石推入胆囊,如果结石嵌顿牢实难以推动,此时可以将胆囊管前壁剪开,然后取出结石,在确保无异常情况后在归整好胆囊管、胆总管、壶腹部以及肝总管的关系,最后实施胆囊管闭合操作。手术过程中对胆囊的切除必须要明确胆囊和肝面水肿带的位置,并将小纱条紧贴创面以便对胆囊床进行止血。最后对胆囊窝进行冲洗消毒,并放置引流管。B组60例患者采用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患者术前给予硬膜外麻醉或者全身麻醉,胆囊切除术均于右侧肋缘下行切口,切口大小为10cm,切开腹壁,然后各层进腹,充分暴露出手术视野,并以顺切法将胆囊切除。首先对胆囊三角进行解剖,离断胆囊管和胆囊动脉后从胆囊床上将胆囊剥离出来。是否需要缝合胆囊床以及放置引流管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来确定。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以及并发症情况。

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对本次研究中所有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当P<0.05时表示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1.A、B两组患者手术效果比较

A组160例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为22.4±5.8mL,手术时间为50.3±5.9min,B组60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为64.8±15.28mL,手术时间为80.2±7.9min,A组和B组患者的出血量以及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有2例患者因胆囊三角广泛粘连难以执行解剖分离操作,所以转开腹手术。

2.A、B两组患者手术并发症比较

A组患者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3.A、B两组患者术后情况比较

A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为11.4±6.9h,肠胃功能恢复时间为1.5±1.3d,住院时间为5.1±1.4d,B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为35.4±7.8h,肠胃功能恢复时间为2.7±1.5d,住院时间为14.1±2.5d。A组患者的术后排气时间、肠胃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B组患者(P<0.05)。

讨 论

以往治疗胆囊疾病多采用开腹手术,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开始应用于临床治疗,尤其在治疗胆囊良性疾病中具有手术创伤小、手术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手术成功率高、术后恢复快等等优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被临床普遍认为是治疗胆囊良性疾病的金标准,而且还有效克服了手术禁忌症的局限,在治疗急性炎症期结石性胆囊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2]。本次研究结果显示,A组患者的手术效果、手术并发症以及术后情况均明显优于B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急性炎症期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治疗中有着极大优势。

急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需要符合以下条件[3]:①患者无黄疸;②患者影像学检查显示胆囊有肿大、积液现象,且胆总管未扩张;④患者腹痛时间为超过3天;⑤患者无胆源性胰腺炎;⑥患者出现白细胞增高,或者保守治疗后发生腹膜炎,或者患者发生高热、寒战等症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能否成功的关键在于胆囊三角区的处理,如果手术过程中对胆囊三角的解剖分离操作不当可损伤胆总管,甚至引起胆囊动脉出血。如果粘连广泛且比较密致,或者患者术中发生大出血情况时为确保手术安全性可考虑不中转开腹手术,本研究A组有2例患者因粘连广泛中转开腹手术。所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要求手术医师具有熟练了镜下操作技术,且动作轻柔、细致,能够准确判断病情,果断处理危机情况[4]。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操作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采用穿刺针充分吸收胆汁,已得到足够的操作空间,便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同时可避免腹腔被污染。②急性炎症期时单娜刚多与其他组织粘连,需要认真解剖分离胆囊三角,分离组织粘连时要注意紧贴胆囊壁,找准胆囊浆膜。③处理胆囊三角时要按照先胆囊管、后胆囊动脉的步骤执行操作,如果遇到异常情况需要通过仔细解剖进一步明确,预防出现法出血情况。本研究中采用纱布条结合吸引器的方法对胆囊三角进行解剖分离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④要在明确胆囊和肝面之间间隙的情况下执行胆囊切除操作,这样出血量较少,对肝内血管和胆管的影响较小。有报道认为[5-6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适合于急性胆囊炎发作72小时内进行手术,因为发病早期胆囊多表现为水肿,充血症状较轻,组织粘连少,如果病情继续发展下去可使粘连逐渐扩展,加重水肿症状,粘连组织剥离不易操作,只能考虑行开腹手术。而且,发病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可以有效避免手术并发症。

综上所述,在急性炎症期结石性胆囊炎的治疗中,只要手术医师具备熟练的手术操作技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就是一种手术成功率高、整体治疗效果显著,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马雪,胡占升.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炎的疗效比较[J].实用医学杂志,2015,(6):931-932,933.

[2]方永平,罗云藩.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时机选择[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22):3764-3766.

[3]郭剑飞,贾明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10):2834-2835.

[4]刘培万,保红平,姚永良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临床体会[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0,13(1):50-52.

[5]吴袁生,侯亚峰,何宗全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临床效果分析[J].河北医学,2011,17(12):1611-1613.

[6]王海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疗效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9):121-122.

论文作者:汤建

论文发表刊物:《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6年2月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15

标签:;  ;  ;  ;  ;  ;  ;  ;  

结石性胆囊炎急性炎症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体会论文_汤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