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血健脾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论文_曹丛丛

养血健脾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论文_曹丛丛

曹丛丛

(浙江省瑞安市红十字医院 浙江 瑞安 325200)

【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7-0331-02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指部分或广泛的胃腺体萎缩、胃黏膜变薄、黏膜肌层增厚等主要病理改变为特征的慢性炎症疾病。主要表现为上腹部饱胀,伴或不伴有疼痛、嗳气、纳呆,日久不愈多伴有面色苍白、身体消瘦、体倦、乏力、头晕等症状。胃镜及病理检查是本病确诊及分型的最主要依据。慢性萎缩性胃炎反复发作,不易治愈,且重度慢性萎缩性胃炎伴有中、重度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者与胃癌的发生关系密切,因此积极防治CAG具有重要意义。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显著,能使病情得到有效逆转。现将本人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经验介绍如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注重精血,脾虚为本

萎缩性胃炎多由慢性浅表性胃炎反复活动发展而来,病史较长或有间断用药史,加之饮食不节,嗜好烟酒、炙博厚味,情志不遂,劳倦内伤或胆汁反流或HP反复感染,致使病情反复,迁延不愈,为此脾胃功能长期失调,运化无能,水谷的受纳腐熟障碍,脾胃乃多气多血之脏,脾虚失运则气血生化乏源,精血不足。观其症,本病患者多有面色少华,形瘦神疲,短气乏力,胃痛隐隐,虚痞不舒,食欲不振,大便溏烂,舌质淡、边有齿痕等脾胃虚弱之状。且患者多有较重的心理负担,常出现夜寐不安、焦虑、心悸等精血不足,心失所养之证。再从胃镜微观,可见胃粘膜苍白色,且色调不均,大片苍白区,深浅不一,境界不清。病理所见腺体萎缩,甚至消失,“痿者萎也”,气血不足,胃络失荣之象,故谓精血不足、脾胃虚弱是本病发生的根本。

萎缩性胃炎病机错综复杂,本虚标实,常易现虚实相兼、寒热夹杂证候。脾胃虚弱,水湿运化无力,湿邪困阻,或湿热雍盛,久郁化毒;脾胃虚弱,气血推动无力,“久虚必瘀”,则血滞胃络而成瘀;脾失健运,胃失和降,气机升降失常,肝气郁结,横逆犯胃,则肝脾失调,脾胃不和。故该病以精血不足、脾胃虚弱为本,形成或兼湿、兼食、兼滞、兼瘀等本虚标实的复杂证候。

2.养血健脾,标本兼顾

本病以精血不足、脾胃虚弱为基本病机,治疗以养血健脾为基本大法。在此基础上进行辨证论治,标本兼顾。临床上可用当归、芍药相配伍养血、和血,既顾护精血,且能调和气血,使胃络得荣、胃络得畅;太子参、茯苓、白术相伍,取四君子汤之义,健脾益气治其本;陈皮、半夏、木香和胃降逆,调脾胃升降之气机。如见脘腹痞满不舒,食后则甚者,加生内金、莪术化积消胀;头重肢乏、胃纳不馨、舌苔厚腻者,加藿香、佩兰芳香化湿;胃脘隐痛不适者,加元胡、乌药、九香虫等理气止痛;胃脘嘈杂、反酸、嗳气者,加海螵蛸、瓦楞子等止酸,代赭石、旋覆花等降逆止呕;夜寐不安、心悸者加淮小麦、夜交藤等养心安神。

临诊时还需注意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在西医明确诊断的前提下,进行中医的辨证论治。治疗时将内镜检查结果与临床症状结合起来,运用中医理论,参考现代药理研究指导临床治疗,提出:镜下见粘膜糜烂、出血、溃疡则加用煅乌贼骨、白及以保护胃黏膜;HP阳性者,加用蒲公英清热解毒,现代药理研究其有抗幽门螺杆菌作用;病理结果提示肠化或不典型增生,则加用藤梨根、菝葜、蛇六谷、莪术等具有抗癌作用的中药。重度不典型增生则建议手术治疗。

3.调畅情志,调节饮食

慢性萎缩性胃炎如病理报告有中度以上肠化、不典型增生,为癌前期病变,患者思想负担较重,情志不畅、焦虑等不良情绪会使病情加重。故在合理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情志的调护有利于病情的转归。临诊时需耐心开导病人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程较长,但癌变的几率不高,坚持药物治疗,保持心情愉快,定期复查胃镜。另外注意饮食调养,进食规律,饥饱有度,戒烟限酒,少吃辛辣、不易消化的食物。

论文作者:曹丛丛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3月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6

标签:;  ;  ;  ;  ;  ;  ;  ;  

养血健脾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论文_曹丛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