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及评价论文_王学玲

(青海省人民医院 青海西宁 810007)

【摘要】目的:为精准判断患者颅内动脉瘤情况,临床探讨分别使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进行检查与采用64排螺旋CT血管照影(CTA)检查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3~2015.5期间40例经临床诊断为颅内动脉瘤的患者,按检查方式分为观察1组、观察2组。观察1组采用64排螺旋CT血管检查40例病患,观察2组对40例患者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颅内动脉瘤情况。观察比较两组检查的准确度、敏感性、阴性预测值以及特异性、阳性预测值。结果:将两种检查所得结果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比较,观察1组检查准确度为87.1%,观察2组检查准确度为93.5%,两组准确度差值比较无意义,P>0.05;两种方式检查灵敏度各指标比较,观察1组与观察2组在颅内动脉瘤检查灵敏度、阳性预测值以及特异性上差别无意义,P>0.05,观察1组较观察2组颅内动脉瘤阴性预测值差,P<0.05。结论:CT血管造影在临床诊断准确度、灵敏度、阳性预测值以及特异性上与DSA无明显差异,临床可采用此方式进行检查,对于一些不适合DSA检查的患者可作为首选。

【关键词】临床作用;64排CT;动脉瘤;血管造影;颅内

【中图分类号】R7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1-0011-02

当动脉腔内压力上升时,先天性脑动脉壁缺陷者易出现局部囊性膨出,此瘤状突出物被称为颅内动脉瘤。有数据显示颅内动脉瘤患者出现蛛网膜下腔出血症状的可能性有70%~80%,且此病发病率明显趋于年轻化,老年人发病率较低[1]。颅内动脉瘤患者临床常见症状有恶心、头痛、呕吐、眩晕、意识障碍等,但多在动脉瘤病人出现突出物扩大或漏血及脑局部缺血时显现,一般情况难以察觉。有学者发现长期情绪起伏波动大、过多的体力劳动、血压骤升、大小便过于用力等均是诱发颅内动脉瘤破裂的常见因素[2]。临床对于此病的检查诊断一般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其临床诊断准确度高,但对人体有一定的创伤性,有学者发现CT血管造影临床诊断准确度较高,可用于临床颅内动脉瘤的检查[3]。本次我院对40例诊断为颅内动脉瘤患者分别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与CT血管照影(CTA)进行检查,CTA发现诊断准确度高,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3~2015.5期间40例经临床诊断为颅内动脉瘤的患者,患病时间3个月~2年,平均时间(5.4±2.4)个月,其中男21例,女19例,临床出现呕吐症状有15例,昏迷有5例,胃肠出血有8例,出现意识障碍有5例,呼吸困难有7例,发病时间3个小时~2天,平均时间(0.9±0.2)天,病患经检查符合颅内动脉瘤临床诊断标准[4],病患无相关精神病史以及言语障碍可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病患经头颅CT检查34例患者为蛛网膜下腔出血。

1.2 方法

观察1组采用64层Light Speed VCT进行检查,此仪器有美国GE生产;观察2组采用型号为angelstarplus 1000的数字血管造影机进行诊断检查,此仪器有德国西门子生产。所得图像观察内容为:患者动脉瘤大小、个数,瘤体与周围结构的关系以及瘤颈宽度等。

1.3 观察指标

以手术病理诊断为标准比较两种不同检查方式的准确度,以及对颅内动脉瘤的灵敏度、阴性预测值、特异性以及阳性预测值。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α=0.05为有差异性标准。

2.结果

2.1 两组检查方式的准确度情况

将两种检查所得结果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比较,观察1组检查准确度为87.1%,观察2组检查准确度为93.5%,两组准确度差值比较无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临床对于颅内动脉瘤患者的检查一般选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因其不仅可让诊治医生清楚了解患者颈内动脉、颅内大血管等大脑血管情况,同时可测定动脉的血流量[5]。DSA是一种通过计算机将所得到的图像转换为数字信号,后对信号进行处理得到高清晰度图像的检查方式。有学者研究显示此方式诊断精确度高,可对于动静脉畸形、动脉瘤等进行定位或定性诊断,但其具有一定创伤性,对于严重高血压患者、人体重要器官有严重功能性障碍患者尽量避免使用此种方式检查[6、7]。有学者发现CT血管造影可解决此类问题,其不仅可清晰显示患者血管细节,临床诊断准确度高,且操作简单对人体无损害,对于一些无法采用DSA检查的患者此种方式可为首选[8]。

本次研究发现将两种检查所得结果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比较,观察1组检查准确度为87.1%,观察2组检查准确度为93.5%,两组准确度差值比较无意义,P>0.05;两种方式检查灵敏度各指标比较,观察1组与观察2组在颅内动脉瘤检查灵敏度、阳性预测值以及特异性上差别无意义,P>0.05,观察1组较观察2组颅内动脉瘤阴性预测值差,P<0.05,与目前研究相符。

综上所述,DSA是临床检查颅内动脉瘤患者首选,CT血管造影在临床诊断准确度、灵敏度、阳性预测值以及特异性上与DSA无明显差异,临床可采用其进行检查,对于一些不适合DSA检查的患者可作为首选。

【参考文献】

[1]王洪生,王辉,徐新文等.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对颅内多发动脉瘤的诊治价值:附25例报告[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3,38(2):147-150.

[2]王洪生,赵佩林,王长卿等.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与3D-DS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对比研究[J].河北医药,2012,34(11):1613-1615.

[3]鲁春鹤,赵江,唐海涛等.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VR成像与DS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对比研究[J].中国伤残医学,2012,20(6):65-67.

[4]申敬顺,袁玉新,杨志强等.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颅内破裂动脉瘤CT血管造影特点[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4(10):1032-1035.

[5]修俊刚,刘剑,江耿思等.256层螺旋3D-CT血管造影与DSA对颅内动脉瘤诊断的对比研究[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12,17(8):347-349.

[6]叶贤旺,黄求理,林元为等.颅内动脉瘤心动周期内搏动与破裂相关性的320排CT血管造影研究[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4,30(1):46-49.

[7]费军,张朝利,刘军华等.双能量CT血管造影在自发性颅内出血中的诊断价值[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4(10):1039-1040.

[8]赵立辉,左玉强,魏晓玲等.对比分析CTA与DSA在诊断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价值[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5,36(9):1085-1087,封3.

论文作者:王学玲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3

标签:;  ;  ;  ;  ;  ;  ;  ;  

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及评价论文_王学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