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高校博物馆发展现状及其对策论文

陕西高校博物馆发展现状及其对策论文

陕西高校博物馆发展现状及其对策

何青峰,王晓静,杨春

(西安科技大学 地质与环境学院,陕西西安 710054)

摘 要: 当前陕西高校博物馆在建设和发展中还存在着保障不足、受众有限、藏品内涵挖掘不足等问题。对此,有关高校需要进一步更新理念,加强对博物馆的保障与管理;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宣传推介;要积极利用社会资源,争取资金支持,促进其发展;同时各博物馆还应该注重特色纪念品的开发,以期进一步提升博物馆的影响力。

关键词: 高等学校;博物馆;资源利用;综合价值

高校博物馆以高校资源和特色为依托,是一种独特而丰富的教育资源,承载着大学的历史与文明, 是一所大学不可或缺的重要财富,为高校教学和人才培养服务。高校博物馆的展品大多与高校的发展历程和专业特色有关,不仅蕴含着高校特色专业的前世今生,还凝聚着历代师生的心血,在一定程度上蕴藏着浓浓的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长期以来,高校博物馆主要面向校内学生的专业实习和实践,并对外进行一定的科普宣传和对外交流活动。现有研究表明,目前高校博物馆普遍存在着“一次投入、后续松懈”的发展模式,表现出管理单一、利用不足、发展相对缓慢、受众有限等问题[1-3]。高等院校应充分重视博物馆的价值,加强管理,让其资源价值最大化,可以更好地顺应时代发展。只有充分重视高校博物馆的价值,突出其特色,优化和最大化利用资源,并挖掘其内涵价值,才能充分发挥其综合功能,惠及更多的观众,真正使“养在深闺”的高校博物馆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展露新面貌。

一、陕西高校博物馆发展现状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300 多个高校博物馆,它们是博物馆界的一份子,不仅具有公共博物馆的共性,还具有大学博物馆的个性[4]。共性主要体现在,它们都是以科普和传播知识为目的,进行文化教育,实现育人、欣赏、陶冶情操等价值[5];个性是其服从于高校管理,往往有高校专业特色和文化基础。陕西是教育大省和能源大省,高校博物馆较多,本次调研选取了与地球科学密切相关的西安科技大学地质博物馆、西北大学博物馆和长安大学地质博物馆。这3 所高校博物馆极具专业特色,均以各校的地球科学优势专业为背景而建,是培养地学人才的重要实习基地,为陕西的工程建设和能源开发输送了大量的科技人才,具有较强的代表性。西安科技大学地质博物馆主要由地球科普、古生物与生命演化、矿物、岩石、全国煤炭资源、陕西省矿产资源6 大展区组成。这里的大型煤炭资源标本和陕西矿产资源标本独具特色。西北大学博物馆下设校史、地球、生物、历史4 个分馆。涵盖岩石矿物标本、寒武纪大爆发时期古生物化石、古脊椎动物化石、秦巴山区及黄土高原生物多样性、馆藏文物、校园考古出土文物和专业发掘成果等7 大基本陈列。长安大学地质博物馆收藏着几代地质人几十年坚持不懈从全国各地收集以及校友捐赠的各类珍稀标本上万件,布设有矿物岩石、地质构造、矿产资源、观赏石、史前生物、地球演化、恐龙馆、石油勘察8 个展厅。

1.不够主动,有部分学生对纠错的认识不够深刻,没能把它看作是一个自我检查、自我巩固与自我提高的过程,很多时候认为它可有可无,甚至是一个在教师强迫下的任务,在这样被动的心境下,纠错往往是应付了事;

调查表明,相较于公共博物馆,以西安科技大学地质博物馆、西北大学博物馆和长安大学地质博物馆为代表的陕西高校博物馆,在建设发展方面还存在三个方面的主要问题。

在协同治理的实践中,妥协理性增进了社会管理高效这一科学技术价值,也在最大程度上实现了“人的价值和人的行为主体意义”。 同时,这种浓郁的自由气质为社会各方参与管理社会事务留下了广阔的空间,是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的一种调节机制。探讨协同治理价值体系中的妥协理性,一方面深化了人们对妥协理性的认识,更好地把握其理论内涵与实质,另一方面也开启了人们探索达成妥协理性的方法与途径,对于构建我国当前稳定和谐的社会具有理论与实践意义。

(一)保障不足,人力、经费投入有限

高校博物馆作为教学的辅助基地,往往既不从属学院管理,又不单独构成机构,很少被纳入高校发展的常规管理,进行可持续性规划与建设。即使有少数联络人,大多也都是兼职,人员主要依托高校的相关院系,实质性管理权力有限。西安科技大学地质博物馆随学校变迁经历了近百年的沧桑,是学校几代师生积累的财富,但长期以来受到的重视不够,缺少专门的建设资金和专职管理人员,管理人员和兼职讲解员都来自地质与环境学院教师。西北大学、长安大学等高校博物馆在规模、布局等方面稍好,但也没有专职的部门进行管理。究其原因,是重视不够,没有将博物馆建设和发展纳入专业、学科和学校建设同等重要的地位去进行发展规划和设计,导致博物馆建成后发展缓慢。

当今时代是媒体和网络的时代,利用互联网和媒体力量是对外宣传最有效的方式。调查显示,约82%以上的受访者更愿意通过新媒体和网络来了解博物馆。高校博物馆可以建立专门的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微博公号,将博物馆的展品、标本等以照片、视频、文字等形式进行宣传;及时更新内容并跟踪报道,增加一些网络互动板块。提供“移动+固定”“虚拟+实体”的多维度立体化的服务育人平台,让大家足不出户就可以“接触”到丰富多彩的石头、化石,了解它们的“前世今生”,探索到大自然的奥秘。打破时空界限,让大家有“身临其境”和“沉浸”感,让交流和知识传递没有边界[5-7]

(二)宣传不足,受众有限

大学博物馆与公共博物馆相比,其专业性、特色性、大学文化性和服务教学性都要更加突出。大学拥有专业的学者和学科背景,能够提升展品的专业和学术价值,可以更好的彰显大学优势和文化[1]。西安科技大学地质博物馆既有国内外少见的矿物标本,有采自侏罗纪煤田的特低灰、特低硫、特低磷、特高发热量优质大型煤样标本、紫阳弓笔石化石、南秦岭汉中梁山人类文化遗址等珍贵发现。西北大学有很多早期生命演化和秦岭构造造山带、人类考古等重要发现,如代表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澄江生物群和清江生物群的发现。这些藏品或来源于本校师生一代一代的野外科学考察发现,或来源于校友及社会人士的无偿捐赠。它们一方面承载着高校的历史和文化,一方面也寄托着一代代师生及校友与社会人士对高校发展的关爱与支持之情。但由于管理人员不足以及经费紧缺的影响,博物馆对这些“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成果和展品背后所蕴藏不为人知的故事、重要的学术价值及浓厚的人文精神挖掘不够。

(三)藏品内涵挖掘不足

高校博物馆大多建在有围墙的大学内,虽然有很多有价值的展品和丰富多彩的内容,也对外开放,但主要针对本校相关专业师生,服务于学校的教学和实践活动。博物馆作为青少年科普基地,对象也仅是学校周边的几所小学。西安科技大学地质博物馆有一套最为珍贵的、目前我国保存最为完好的唯一一套在二战以前来自世界38个国家的地质标本,是多位学者专著、论文插图的重要素材原件。整套标本的系统性、完整性、稀缺性在国内外地质馆藏中都是少有的,有首发的具有我国地层划分意义的弓笔石化石和典型且稀有的陕西典型煤矿标本。长期以来,对这些“宝贝”缺少“关爱”,对外宣传和推广活动有限,让其宝贵的价值常有埋没和打折之嫌。信息时代宣传推广很重要,“酒香也怕巷子深”,让高校博物馆的“宝贝”们“走出去”,被外界熟知才能使它们焕发新的活力。总体看来,博物馆的藏品和价值在本校师生中影响尚很有限,外界更是知之甚少,总体受众偏少,博物馆价值未能充分发挥。随着共享经济和时代的到来,大学资源需要走出去,加强校外合作与资源共享,更好的服务社会大众,承担大学的社会责任与担当,也有利于提升大学的形象和影响。

此外,高校博物馆可以借助博物馆日、世界地球日、环境日、生物多样性日等节日,针对校内外不同层次人群开展不同深度的主题活动,如“矿物、宝玉石鉴赏”“走近古生物王国”“你所不知道的地球”“神奇的地球矿石”“地球—我们的家园”等主题活动,让校内外人士都参与进来,在趣味中学习科学知识,了解大学及其专业。

二、陕西高校博物馆发展对策

高校博物馆发展缓慢主要原因是重视不够和保障不足。高校博物馆既是高校重要的育人基地,又是高校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对此,高校领导应充分重视高校博物馆的综合价值和效益,把博物馆建设纳入高校常规管理,纳入学校发展规划,设置专门的管理部门,解决好人员配置、经费等问题,进行持续性的建设;准确把握发展定位,坚定地走特色化发展道路[4],突出学校优势和学科特色,彰显大学博物馆的魅力。

(一)更新理念,加强保障,强化管理

高校博物馆是高校的宝贵资源,也是社会的珍贵财富。针对目前高校博物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产生原因,可从管理和投入、对外宣传、社会资源、开发纪念品等方面提升博物馆的综合价值。

(二)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宣传推介

岩土地质勘察工程主要是通过钻探技术了解工程现场的地质情况并获得地质的岩土层结构和各项岩土的工程系数,最后的勘察结果直接决定着工程实施计划,对工程的经济投入和安全性起着很重要的影响。因此必须对勘察工作投入十二分的重视,且严格按照国家对勘探技术的规范流程执行。近年来,我国国力有显著的提升,对岩土工程勘察技术的发展有了更高的要求,加大对勘探工程钻探技术的研究力度,将有利于为建设工程提供完整且准确的岩土层数据,从而制定有效的施工计划,同时也会减少勘察成本,提高建设工程的利润。

《闫肃老人讲唐诗》一书,披露这样一则轶事:当年,毛泽东主席曾先后三次接见闫肃,而最后一次接见时,年事已高,说有个愿望,希望京剧《红灯记》里的李玉和要活下来,请闫肃能否把戏改一下。为此,闫肃闭关数十天,最后向毛主席汇报说:李玉和还是得牺牲,您要是让他不走,就让我走吧。

(三)利用社会资源,争取资金支持

近几年国家和省市都加大了对高校的投入,尤其是对特色专业、名牌专业以及实践创新项目的支持。高校博物馆基本都是依托学校特色专业而建,拥有深厚的文化和历史底蕴,也是大学生重要的实习实践基地。西安科技大学地质博物馆依托该校地质系、采矿系两个历史最久的专业建立,专业主体是学校的特色。地质博物馆是地矿专业师生研学、实习的重要基地。西北大学博物馆和长安大学地质博物馆均是依托本校地学专业背景而建,其中西北大学的古生物学科久负盛名,长安大学的地质工程学科也是成果丰硕。高校可以联系省科协、地方科教文组织,建立信息通道,争取资金支持,合作举办“科技之光”“博物馆日”“科艺学堂”“科普讲堂”“地质讲坛”等系列活动[8]。借其东风,走出校园,传播知识,扩大博物馆影响力。

此外,校友是高校重要的社会资源,高校在人力上必须“借”和“靠”,借高校众多的师生资源,靠高校各行各业的校友及平台。发挥校友力量为母校捐赠标本、建言献策;广泛联系校友,邀请他们返校参加活动,加深校企合作。母校情深,校友的资助会为博物馆以及母校发展提供新的机遇、注入新的力量。

(四)开发纪念品

调查发现参观博物馆的各界人士大多都表示如果能获赠或购买到能够体现学校特色或校园文化的纪念品,将是极为有意义的事。博物馆的每件展品,可能都有来历和故事,有的凝聚着大自然的力量,有的几经流转,传承着几代师生自强不息、爱校敬业的人文精神。若将这些石头、标本的图案做成文化衫、野外包、纪念章、校园雕塑、活动奖品、毕业礼物等,或者在活动中展示、在实习用使用、在校园中展出,或者以赠送、购买的方式让更多的参观者使用,对于宣传大学特色,建设校园文化,打造高校形象,以及提升校园魅力,扩大专业影响与知名度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据了解,西北大学博物馆已成立文创部门专门设计和开发富有学校文化特色的纪念章、陶艺碟等纪念品,这一做法值得省内其他高校借鉴。

三、结语

高校博物馆是博物馆群体中特殊的一员,具有良好的专业基础和文化底蕴。它对外展示自身形象,对内服务教学科研,都发挥着很强的作用。当前,需要认清其现状和发展的不足,克服重视不够、管理单一;宣传不足、受众有限;内涵建设不足等问题。新时代,高校需要重视其博物馆的价值,加强管理并制定发展规划;借助网络及主题活动,进行多维度宣传;利用社会资源,争取资金支持;开发特色纪念品,打造学校名片。不断开拓创新,合作共享,发挥其科普、欣赏、宣传的功能,使其成为社会公共博物馆的有益补充,使高校博物馆和高校一起走上“培养人才、服务社会”双核并进的协同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罗德燕,赵仕波.高校博物馆传承大学文化体系的构建——以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为例[J].高教学刊,2018(13):48-50,54.

[2]何恩情.理工类高校博物馆育人功能研究——以安徽省两所高校为视角[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15.

[3]陈小琼,李玉柱.海南高校博物馆发展的瓶颈与对策[J].山西档案,2018(5):86-88.

[4]陈小琼.高校博物馆特色化发展探析[J].山西档案,2018(3):93-95.

[5]奚俞勰.高校博物馆服务育人能力的现状研究——以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图书馆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7):144-145.

[6]林艺琳,赵轲.网络新媒体视域下高校科学博物馆弘扬科学精神路径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8(15):28,36.

[7]陈煦蔚,张浩,郭晶.高校图书馆的多功能化设计与实现探索——以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图书馆为例[J].图书与情报,2014(5):39-41.

[8]武钰娟.地质类博物馆馆校合作教学初探——以南京地质博物馆“行星地球”展厅为例[J].镇江高专学报,2018,31(3):115-117.

On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y Museums in Shaanxi Province

HE Qing-feng, WANG Xiao-jing, YANG Chun
(College of Geology and Environment,Xi'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Xi'an 710054,Shaanxi)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y museums in Shaanxi still have problems such as insufficient insurance, limited audience, and insufficient exploration of the collections'connotation.As for this, relevant universities need to further update their concepts and strengthen the protection and management of museums; actively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to strengthen the propaganda;positively use social resources and seek financial support to promote their development; at the same time,museums should also pay atten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special souvenirs to further enhance the influence of the museum.

Key words: higher learning institutions; college museum; resource utilization; comprehensive value

中图分类号: G269.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033(2019)03-0093-04

doi: 10.13440/j.slxy.1674-0033.2019.03.020

收稿日期: 2018-11-19

基金项目: 西安科技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重点项目(GJY-2017-ZD-5)

作者简介: 何青峰,男,陕西商南人,博士,讲师

(责任编辑:耶磊)

标签:;  ;  ;  ;  ;  

陕西高校博物馆发展现状及其对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