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视角下钳工技术实践运用分析论文_孟帅

创新视角下钳工技术实践运用分析论文_孟帅

河南省郑州市河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黄金叶生产制造中心 河南郑州 450000

摘要:随着工业机械的不断发展,钳工成为了工业机械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工作。为了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高技能的钳工必须符合实际需求,掌握必要的现代文化知识,这也是当前钳工生产的一项重要任务。

关键词:钳工技术;运用

1 钳工工艺介绍

在钳工工艺中有很多项目,其中包括攻丝、锉削、铆接、铰孔、套丝等,这些工艺都是钳工在工作中需要用到的工艺,本文主要接受锉削工艺,在钳工工艺中,锉削是重要手法,需要钳工准确的控制尺寸,工件的整体效果和质量有锉削有直接关系,因此,锉削不仅是最重要的钳工工艺,也是比较难以掌握的工艺,需要钳工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和实践经验。

钳工在面对不同的工件时,能够设计出科学合理的加工工艺,这就要求钳工会看图纸,能够对毛坯的大小尺寸进行确定,进而对工艺顺序进行初步拟定,将施工需要的工具准备好,并对施工时间进行预测。

零件图是工艺顺序的初始资料,这就要求钳工在施工前了解零件图的结构、功能和技术要点,在对结构进行分析前,应分解好组成的零件,在掌握结构特点后,预估尺寸,并精确到位置精度、形状精度、工件表面粗糙程度。钳工在分析完图纸后,将毛坯准备好,钳工应注意,毛坯尺寸应与零件尺寸相同,应对毛坯进行划线,并制定工艺路线,减少浪费,在制定工艺路钱前,应对整体工艺的布局进行规划,钳工应根据情况选择制定加工工艺和方法,在此期间,应将零件的质量和精度作为依据,对项目进行定位,确定施工方案,按照工艺流程进行施工。

在锉削工艺中,锉刀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剩余零件的大小与锉刀有直接关系,锉刀质量能够影响到工件的质量和加工精度,因此,钳工在选择锉刀时应,应根据零件和实际施工情况选择合适的锉刀进行施工,锉刀的级别与零件表面的粗糙度和零件的剩余量有直接关系。在锉削施工过程中,还需要用到各种尺子,包括千分尺、游标卡尺,钳工在使用游标卡尺时,应掌握其使用方法,并通过卡尺对施工位置和尺寸进行确立,加工工件的垂直度和平面度是通过道口角尺来完成的,因此,想要保证工件的垂直就应使用道口角尺。

2 钳工的基本操作

钳工最为基本的操作就是使用专业工具对工作台虎钳上的工件进行特殊加工,操作的方式有辅助性操作、切削性操作、装配性操作以及维修性操作。辅助性操作也可称为划线,就是按照图纸对毛坯和半成品进行划线,以便于后续加工的顺利进行。切削性操作在整个加工流程中占据主要地位,紧跟在划线环节之后,需要对划线后的工件进行刮削、锉削、钻孔、研磨等多项操作,是工件的加工环节。装配性操作是将已经加工好的工件按照特定的顺序组装起来,使之成为完整的机械设备,是工件的装配环节。维修性操作就是在机械设备出现运行异常和故障时对其进行检查和修理,使设备恢复到正常状态,属于设备的维修环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 钳工的操作工具与操作技术分析

3.1 对虎钳的操作分析

虎钳位于钳工工作台上,是用于夹持工件的重要装置,根据钳口宽度一般可分为100mm、125mm、150mm三种规格,以及固定式和回旋式两种夹持方式。虎钳的操作要点如下所示:第一,在用虎钳夹持工件时,需要将工件夹持在钳口的中部,以保持受力的均衡;第二,可以通过扳动手柄来调整钳口的松紧度,严禁使用手锤直接敲击手柄,这会造成钳身和螺母的损坏;第三,钳口夹紧固定后的工件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不会轻易发生变形,为工件的加工提供便利的条件;第四,加工时用力的方向要与固定钳身的方向保持相对,以提高钳工操作的安全性。

3.2 对划线工具的操作分析

划线在钳工操作中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划线的质量将决定工件的实际加工效果,如果工件的划线情况与图纸要求不符,那么将会导致加工后的工件出现严重的误差,不能满足装配的要求。一般来说,划线包括平面划线和立体划线,前者适用于工件同一平面上的划线操作,后者则用于对工件不同平面的划线,所以立体划线在复杂程度和操作难度上要超过平面划线,且比较容易出现错误和疏漏。为了保证过划线的效果,应该对图纸进行反复的查看和详细的分析,了解工件的加工方法,明确工件的加工流程,对钳口进行检查,确保工件已经夹紧且受力稳定,并且在加工之前要一次性的完成划线操作,不能在加工中随意进行更改和修补,最大限度的保证划线的准确性,防止误差的出现。

3.3 对手锯的操作分析

手锯也是钳工常用的一种操作工具,其主要由锯弓和锯条两大部分组成,其中锯条的好坏决定了钳工手锯操作的效果,目前比较常见的锯条是用碳素工具钢或者合金工具钢经过热处理加工制成的。而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保持工件的稳定,现代的锯条虽然都是经过高科技手段制作而成的,但是由于钳工加工是一项精密的技术活,锯条一般不会很大,这种情况下如果工件不稳定的话那么很容易造成加工误差或者锯条折断。此外还需要注意的是在锯割的过程中,加工人员的手一定不能僵硬,要保持舒展自然,不能采用过快的锯割速度,一般以每分钟30到60次为最佳。

3.4 对锉削工具的操作分析

锉削是用锉刀对工件进行切削加工,使之达到所要求的形状、尺寸和表面粗糙度的操作,其主要在机加工、錾削和锯削之后进行的,目的是去除工件表面的多余部分,减少工件表面的粗糙度,提高工件的尺寸精度。通常情况下,工件表面的粗糙度要在0.7μm左右,工件的尺寸精度则应控制在10μm以内。锉削一般用于精度要求较高、形状复杂工件的修整和装配,值得注意的是,在锉削的过程中要保持锉刀的垂直运动,以防止工件中央生成鼓面。

4 创新视角下钳工技术实践应用可行策略分析

4.1 加强基本功训练

在钳工的基本操作中,很多都是基础性的事项,例如划线、孔加工都有各自的目的。由于钳工对综合功要求比较强,扎实的基本功必不可少。对于职工而言,需要加强对细节的规范,对于不规范的细节可以加强学习,由熟练的老技工带新技工,提升新技工的技能。对于综合技能,首先可以对所有的动作进行分解。先通过加强慢动作学习,使自身可以熟悉动作要领,再用正常速度进行操作,使得职工的基本功扎实深厚。

4.2 优化工艺

对于钳工加工而言,加工的工作可能由于工艺的不同而产生工件的质量差别。通过对工艺进行优化,在加工时间、加工质量等各方面都有质的飞跃。在优化工艺方面,我们除了半封闭腔的方法外还可以使用交叉锯法、转锯法等多种方法。通过使用交叉锯法,工件的数量可以得到有效保障,但是缺点也很明显,会是余量加大;使用转锯法需要有特种工具,但是余量较小。

4.3 工具换代

由于钳工技术得到了多年的发展,许多设备出现了较大更新。在使用钳工工具时应当做到更新换代,这样不仅可以降低劳动者的生产强度,还可以节约生产时间,提升效率。以锯条为例,现在大多数使用的锯条都是碳素工具钢,工人没加工一次需要消耗锯条4根,每月大概需要25根,这就使得锯条的使用效率低,消耗很大。如果采用双金属锯条,每2个月只需要更换一次锯条,效率很高,锯条使用寿命也增加。

结语

综上所述,钳工在机械零件的加工和装配环节发挥的作用是其他生产加工技术所无法实现的,这就决定了钳工必然无法被时代的发展淘汰,仍然具有较大的生存空间。我们要加强对钳工的研究,对钳工技术进行不断的创新,同时提升钳工的操作水平,使钳工能够与时俱进,与时代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傅强.创新视角下钳工技术实践运用分析[J].科技与创新,2016,07∶123+126.

[2]朱永志.创新视角的钳工技术实践运用[J].山东工业技术,2015,16∶20.

论文作者:孟帅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8

标签:;  ;  ;  ;  ;  ;  ;  ;  

创新视角下钳工技术实践运用分析论文_孟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