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久咳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论文_焦胡莹

小儿久咳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论文_焦胡莹

广西防城港市中医医院 中医儿科 广西防城港市 538021

【摘 要】小儿久咳在临床上十分多见,其主要症状为咳嗽且久治不愈,容易反复发作。如今,对于小儿久咳的治疗已趋于成熟,且根据各类名医、古书和临床经验在不断的创新和探索,寻求最有效果、最安全、不良反应小的治疗方式,并广泛应用于临床上,获得良好的成果,现将其总结归纳如下:

【关键词】久咳;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一、辨病辨证的研究

1、著名的博士生导师宋国维先生提出导致小儿久咳的因素可能和其被风邪侵犯、脾肺气虚、湿寒、痰多而影响肺部的正常运转,故此,将该病分类3中类型:第一种是喉痹引起的久咳,其多发于患儿的咽喉炎和扁桃体炎,在治疗时应以止咳祛痰、清肺祛湿为目的,因此给予黛蛤清咽汤加减进行治疗,而第二种是由于肺部燥热而导致的久咳,其在小儿过敏性咳嗽中多发,因此治疗时主要以润肺清痰、祛风脱敏为主,故此使用桑杏汤加减。

2、第三种是痰多、湿气重而导致的久咳,通常多发于小儿支气管炎或肺炎中,治疗应以止咳化痰、祛湿顺气,选择二陈三子养亲汤加减。而著名中医学家、中医儿科学专家江育仁则认为小儿久咳通常是因其肺胃阴虚、脾肺气虚或者两者均虚,因此治疗的中心应以清肺滋阴、补气益脾为主,主要为调节患儿的虚弱体质。若其是阴虚,则应给予沙参麦门冬汤加减;针对气虚且易出汗的患儿,应给予玉屏风散治疗;而对于常在夜晚咳嗽且伴有胃阴不足的患儿,则应该以麦门冬汤为主,以调整体质,若患儿脾虚泄泻,则应给予参苓白术散治疗。

3、在陈祺的研究中提到,小儿久咳的不仅是由肺部引起的,可能还和肝脏相连,因此其在治疗肺部的同时,按照患儿的身体状态,给予肝脏进行治疗,总共分为以下四种类型:第一种为阴虚火旺型,应给予沙参麦冬汤及黛蛤散加减,以达到清肺滋阴、润肝泻火的目的;第二种是横逆犯脾型,主要以二陈汤加减和清宁散结合方案治疗,以润肺祛痰、舒肝益脾;而第三种是正虚邪恋型,在治疗时应以润肺疏肝、祛邪扶正为主,因此给予小柴胡汤加减;最后一种则是水不涵木型,治疗时主要为滋肾疏肝、止咳益肺为主,给予麦味地黄丸和泻白散联合治疗。

二、专方成药的研究

1、在余琴的研究中,主要应用补虚法进行治疗,常以四君子汤加味来治疗,其研究中共包含95例患儿,其中68例痊愈,占比为71.58%,好转20例,占比21.05%,无效7例,占比7.37%,总有效率为92.63%。四君子汤具有补气健脾、祛痰利湿等功效,主要针对脾胃气虚、面色枯黄、乏力气短的患者,其主要药方包含白术、茯苓、甘草、人参。

2、有其他研究采用自拟中药复方制剂来进行治疗,选择气虚型的患儿进行试验,共87例,其中61例痊愈,占比为70.11%,好转21例,占比24.14%,无效5例,占比5.75%,总有效率为94.25%。而在张立秋的研究中,主要以祛痰利肺、养脾润肺为主,同样采用自制中药方治疗,其中包含桔梗、干姜、茯苓、麦冬、红参、陈皮、甘草、大黄、鸡内金、神曲等药物,总共给予所有患儿治疗2个疗程,每一周为1个疗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治疗完成后,110例患儿中共91例痊愈,占比82.73%,16例好转,占比14.55%,无效3例,占比2.73%,总有效率高达97.27%。

3、在中医科山东名中医药专家牟林茂的研究中,主要以祛邪、润肺祛火、祛痰消积为主,因此给予青银汤进行治疗,其中药物包含乌梅、白前、杏仁、枇杷叶、银杏、青黛,主要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给予实验组患儿青银汤治疗,而对照组则进行常规治疗,最终的治疗结果为: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5.05%,对照组为79.21%,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4、针对久咳不愈以及痰多的患儿,应给予仙方活命饮加减,其具有清热润肺、散结消肿之功效,其中包含贝母、防风、赤芍药、白芷、甘草、天花粉、乳香、金银花、陈皮等药物,总共66例患儿接受治疗,最终54例痊愈,占比为81.82%,好转10例,占比15.15%,无效2例,占比3.03%,总有效率为96.97%。

三、其他治疗方式的研究

1、穴位拔罐法

在曹家芬的研究中提到,实施闪火法治疗,其分别取患者的大椎、肺俞两大穴位,在留罐中15分钟左右取下,每日治疗1次,每4天为1个疗程,总共治疗2个疗程,治疗的43例患者均获得有效治疗。

2.穴位贴敷

贺亚辉的实验室将延胡索、细辛、白芥子、肉桂等药物加上醋、酒、蛋清和蜂蜜制作成药丸,再将药丸涂于膏药上进行穴位贴敷,分别贴于患者的肺俞、天突、风门等穴位,其治疗有效率为94.29%,再对比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73.17%,两组之间差异显著。

3.灌肠法

中药灌肠治疗主要能够止咳消炎、祛痰,对支气管的痉挛有所缓解,使患者不用承受静脉滴注的痛苦,但能够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针对痰多咳嗽者,则应采用以下药物治疗:黄苓、杏仁、白皮、茯苓、川贝母、牛蒡子、车前子、瓜蒌仁等药物,针对阴虚者则应该给予麦冬、天花粉、当归、玉竹、龙齿、枇杷叶、沙参、甘草等药物治疗。但需要注意,药方的剂量应根据患者的年龄进行合理的加减,均水煎后取汁,每日早晚进行灌肠治疗,每7天为1个疗程,共96例参与本次研究,87例痊愈,占比90.63%,好转7例,占比7.29%,无效2例,占比2.08%,总有效率高达97.92%。

四、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久咳不愈的患儿,应根据不同的症状选择合适的药方进行治疗,且目前来说,中医药治疗是一个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但由于辨证分型的标准尚未统一,以及相关研究报道较少,在治疗时目的为观察其治疗效果,虽然有时会设置对照组,但也不能完全保证。故此,应根据中医学理论指导以及结合现代科技,深入的研究小儿久咳的治疗规律,尽快寻找出快速、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的治疗方式,并做到中西结合,采取西药治疗的优势,以达到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儿生活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赵嘉丽. 加减资生丸膏剂治疗儿童哮喘肺脾气虚证的疗效观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6.

[2]刘慧兰. 尉中民教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培土生金法治疗小儿慢性咳嗽的疗效评价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

[3]郑锐平. 加味香砂六君子颗粒治疗小儿肺脾气虚型慢性咳嗽的临床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

[4]陈景颖. 基于《伤寒论》差后劳复理论探讨小儿久咳辨治规律[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2.

[5]张翔. 新加清宁散治疗小儿痰热壅肺型咳嗽的临床观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1.

论文作者:焦胡莹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5

标签:;  ;  ;  ;  ;  ;  ;  ;  

小儿久咳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论文_焦胡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