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水库大坝白蚁危害分析与防治措施论文_刘奕浪

广东中山 528400

摘要:水库大坝白蚁危害已经成为水库安全隐患之一,其防治措施是水库除险加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结合具体案例,分析了水库大坝产生白蚁危害的原因,探讨了水库大坝白蚁的防治措施,以期为其它类似水库白蚁防治工程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大坝;白蚁;危害;防治措施

堤坝白蚁的防治工作,是水利工程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内,白蚁成灾不仅破坏土坝护坡植被,更严重的是可导致水库大坝管涌、沉陷、滑坡等重大险情,势必危及水库大坝的安全运行。基于此,为保证河道堤防、水库大坝的安全运行,必须控制蚁害,实现长效管理,确保水库大坝安全运行。

1 工程概况

长江水库是中山市唯一的中型水库,位于中山市五桂山北麓,1958年9月动工兴建,1960年12月初步建成,1965年正式投入使用,集雨面积36.4平方公里,总库容5040万立方米,兴利库容3463万立方米,多年平均来水量3600万立方米。长江水库为多年调节水库,是以防洪、供水为主,兼顾灌溉、发电、旅游等综合效益的工程。经过近50年的运行,水库工程发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中山市的社会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2009年12月,中山市长江水库安全鉴定工作组对长江水库进行了安全鉴定,安全类别为二类工程。防洪标准为100年一遇设计、2000年一遇校核。同时,长江水库还捍卫着中山市东区、火炬开发区、南朗部分地区几十万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和广珠高速路、博爱路﹑中山路﹑外环路﹑长江路﹑逸仙公路、沿江公路、中山发电二厂等重要基础设施的安全。

2 白蚁种类及特性

全世界已知白蚁约有2000种以上,主要孳生在热带、亚热带等温暖地区,温带地区亦有分布,但种类较少。根据目前白蚁分类比较通行的分科中,我国产已知白蚁有四科:木白蚁科、原白蚁科、鼻白蚁科和白蚁科,达274种。白蚁广布于我国南方各省,尤以长江以南,愈近热带,种类愈多,生活习性亦愈趋复杂。根据白蚁的栖居习性和营巢位置可分为木栖、土木栖和土栖三类。我国白蚁虽有近300种,但起破坏作用的只不过10余种,珠江三角洲地区危害水库常见白蚁共有5种,详见表1。

3 坝白蚁危害原因分析

在现实生活中,白蚁的足迹几乎遍布了水库堤坝、房屋建筑、交通设施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们无所不噬,无所不蛀。但究其危害性来说,白蚁对建筑物和水库大坝的危害是最普遍也最严重的,尤其是对于堤坝的危害,其不仅能够严重破坏水库的蓄水能力,还将影响到水库周边人们的生命财产。由于长江水库库区地处珠江三角洲丘陵台地,地质为南方赤红土壤,土质疏松,砂粒含量较大。大坝坝体填土主要为砂质粘性土,填土含砂率较高,局部土质较为松散。大坝左右岸均为山体,库区四周山地植物生长良好,为多种白蚁的广泛生存,繁衍生息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因此有白蚁出没,但危害不是很严重,均在可控范围内,目前大坝均未发现由于白蚁巢及蚁路而引起的大坝的渗漏水、坝面塌陷等情况。

4 大坝白蚁防治措施

根据长江水库堤坝白蚁防治特点,白蚁生活习性和活动规律,制定“杀”、“灌”、“防”三个环节,“找(引)、标、杀、”,“找(引)、杀(防)”8道程序的系统防治新技术推广措施。一是灭蚁环节。含“找(引)、标、杀”三道程序,即查找蚁害的外露特征;标记白蚁活动中心;灭杀白蚁。二是灌浆环节,充填死巢穴系统。含“找、标、灌”三道程序,即找出死巢指示物位置;标记死巢指示物密集中心点;对巢造孔灌浆,充填死巢穴系统。三是预防环节,防止产生蚁害。含“找(引)、杀(防)”二道程序,即找(引)工程周边能飞临工程体的蚁源;灭杀白蚁,防止发生新的蚁害。

4.1 灭治

灭治方面,目前长江水库白蚁防治主要采取人工查找、药物诱杀两种方法。

4.1.1 查找

堤坝白蚁危害活动十分隐藏,往往发现时已造成一定程度的隐患,当水位升高时,轻则漏水出险,重则决堤垮坝。根据堤坝白蚁的生活习性、活动规律等基本知识,认真寻找(普查)观察外露特征,摸清蚁害情况,为灭蚊投饵提供依据。及时治理、早日预防,是堤坝白蚁防治技术措施的基础。不断查找,以便及时发现问题。

(1)找分群孔。分群孔是白蚁成年群体产生的有翅成虫分飞必经的孔口。每年春末夏初的4~6月为白蚁分群季节,有翅成虫分飞前由工蚁先构筑好,供其在温湿度和气压适合时分飞。黑翅土白蚁的分群孔为凸起、底径2~4cm的圆锥体小土堆;黄翅土白蚁的分群孔则凹入,形似小碟状。泥粒都是从巢内搬出并以工蚁唾液加工形成,故成新鲜、潮湿、粘结成形,与蚯吲等其它动物及昆虫外露特征不同。

(2)找泥被泥线。白蚁活动隐藏、畏光、怕天敌,离巢活动取食于地表,无论成年幼龄巢体均需从巢体内搬泥修筑掩体和包裹食料以遮光、防天敌,才能蛀食活动。这种掩体和包裹食料特征3~6月和9~11月最易找。7、8月天气炎热,多于草皮根下活动,于树干上、灌木林之间等阴湿场地白天也仍有活动,天黑前两个小时、阴天、小雨或雨后几天较易找到。

(3)找旧分群孔候飞室等孔道。很多成年巢并不年年分飞,多隔一两年或几年分飞一次或连续几年后以停一两年。在坎头、不平整处的堤坝面,因风雨侵蚀可找到旧分群孔候飞室迹象,铲开表土找寻旧分群孔和候飞室及蚁道往下追,可见白蚁和它的主蚁道。

(4)翻找喜食掩盖物。在天气干旱时,白蚁集中阴湿和迎水瓢浮物处取食活动,还可以在干牛粪、烂木块、什草、废纸张等什物和防汛材料之下,翻动查找时,可见白蚁及其活动痕迹。

4.1.2 药物诱杀

未能找到蚁时,可用当地白蚁喜食的物料加以引诱,如小叶桉树皮(ASP)、章树皮、杉树皮等制成22×5(cm)一片,像种甘蔗似的埋入土20cm,露出2cm。甘蔗渣、木薯杆、松木刨花连锯木屑、连根茅草、松树种子、包装纸皮以至杂草、枯枝落叶、牛粪等,单种或多种混合成每堆1~1.5KG,堆下草皮铲出用作堆面压盖保持湿润则为检测手段,用后认为最理想,埋设规格为7×7m或5×5m,在广东10天左右必须蚁食,如久无雨,可人工洒水补湿。10天后未经取食的转移一至二次,在10、11月份进行,企望当年4~6月份飞入土的幼龄巢引到。若ASP引诱片换为ASP型诱杀片则减少一次灭蚁环节,大大节省了劳力和提高了灭蚁机遇,加快了堤坝体灭清白蚁的进度。

4.2 锥探灌浆

锥探灌浆是不开挖处理坝体内部隐患的一种综合治理的有效措施,是目前消灭隐患较为理想的灭治方法。即是利用机械压力使泥浆通过管道钻孔注人坝体,充填白蚁巢穴及蚁道,形成毒土帷幕,将白蚁消灭。这种方法具有省工、省力、高效等优点,可以避免大量破坏大坝土壤结构的矛盾,同时还能处理大坝裂缝,增强大坝土壤密实度改善坝质,恢复大坝的整体性和防渗性,提高大坝的抗洪能力,但需要投人较大量资金,并需要具备一定的技术力量和机械设备等基本条件。

4.3 预防为主

该环节的目的在于清除长江水库大坝内、外坝坡,坝顶以及周边50米内范围实施白蚁防治,同时对附近400m蚁源区进行扑杀。从近到远的灭杀,以防堤坝再遭蚁害,进入以防为主,保持无蚁害堤坝优良环境阶段。其做法与第一环节相同,只是灭了蚁不用对巢灌浆,也不一定对蚁患处理行标记,仅采用见蚁重点投饵或埋片灭杀则可。根据投入的可能,目前方法有三种:一是在进行堤坝体第一环节的同时,对蚁源区一定范围内,尤其是50m范围内同时见蚁投饵或埋片,首先针对成年巢分群孔,及时制止当年分飞成虫飞上工程体;二是自近至远有计划地每年加大100m或几十米见蚁投饵埋设或普遍按一定规格埋设ASP型诱杀片;三是在条件许可下,全面开设“防蚁便道”,以秋未尺初为佳,5~8m距离沿等高线开宽80cm小道,在销路两边埋设两行间距5~7m梅花形的ASP型诱杀片,隔10天左右无蚁取食的可以中至中移动复用,这是较高标准的长期预防措施,投入集中,治理彻底的办法。通过有效的预防措施,近五年该水库大坝白蚁危害明显得以控制,每年普查到的白蚁危害呈减少趋势。

5 防治成效

据统计,截止到2015年,累计普查白126处,其中坝体32处,坝区74处。累计处理83处,其中坝体16处,坝区67处,包括翻挖白蚁12窝,捉王3只,王后4只;另外施药处理有效处121处,熏杀3处,灌浆灭蚁16处。通过有效防治,水库大坝工程安全得到保障,防洪能力和蓄水能力明显增强,工程防洪效益和兴利效益得到更大程度地发挥。

6 结束语

总之,白蚁防治工作是水库大坝工程质量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白蚁危害严重时会导致堤坝渗漏严重,威胁堤坝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因此,本文从预防和灭治两个方面对水库大坝白蚁的控制进行了探讨,防治结果表明上述方法能够有效保障水库大坝日常工作安全运行,可以作为堤坝上长期监控和预防白蚁危害的有效装置。

参考文献:

[1]程晋亮.鲇鱼山水库大坝白蚁防治措施[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3(14)

论文作者:刘奕浪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19

标签:;  ;  ;  ;  ;  ;  ;  ;  

长江水库大坝白蚁危害分析与防治措施论文_刘奕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