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伴随当前经济快速发展,人们越来越开始重视建筑的智能化。在此过程中,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可以有效的为智能建筑的展开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智能建筑当中合理的对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进行使用,可以提高施工的效率,让安全事故出现的概率大幅度的减少。
关键词:智能建筑;电气自动化系统;设计及应用
1 引言
建筑工程在设计方面,应用智能化、自动化技术规划建筑功能系统,有效提高了建筑工程结构的使用性能、质量,推动建筑行业向现代智能化发展的方向靠拢。智能建筑电气自动化系统的设计和应用就是现代建筑先进化发展的重要体现,但是建筑结构对电气自动化系统的质量标准要求较高,还需要对智能建筑电气自动化系统设计及应用进行深入研究,以促进设计及应用有效性强化实现。
2 智能建筑电气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2.1 模数化配电箱设计不合理
结合当前建筑施工项目的特点,在智能建筑电气设计中,通过针对性模块化配电箱的使用才可以保证人们用电使用的安全性,对于现阶段的建筑电气设计项目而言,通常以PZ20以及PZ30技术为主,通过这两种技术的运用,可以满足建筑电气工程施工的基本需求。但是,在实际的智能电气设计中,部分设计人员会将PZ30运用在住宅建筑之中,由于PZ30多用于工业建筑之中,无法满足居民的居住安全需求,同时也为智能建筑电气设计带来隐患。
2.2 建筑内部线路管线安排不合理
在智能建筑电气设计中,不同建筑的功能性以及结构性存在差异,管线的埋设以及敷设方法存在问题,具体问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电线管辐射中,由于线路存在着错综复杂的现象,所涉及到的电线管理达到上百条、上千条,但是在智能建筑电气设计中,施工单位通常会将施工主体作为中重点,导致管线敷设中存在着一定的隐患,无法满足智能电气设备系统的使用需求。第二,在管线施工中,由于施工人员缺少对施工质量的重视,一些施工人员存在着无证上岗的现象,导致管线敷设质量较低,无法满足电气设备的使用需求,影响智能电气施工的标准性。
2.3 安全防护施工技术不合理
结合当前建筑施工状况,在智能建筑电气设计中存在着安全防护施工技术不合理的问题。现阶段的智能建筑电气防雷带技术较为常见,将其安装在建筑项目中可以避免雷击现象的出现,但是在实际安装的过程中存在问题:第一,智能建筑电气设计中,存在着防雷带定位不准确、不合理的问题;第二,引下线以及避雷带的界面不符合施工的规定,而且在线路焊接中存在质量不代表的问题,影响防雷系统施工的有效性。第三,在智能建筑电气施工中,由于安全防护技术不合理,增加了电气设备的腐蚀风险,降低接地电阻使用的有效性,增加智能建筑电气设备的使用风险。
3 智能建筑电气设计的优化措施
3.1 通信系统
通信系统是智能建筑核心部分。因此,在进行智能建筑电气自动化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加强通信自动化,当前计算机水平发展越来越快,智能建筑通信系统当中需要通过计算机技术为基础,不但可以让失误率进一步得到控制,还能够保证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在传输的过程中也可以对资源浪费的问题进行控制。从用户需求的角度而言,智能建筑形成局域网络逐步对家庭区域和办公区域进行连接,通过计算机就能够对数据进行交互和传递,形成一个完善的网络。在信息化技术发展的过程中,电气自动化逐步会向信息化、开放化的角度发展,在此过程中,可以让各个系统进行独立工作,而且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能够和外界之间进行交互,方便后续进行改进和优化,信息化可以有效的对信息系统进行综合化的管理,有效的结合相关的技术优势,形成统一化的管理,确保产品的质量,另外还需要关注的问题在于需要确保电气产品的稳定发展,一定要加强创新与实际相结合,及时的处理和解决产生的不足之处和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 安全保护接地
由于智能建筑在应用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很多强电设备、弱电设备以及非带电体设备,因此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必要的保护接地措施。如果没有设置相应的安全保护接地装置,在设备出现绝缘结构损坏、绝缘性能下降等问题,那么外壳就会直接带电,操作人员一旦触碰该设备,就会导致严重事故的发生。为此,智能建筑需要做好安全接地保护,可以直接将电气设备不带电的部分和接地体进行金属连接,并且需要将保护地点和智能建筑的用电设备进行稳定的连接,最后能够和金属构件进行连接,需要注意不能和中线连接。
3.3 照明和动力系统
照明和动力系统是智能建筑能源消耗量最多的系统结构,节能环保理念需要充分运用与系统设计和应用当中,尤其是高层建筑中照明设备较多,电梯动能需求量较大。首先,照明系统设计当中,节能技术和节能型照明灯设备应用是系统节能设计的主要方法,节能技术可以设置自动控制照明模式,例如声控、开关调控等照明方式,还可以在保证基本照明需求的情况下降低照明系统的亮度,从而节约照明电量的消耗量,实现节能环保效果。
3.4 电气的配电系统
伴随建筑行业的发展,在智能建筑配电系统设计中,为了提高配电系统设计的有效性,应该对建筑内部各级系统的运用作为重点,通过用电系统电荷等级的确定,在供电源上采用10kV的独立供电系统,而且,在供电方式确定中,应该采用单母线的分段设计以及自动设计理念,将混合式的系统设计作为重点,以实现智能建筑电气配电设备使用的有效性。在智能建筑电气配电系统设计中做到以下内容:第一,在供电等级负荷划分中,在建筑廊桥去与的供电系统确定为一级负荷;第二,在供电变压器选择中,主楼选用了干式变压器;第四,在照明系统中每台变压器的负载功率施工保持在46%~92%;第五,在电容系统设计中,使用了自动循环的设计方案,智能电气设备系统通过自动循环方法的运用,实现电气配电系统使用的稳定性。
3.5 通风与空调系统
首先,通风系统设计,通风系统是对建筑内空气新鲜度进行调控优化,通风系统具有智能监测功能,对建筑内部空气中的CO与CO2物质含量进行检测,当这两种物质的含量超过一定标准范围时,通风系统就会自动进行建筑外部与内部的空气转换流通,使建筑内部空气保持新鲜、洁净。其次,空调系统设计,空调系统具有调控建筑内部温度的功能,分为三种结构形式,有集中式、半集中式、局部式,系统结构分为两部分,制冷和制热两种功能交替使用,功能实现主要依靠风机、制冷制热设备、闸门等装置的调控。目前空调系统能量消耗量大,节能环保成为主要的设计原则。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智能建筑是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在正常运行中离不开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的支持,为此,需要从多个角度出发,深入研究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从而实现智能化控制的最终目的,给人们提供更加便利的生活,同时也能够更好地促进我国建筑领域的发展和进步,推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振嗣,何言.现代智能建筑电气设计及节能措施分析[J].居舍,2018(32):88.
[2] 刘德远,管培福.智能建筑电气设计中应注意的相关问题探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8(31):74.
[3] 张亮.建筑电气智能化技术设计及应用实践微探[J].居舍,2018(29):58+64.
[4] 舒彬.现代智能建筑电气设计及节能措施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8(40):101-102.
[5] 吴敏.基于智能化建筑电气节能优化设计的分析[J].智库时代,2018(25):273.
论文作者:谷云龙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实践》2019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5
标签:智能建筑论文; 系统论文; 建筑论文; 电气设计论文; 智能论文; 过程中论文; 设备论文; 《建筑实践》2019年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