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药结合联合针灸治疗突发性耳聋66例的临床研究论文_王俊义

(甘肃窑街煤电集团公司总医院外三科 甘肃兰州 730080)

【摘要】目的:探究中西药结合联合针灸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6例突发性耳聋的患者,随机分为中西药联合针灸组(中西药组)、西药联合针灸组(西药组)和中药联合针灸组(中药组),每组各22例。对每组分别采取相应的治疗。 结果:研究显示,中西药组的疗效最好,西药组和中药组的疗效相近。治疗过程中,所有的患者都没有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采用中西药结合联合针灸治疗突发性耳聋效果良好。

【关键词】中西药;针灸;突发性耳聋;西药;活血化瘀汤

【中图分类号】R764.4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5-0074-02

突发性耳聋是指毫无征兆的、听力突然下降的感音神经性耳聋。听力一般在几分钟或几小时以内将到最低点,但是,也有少数的患者听力在三天内才降到最低点。发病时常伴有耳鸣、眩晕的症状。临床上常常使用高压氧、糖皮质激素、抗凝溶栓剂等方法来治疗突发性耳聋。同时,也使用中西药联合针灸的方法来治疗,效果良好。本研究就采用了中西药结合联合针灸法来治疗突发性耳聋,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市医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的突发性耳聋患者66例。选取的66例患者都是经过耳鼻喉专科检查,确诊患有感音神经性耳聋的患者。患者的年龄为(19~65)岁,病程最短为一小时,最长为2周。其中眩晕有18例,耳鸣有20例,恶心呕吐有10例。将66个案例随机分为中西药联合针灸组(中西药组)、西药联合针灸组(西药组)和中药联合针灸组(中药组),每组各22例。中西药组有女10例,男12例,平均年龄为(48.3±5.6)岁。西药组有女11例,男11例,平均年龄为(48.6±4.8)岁。中药组有女13例,男9例,平均年龄为(47.9±4.2)岁。这3组案例的患者性别、年龄等都大体相似。

1.2 疗效判定标准

无效:受损频率的平均听力改善不足15dB;有效:受损频率的平均听力提高15~30dB;显效:受损频率的平均听力提高30dB以上;痊愈:受损频率听阈恢复到正常,或是达到健耳水平,或是达到患者患病前的水平。

2.治疗方法

2.1 3组都给予针灸治疗,中西药组加用中药和西药治疗,西药组加用西药治疗,中药组加用中药治疗。7天作为一个疗程,所有患者都治疗2个疗程。

2.2 ①西药治疗使用的药物有,a.泼尼松片,每日2次,每次1片(5mg),口服。b.奥拉西坦胶囊,每日2次,每次2片(800mg),口服。c.银杏提取物注射液:深部肌内注射,每日1次,每次注射5ml。②中药治疗使用活血化瘀汤。需要的药材有:香附、柴胡、川芎各10g,丹参15g,赤芍、红花、桃仁、甘草、枳壳各6g。文火煎制,取汤汁450ml,每日一剂,分两次服用,早晚各一次。③a.针灸治疗使用0.4mm×25mm规格的电热针以及DRZ-1型号的电热针治疗仪。b.针灸取穴:太冲穴、耳门穴、风池穴、听宫穴、翳风穴。c.操作步骤:各穴位消毒,双侧的太冲直刺至涌泉穴,患耳的耳门、听宫单侧直刺0.7~1.2寸,风池单侧斜刺1.0~1.5寸,针尖指向患耳,翳风单侧朝内斜刺0.8~1.2寸,下针时需要寻找针感,控制好深浅度。温度最好控制在35~39℃,断续波的强度和温度控制在患者可以忍受的范围内,每日1次,每次通电30min。连续治疗5天,之后休息2天,一周为1个疗程。观察患者的听力变化、临床症状和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

3.观察指标和统计学方法

3.1 观察指标

对比治疗之后中西药组、西药组、中药组的患者的听力变化、临床症状和出现的不良反应,分析疗效。

3.2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率和频数表示,疗效比较采用秩和检验来表示,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4.结果

4.1 3组的疗效比较(见下表)

从表格中我们可以知道,3组的疗效比较,中西药组的疗效最好,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西药组和中药组相比较,P>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这表明西药组和中药组的疗效相近。并且在治疗过程中,所有的患者都没有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

表 3组的疗效比较[n(%)]

5.讨论

5.1 突发性耳聋是耳鼻喉科的多发病和常见病

很多患者因为对病情不重视,未能及时就医,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间,导致永久性耳聋。现代的医学认为,突发性耳聋的发病原因是内耳血液循环出现障碍,导致内耳缺血,从而引起缺氧、组织水肿以及代谢紊乱。病毒感染也是发病的原因之一,因此,抗病毒以及扩张微血管,改善微循环也是西医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主要方法。盐酸氟桂利嗪、银信提取物的注射液和奥拉西坦胶囊都是心脑血管的常用药,可以改善营养,修复受损神经,对治疗脑血栓、耳鸣、眩晕、脑供血不足等有良好的效果。泼尼松属于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有抗病毒、抗炎、抑制免疫的作用,还可以增加内耳的血流供应,缓解血管的内皮水肿。

5.2 突发性耳聋在医学上属于暴聋的范畴

中医认为气滞血瘀,耳部脉络不畅通是造成暴聋的最主要原因。自制的活血化瘀汤中加入了很多活血祛瘀的药材,能够有效的通经活络,对治疗暴聋有良好的效果。并且我国的针灸具有悠久的历史,通过针刺穴位的方法,也可以通经活络,两者联用效果更好。

综上所述,使用中西药结合联合针灸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明显优于中药联合针灸法和西药联合针灸法,并且治疗过程中没有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突发性聋的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3,41(5):325-326.

[2]姜泅长,顾瑞,王正敏.耳鼻喉科全书耳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出版社,2012:836.

[3]李漫,沈红强,杨翼,等针药联合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观察[J].世界中医药,2011,6(2):104-106.

[4]李漫,沈红强,白桦,等.中药及针灸治疗突发性耳聋100例疗效观察[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6(10):853-855.

[5]傅锡品,杨文君.中药针灸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观察[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0(5):526-527.

论文作者:王俊义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9

标签:;  ;  ;  ;  ;  ;  ;  ;  

中西药结合联合针灸治疗突发性耳聋66例的临床研究论文_王俊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