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儿童教育安置需求研究-以西安市为例论文

特殊儿童教育安置需求研究
——以西安市为例

杨琬钰,李翔宇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陕西 西安710062)

摘 要: 为研究西安市特殊儿童家庭的教育安置需求,本研究采用自编的特殊儿童教育安置的家长调查问卷,对随机整群抽取的198名西安市特殊儿童的家长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影响特殊儿童家庭教育安置需求的家庭因素主要有家庭经济收入与家长年龄等。家庭的经济情况越好,社会资本越多,家长年龄越小,其产生随班就读的安置需求的可能性越大。反之,则更倾向于孩子安置在特殊学校。

关键词: 特殊儿童;家长;教育安置;安置需求

一、前 言

所谓“教育安置”是指根据学生的障碍类型和程度及其在学习的特殊性,将学生安置在最适当的学校或其他合适的教育、康复环境中接受教育[1]。1988年的《中国残疾人事业五年工作纲要》中指出发展残疾人事业应该“坚持多种形式办学。努力办好现有的盲、聋和弱智学校,并且有计划的新建一批特殊教育学校。同时,大力采取有力措施,逐步推动普通学校和幼儿园中开设特殊教育班,以及在普通班中接收肢体残疾、轻度弱智、弱视等特殊儿童进行随班就读。[2]

“随班就读”是指特殊儿童在普通学校中和普通学生一起接受能满足其特殊教育需要的教育安置形式[3],这是西方全纳思想和“回归主流”思潮在中国本土化的表现。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年)》第二十九条指出,各级各类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接收残疾人入学,不断扩大随班就读和普通学校特教班规模[4]。然而由于现实因素,特殊儿童在随班就读时存在入学难和教育教学质量低下等诸多问题。

家庭是影响特殊儿童教育安置需求的重要因素,每个家庭由于不同的原因会做出不同的选择,产生不同的安置需求。此次研究通过对特殊儿童家长的问卷调查,了解西安市特殊儿童家庭的安置需求,探究影响其安置需求的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提供相应的政策性建议。

二、研究对象及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西安市特殊儿童家长为研究对象。此次研究对西安市特殊儿童家长进行整群随机抽样,共发放调查问卷 220份,回收 210份,回收率为95.45%。剔除其中无效问卷 12份,回收有效率为94.29%。家长被试详细情况见表1:

表1 家长被试基本情况一览表

(二)研究工具

选用自编的特殊儿童教育安置的家长调查问卷。问卷由两部分信息构成,第一部分信息为家长的基本情况,包括被调查者的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家庭年总收入等题目;第二部分为问卷在的主题内容,包括孩子的安置情况、家长对孩子安置的需求情况和家长对随班就读政策的了解程度及看法等题目。

(三)研究进程

对随机选取的调查对象,研究者向其说明研究目的与意义。取得家长的同意后,向其发放问卷并进行填写与回收。

另一项纳入173例COPD患者的研究[30]显示,干预组接受疾病、药物与吸入技术教育的12个月期间,与对照组相比,就诊、急诊次数减少了50%,住院次数减少了60%,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的症状(-7.5)、影响(-7.4)分量表,疾病知识评分(75.0 vs.59.3)和用药依从性(77.8%vs.60.0%)均具有统计学差异,说明药师干预提高了COPD患者依从性,减少了住院率,提高了生活质量。

(四)数据处理

回收问卷并将数据量化赋值后,应用SPSS20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卡方检验和线性回归分析等。

三、研究结果

(一)特殊儿童家庭教育安置需求总体状况

为展示特殊儿童家庭教育安置需求情况,进行描述性统计,结果如下:

表2 特殊儿童家庭教育安置需求分布表(N=198)

由表2可知,特殊儿童家庭教育安置需求以普通学校普通班与特殊学校居多,分别占 39.4%与37.4%;没有选择私立康复机构的家庭,希望将孩子安置在家的家庭极少,占6.1%。其教育安置需求依照占比大小排序为,普通学校普通班>特殊学校>公办康复中心>普通学校特殊班>在家>私立康复机构。

由表5可以看出,家庭经济收入家长年龄都会对特殊儿童家庭的教育安置需求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特殊儿童家庭教育安置需求的差异比较

分别以家庭年总收入(根据2015—2016年我国家庭经济收入标准划分),家长职业和家长年龄作自变量,以特殊儿童教育安置类型为因变量,进行卡方检验,结果见表3,表4和表5:

3.年轻的家长事业处于上升期,对未来期望值要更高,对孩子的教育需求也更高,他们会更加积极地创造条件让孩子进入普通学校普通班。

表3 家庭经济收入(单位:万元)与特殊儿童家庭教育安置需求差异比较(N=198)

据国家卫计委公布,中国的心境障碍患病率约为4.06%,而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的全球抑郁症的发病率则高达11%。众多研究发现,焦虑抑郁与心血管疾病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我国一项包括6 589例样本的荟萃分析显示,冠心病患者中抑郁的发生率为 34.6%~51%[4],远高于正常人群。Vural等[5]则指出,焦虑或抑郁问卷评分每增加 5 分,冠脉造影发现血管异常或者发现冠心病的风险就会增加25%~30%。

表4 家长年龄与特殊儿童家庭教育安置需求差异比较(N=198)

从表4可以看出,家长年龄对特殊儿童教育安置形式的差异性显著(P=0.045<0.05)。35岁以下的家长中希望自己的孩子进入普通学校普通班的达49%,想进入特殊学校与公立康复中心的分别占21.3%、17%,希望孩子进入普通学校特殊班的达83%;35-45岁的家长中希望自己的孩子进入特殊学校的占比达 49%,其次是进入普通学校普通班,占比为35%;大于45岁的家长中希望孩子进入特殊学校的占比达到 67%,希望进入公立康复中心与普通学校普通班和特殊班的,分别都占11.1%。

(三)影响特殊儿童家庭的教育安置需求的家庭因素

以特殊儿童教育安置需求作为因变量,将特殊儿童的家庭经济收入、家长职业与家长年龄等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见表5:

表5 影响特殊儿童家庭教育安置需求的家庭因素分析

非均匀性校正模块如图7所示。校正系数存储在FPGA的片内存储器rom_a,rom_b,rom_c中,在配置FPGA时以COE文件的形式加载到FPGA中,这样可保证系统上电之后即可使用,又可根据需要修改系数[14]。该模块调用了三个乘法器,两个加法器,和一个减法器,采用流水线结构对数据进行处理[15]。乘法器,加法器和减法器均采用xilinx ISE提供的IP核,乘法器是有符号数乘法器,加法器进行了溢出处理并根据需要选用了不同位宽[16]。时序控制模块是整个系统的中枢,控制整个系统的执行顺序,保证系统同步的按照流水线进行工作。

四、分析与讨论

(一)特殊儿童教育安置需求总体状况分析

本次调查发现,特殊儿童家庭的教育安置需求以普通学校普通班为最多,占39.4%。其次是特殊学校居多,占37.4%。对普通学校特殊班有需求的家庭仅占6.1%。希望将孩子安置在家的家庭极少。其教育安置需求依照占比大小排序为,普通学校普通班>特殊学校>公办康复中心>普通学校特殊班>在家>私立康复机构。

出现上述结果的原因有5个方面:

1.特殊教育学校教育长期以来占据着残疾儿童教育的骨干和支配地位[5]。特殊学校更容易接纳特殊儿童,成为目前西安市特殊儿童的主要教育安置方式。特殊学校在安置需求中的的占比也较大,是西安市特殊儿童家长考虑教育安置方式时的重点。

从表3可以看出,不同家庭经济收入对特殊儿童教育安置形式的差异性很显著(P=0.01<0.05)。年收入低于 3万的家庭想将孩子安置于特殊学校的最多,占到全部调查家庭的53.65%;年收入3万到5万之间的家庭希望将孩子安置于普通学校普通班及特殊学校,占比分别达到了42.86%与39.3%;年收入 5万以上的家庭需要将孩子安置于普通学校普通班最多,占比达到了63.33%。

2.根据本次调查的结果显示,近一半特殊儿童家庭希望孩子可以随班就读,但由于入学难等原因,真正随班就读的特殊儿童仅是很少的一部分,教育供给远小于教育需求。

从奇妙的太空里,我知道了太阳系里不只有地球和太阳,还有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其中最美的是土星,外面有一圈圈大大小小的冰块围成的光环,土星内有-364度呢,我想我们如果到了上面呵一口气都会变成冰。唉,我可不要去。

3.在本次调查中没有家庭有进入私立康复机构的需求,体现出家长对私立康复机构的不信任感,折射出私立康复机构管理不善、收费高昂、收效与宣传不一致等问题。

GNAT内隐测量的信度方面,曾率等[27]的研究中得到GNAT的分半信度在0.5左右,本研究中GNAT测评程序的折半信度为0.534,均高于Nosek等[26]在GNAT研究中介绍的折半信度为0.2的数值,但都未达到0.8的较好程度,原因可能在于:①GNAT中的d’值为二分类变量,不易获得较高相关;②GNAT内隐测量集中研究的自杀意念问题,其社会环境的同质性较高,无法获得统计上的高相关.

5.年收入较低的家长不太够了解隔离教育与全纳教育,而希望将孩子安置于普通学校特殊班。普通学校特殊班比起普通班能更有效地提高特殊儿童的个体发展水平[10]。因此年收入10万以上的经济水平好的家庭有将孩子安置在此的需求,他们既希望孩子融入主流环境,又希望孩子享受更优质的资源。

5.一方面是由于家长工作较忙无暇照看孩子,另一方面是由于特殊儿童更需要正确的教育与引导,在家安置无疑会错失最佳干预时间,几乎没有家庭有将特殊儿童安置于家中的需求。

(二)不同经济收入的家庭特殊儿童教育安置需求的比较分析

调查发现,年收入 3万以下的家庭具有更高的将特殊儿童安置于特殊学校的需求,年收入 5万以上的家庭主要倾向于将孩子安置在普通学校普通班。此外,经济收入差异对将孩子安置于公办康复中心的选择差异性并不明显。年收入 3万以下与年收入10万以上的家庭有将孩子安置在普通学校特殊班的需求。

2.年龄较大的家长不太容易接受新理念,对随班就读的法律法规和发展现状不够了解,他们所了解到的特殊儿童安置方式单一,大多以进入特殊学校为主。

1.家庭的经济状况对家庭教育投资有着最直接的联系[7]。特殊儿童的康复与教育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对不少家庭来说这是一个沉重的经济负担,所以年收入较低的家庭需要把孩子安置于特殊学校。

2.家庭收入水平越高,家长对孩子接受教育的水平与质量需求越高[8]。经济情况较差的家庭不会有太高的教育需求;经济情况好的家庭,他们会有更高的期望与需求,希望自己的孩子接受普通教育。

3.家庭背景因素是影响教育资源分配的重要变量,家庭社会经济资源会转化为子女教育机会的优势[9],经济状况越好的家庭拥有越多的社会资源。

4.由于公办康复中心面向多数人的优惠政策,加之特殊儿童残障程度不同,其特殊教育需求不同,因此在经济收入上存在较大差异的家庭需要将孩子安置于此的区别却不存在明显差异。

4.普通学校特殊班也是一种对孩子的隔离化,且办学规模小[6],导致特殊儿童家庭中,对其有需求的非常少。

(三)不同年龄的家长对特殊儿童教育安置需求的比较分析

35岁以下的家长中有一半希望自己的孩子进入普通学校普通班,35-45岁的家长中有一半希望自己的孩子进入特殊学校,大于45岁的家长中大多数希望孩子进入特殊学校。希望孩子进入普通学校特殊班的主要都是35岁以下的家长。可见,年龄越大的家长越倾向于将孩子安置于特殊学校,年轻家长更倾向于将孩子安置于普通学校普通班。

Herdsmen may forecast snow in accord with celestial bodies, precipitation, cloudphase, and abnormal of animals. We have introduced it in the section of proverbs.Countermeasures against snowstorm may be summarized as:

2)第一次空中三角测量,使用POS数据平差(有时这一步骤要反复进行),主要完成相机校验和像片模型连接相对定向工作。

导致上述结果出现的原因有:

1.年轻的家长更容易接受全纳教育的理念,他们会花更多的时间学习与了解先进的教育理念,对随班就读有了深刻的认识,对孩子的教育与发展有清晰又合适的规划。

之所以出现上述结果,主要原因有:

境界要素更新只更新地级界和县界,国界和省界不作更新。地级界和县界更新主要使用1∶50 000 DLG数据库中地级界、县界进行替换,同时对以河为界和以路为界的部分做协调处理。

宏观审慎视角下的国际资本管控,应从优化改进经济结构体制的大方向出发,逐步增加国内投资减少对国际资本的依赖性。首先要改变外资机构,调借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类型和产业结构。出台相关扶持政策、鼓励政策,引导外商将资本投资于基础产业、支柱型产业以及高新产业,对在西部以及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区域投资的外商应在政策上给与进一步的优惠。从而刺激外商对西部地区进行投资。其次要扩大国内资本的投资范围。进一步鼓励号召民间资本扩大其投资领域和范围,改善我国内部投资市场环境,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的健康发展。

4.年龄较大的家长生活和事业都处于稳定期,很难有大的飞跃,孩子的年龄也较大,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安置的需求较为稳定。

在这次的“葛兰素史克事件”中,内部人员的举报才使得商业贿赂的丑闻被揭开。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相关政府部门的不作为,存在监管上的漏洞。一些地方政府对商业贿赂的危害性认识不够,认为是商品交易中的潜规则,是一种正常的商业习惯。更有甚者认为查处商业贿赂会影响当地的投资环境,不利于当地财政的创收。正是由于这种想法的存在,导致他们对企业的商业行为不进行监管,对于违法的商业行为不去查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放任了商业贿赂的肆意发展。

五、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第一,西安市特殊儿童家庭的教育安置需求以普通学校普通班与特殊学校居多,有安置在家或私立康复机构的需求的家庭极少。

有多少人当初把武侠书放进桌下偷看,一抬头竟忘了今夕是何夕;有多少人披个床单,拿根木棍就幻想自己是大侠;还有每年暑假不断档的电视剧。

第二,家庭经济收入是影响特殊儿童家庭教育安置需求的重要因素:家庭经济水平越高,家庭越倾向于将孩子安置在普通学校普通班随班就读,经济水平越低,家庭越倾向于将孩子安置在特殊学校。

第三,家长年龄是影响特殊儿童家庭教育安置需求的重要因素:年龄越大的家长越倾向于将孩子安置于特殊学校,年轻家长更倾向于将孩子安置于普通学校普通班。

(二)建议

第一,政府应加大特殊教育经费支持,着重关注普通学校的特殊教育资源的配置情况。

第二,普通学校应积极响应国家关于随班就读的号召,完善健全随班就读的支持资源体系。

第三,建立健全特殊儿童鉴定与评估机制,在制度上解决随班就读入学难的问题。

第四,政府要加强对随班就读理念、政策、法律法规的宣传,使特殊儿童家长对随班就读等特殊教育法规政策有一定认识,并掌握一定的特殊教育专业知识,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教养技能。

第五,政府及社会各机构应多组织特殊儿童家长培训与宣讲会,加强对特殊儿童家庭的引导与帮助,疏通特殊儿童家庭获取社会支持的渠道,以满足特殊儿童家庭的教育需求。

参考文献:

[1] 吴金航,余舒.民族地区残疾儿童教育安置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为例[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4).

[2] 郭昱.随班就读的现状与改革策略——基础教育中特殊儿童教育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4.

[3] 王雁等.随班就读教师专业素养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2015(4).

[4] 赵小红.试论中国全面推进随班就读工作的必要性[J].中国特殊教育,2011(11).

[5] 彭霞光.中国全面推进随班就读工作面临的挑战和政策建议[J].中国特殊教育.2011(11).

[6] 朱媛媛.智力障碍儿童教育安置方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4.

[7] 王凌.家庭教育消费的现状及其思考——昆明市家庭教育现状调查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2(6).

[8] 周红莉,冯增俊.恩格尔定律下中国家庭收入与教育投入关系的实证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16(3).

[9] 崔荃.家庭背景、教育资源配置与收入分配差距[J].复旦大学.2010.3.

[10] 葛新斌.关于特殊儿童教育安置模式的理论分析[J].教育导刊.2016.3.

收稿日期: 2019-02-01

作者简介: 杨琬钰(1996—),女,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2018级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翔宇(1995—),男,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2018级高等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高等教育学研究。

标签:;  ;  ;  ;  ;  

特殊儿童教育安置需求研究-以西安市为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