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菜病害综合防治技术探析论文_邹聪壮

韭菜病害综合防治技术探析论文_邹聪壮

徐闻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迈陈站)广东 徐闻 524100

【摘 要】本文结合自身实践经验,通过对韭菜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及发生特点进行初步研究,详细阐述了主要病虫害防控方案,以供参考。

【关键词】韭菜;病害防治;防控方案

0 前言

韭菜栽培历史悠久,是人们餐桌上不可或缺的家常蔬菜,其风味独特,产品多样,极受人们的喜爱。虽然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韭菜生产供应得到了良好的推进,但其受病害的影响依然严重,是菜农们提高韭菜产量的一大障碍。因此,现通过对韭菜种植的观察实验,总结了病害的控制对策,以提高韭菜生长存活率,保证生产效益。

1 栽培方式

露地栽培与温室保护或小拱棚地栽培相结合的栽培管理模式则是栽培方式。一般在每年4月中旬播种,出苗后自然长到冬季,在12月上旬把地上干枯部分耪锄,之后扣棚盖膜保护栽培,于1月下旬到3月份收获2~3茬后,完成一个生长周期。

2 主要病虫害发生情况

2.1 疫病

主要危害叶片,初为暗绿色水浸状病斑,病部缢缩,叶片变黄调萎。天气潮湿时病斑软腐,有灰白色霜。此病由真菌鞭毛菌亚门卵菌纲烟草疫霉菌侵染所致。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卵孢子及厚垣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翌年条件适宜时,产生孢子囊和游动孢子,借风雨或水流传播,萌发后以芽管的方式直接侵入寄主表皮。发病后湿度大时,又在病部产生孢子囊,借风雨传播蔓延,进行重复侵染。

病菌喜高温、高湿环境,发病最适气候条件为温度25℃~32℃,相对湿度90%以上。主要发病盛期5~9月份。韭菜疫病的感病生育期在成株期至采收期。

连作、田间积水、偏施氮肥、植株徒长、棚室通风不良的田块发病重。

2.2 灰霉病

主要危害叶片,初在叶面产生白色至淡灰色斑点,随后扩大为椭圆形或梭形,后期病斑常相互联合产生大片枯死斑,使半叶或全叶枯死。湿度大时病部表面密生灰褐色霉层。有的从叶尖向下发展,形成枯叶,还可在割刀口处向下呈水渍状淡褐色腐烂,后扩展为半圆形或“V”字形病斑,黄褐色,表面生灰褐色霉层,引起整簇溃烂,严重时成片枯死。

此病由真菌半知菌亚门葱鳞葡萄孢菌侵染引起。病菌以菌丝体或菌核的形式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也可以分生孢子在鳞茎表面越冬。但在气候温暖地区,多以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翌年春天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借气流或雨水飞溅传播,病菌从气孔或伤口等侵入叶片,引起初侵染。病部产生的分生孢子随气流、雨水和农事操作等传播,进行再侵染。

病菌喜冷凉、高湿环境,发病最适气候条件为温度15℃~21℃,相对湿度80%以上。主要发病盛期为头年12月份至翌年5月份。韭菜灰霉病的感病生育期在成株期。

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种植密度过大、偏施氮肥、生长不良的田块发病重。年度间冬春低温、多雨年份危害严重。

2.3 韭菜迟眼蕈蚊

是葱蒜类蔬菜的主要害虫之一。属双翅目,眼蕈蚊科,虫态有成虫、卵、幼虫、蛹,以幼虫聚集在韭菜地下部的鳞茎和柔嫩的茎部为害。初孵幼虫先为害韭菜叶鞘基部和鳞茎的上端。春、秋、冬三季主要为害韭菜的幼茎或蛀入鳞茎引起腐烂,使韭叶枯黄或整墩韭菜死亡。

2.4 种蝇

属双翅目,花蝇科。1年发生2~5代,种蝇在25℃以上,完成l代19d,均温17℃需时42d,均温12℃~13℃则需51.6d,产卵前期初夏30~40d,晚秋40~60d,35℃以上70%卵不能孵化,幼虫、蛹死亡,故种蝇少见。种蝇喜白天活动,幼虫多在表土下或幼茎内活动。

据永年县调查,韭蛆一年危害有三个高峰段,第一个阶段在4月出苗后至5月份,常引起缺苗断垄。第二阶段在9月份,被害株周围单株有幼虫几头至几十头。第三阶段在扣棚以后,危害程度同9月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5 杂草

禾本科杂草有马唐、牛筋草、狗尾草等,阔叶杂草有马齿苋、铁苋、反枝苋、藜等。

3 主要病虫害防控方案

在防治上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采用农业防治、生态防治、物理防治、低毒化学农药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技术,提质增效,促进蔬菜生产可持续发展。

3.1 农业防治

3.1.1 选用优良品种。选用抗病虫、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优质高产品种,如汉中冬韭、嘉兴白根、791雪韭。

3.1.2 种子处理。先用30℃~40℃温水浸种8~12h,清除杂质和瘪籽,用粗布搓擦种子表面黏液,再冲洗干净,然后催芽。提高芽势和抗病性。

3.1.3 催芽。将处理好的种子用湿布包好,放在15℃~20℃的环境下催芽,每天用凉水冲洗1~2次,2~3d胚根伸出后,即可播种。变温管理,出苗快,壮苗早发。

3.1.4 育苗移栽。当苗龄达45d以上时(3~4片叶)时进行移栽,行距20cm,株距7~8cm,每簇7~8株。做到合理密植,避免拥挤,通风透光,减轻病害。

3.1.5 增施有机生物肥。使用充分腐熟有机肥,或使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亩施有机质含量45%、酵素菌或枯草芽孢杆菌2000万活芽胞/g有机生物肥150~250kg,或亩追施2亿活芽胞/g或10亿活芽胞/g枯草芽孢杆菌1~1.5kg。以缓解土壤盐害,改善土壤通透性,抑制土壤有害菌,减轻灰霉病、疫病等病害发生程度。

3.1.6 加强水肥管理。天旱时注意灌水,防止植株衰弱,提高抗病能力;久雨不晴应注意排水,降低田间湿度,创造不利于发病条件。

3.2 生态防治

棚(室)膜采用无滴膜,并适时通风排湿,保持相对湿度在80%以下。韭菜生长期间,应保持棚(室)日温17℃~20℃,夜温10℃~12℃。每收割一茬后,棚(室)温度可提高1℃~2℃,最高不宜超过25℃。

3.3 物理防治

3.3.1 灯光诱杀。棚(室)内设置一盏普通日光灯,下放水盆,诱杀赤眼蕈蚊成虫。

3.3.2 糖醋液诱杀。将糖、醋、酒、水和敌百虫晶体按3∶3∶1∶10∶0.5比例配成溶液,每亩均匀放置1~3盆,随时添加、保持不干,诱杀种蝇类害虫。

3.4 化学防治

保护地优先采用喷粉法、熏烟法,在干燥晴朗天气也可喷雾防治,注意轮换用药,合理混用。

3.4.1 灰霉病。

(1)保护地阴天,亩用5%百菌清粉剂1000~1500g喷粉,或亩用45%百菌清烟剂110~178g,或15%腐霉利烟剂133~333g,或20%腐霉?百菌清烟剂200~300g熏防,分散5~6处,密闭棚室后点燃熏蒸一夜。

(2)晴天,亩用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75~100g常规喷雾。

3.4.2 疫病。保护地阴天,亩用5%百菌清粉剂1000~1500g喷粉或亩用45%百菌清烟剂110~178g熏烟。晴天,选用4%嘧啶核苷类抗菌素1000倍液,或亩用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130~180g,或50%烯酰吗啉水分散粒剂30~4g常规喷雾。

3.4.3 韭蛆(迟眼蕈蚊、种蝇幼虫)。成虫羽化盛期,在韭菜田和附近粪堆上喷洒40%敌敌畏乳油500倍液或2.5%高效氯氟氰菊酯600倍液防治成虫。幼虫始盛期亩用50%氯氰?毒死蜱乳油120~200g,或20%吡虫?辛硫磷乳油500~750g,或35%辛硫磷微囊悬浮剂520~700g,2%吡虫啉颗粒剂1000~1500g随水灌施。

3.4.4 化学除草。播后苗前亩用33%二甲戊灵100~150ml均匀喷雾,封闭土壤。

4 结束语

总之,采取科学的防治措施,提高韭菜的抗病性,促进韭菜生产品质及产量,同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分析,通过试验研究,多尝试新的防治方法,这样才能收到最好的防治效果,保证其生产效益。

参考文献:

[1]孟宪国.韭菜生理性病害发生原因及防治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2012(22)

[2]刘丹.浅析韭菜病虫害防治措施[J].农民致富之友.2013(14)

论文作者:邹聪壮

论文发表刊物:《低碳地产》2015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22

标签:;  ;  ;  ;  ;  ;  ;  ;  

韭菜病害综合防治技术探析论文_邹聪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