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质彬彬的孔子服饰观的当代意义论文_姜雅娴

文质彬彬的孔子服饰观的当代意义论文_姜雅娴

(天津师范大学,300387)

摘要:自古以来关于孔子的研究不论是中国还是国外都经久不衰,孔子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自然为世界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财富。儒家学派作为中国古代最为盛行的学派之一其影响自然不是单方面的。从古至今人类都离不开衣食住行,而“着衣”又被世人习惯性的排在第一位,在满足温饱的前提下着衣对现代社会追求品质生活的人来说显得极为重要,而影响中国文化几千年的儒家思想必然会有一套独特的儒家服饰观。对于儒家思想的开山鼻祖孔子独到的着装理念的研究不仅可以全面而深入的了解这位影响世界文化的中国圣人而且其独特着装理念也为现代着装理念提供学习与参考,面对物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当今社会可供人选择的衣物可谓是五彩缤纷正因如此我们市场拓宽了我们的选择面,同时又给我们出了诸多难题,如何恰当的搭配如何让着装现显得“文质彬彬”。现代国际上流行着装TPO原则与孔子的着装思想有无联系。对此孔子早在几千年前就给予我们启示,我们跟应该将宝贵的文化思想继续探索去粗取精运用到当今社会的服饰文化。

关键词:孔子;文质彬彬;着装理念;TPO着装理念

“夫子之道久而弥光,远而弥芳;用之者昌,舍之则亡。昔否于周,今泰于唐,不然何被衮而垂裳,冕旒而王者哉!”[1]这句古文唐朝的诗人皮日休所说的,他一语中的为我们道出了孔子在中国历史上的作用。在中国服装文化史上,先秦诸子特别是儒家学派的鼻祖孔子以其自成一家的儒学思想以及独特的生活和实践经历,开拓出具有丰富内涵的儒家服饰美学思想,这些思想多由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的编写《论语·乡党》这一典籍所记载,《论语·乡党》,共27章,是古代关于孔子生活习惯,行为举止,记载较为详细的古籍,为后世研究与了解这位为全世界留下宝贵思想财富的圣人,提供了较为生动且具有研究价值的历史材料。在《论语·雍也》中孔子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2]从某种意义上说,不得不称赞孔子为中国服装文化历史上的思想大师。

一、孔子“文质彬彬”的着装观念概述

(一)“文质彬彬”的含义

自古以来有理想,有着远大抱负的文人墨客都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人生愿望和毕生的奋斗目标。其中修身列于首位,而修身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就是注重人的外在装饰。而在众多流传的儒家经典中,成为翩翩君子是儒家所追求理想之一,而孔子就是这一理想形象的起源者与塑造者。

“文质彬彬”一词最早出现于《论语·雍也》一书中,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3]其中,文是指文饰,服饰及服饰相关行为;质指的是一个人的品质,本质。野,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是野人,这里指粗鄙的人。史,是指虚实不符的样子 。而彬彬则意为杂糅适中的样子。这句话的意思大致为:如果一个人他具有良好高尚的品格,比如他忠孝守信的品质为人另人称赞。但是他不注重穿衣打扮不在意外在装饰,他就看起来粗鄙不堪犹如野人;如果一个人他衣冠楚楚或是衣着华丽且学问也很卓越,但是他不具备良好的品质,那样此人的就起来就会显得不真实表里不一。所以一在孔子的眼中只有合适的着装与高洁可贵的品质配合恰当,才能配的上翩翩君子的称号。《荀子·子道篇》中记述这样一件事,“子路盛服以见孔子,孔子曰:由,是裙据何也?……今汝衣服既薇,颜色充盈,天下且孰肯谏汝矣?由!子路趋而出,改服而入,盖犹若也。孔子日志之,吾语汝。奋于言者华,奋于行者伐,色知而有能者,小人也”。[4]孔子意思是:“仲由,你为什么穿这么华丽的衣服呢?长江刚流出岷山的时候,只有很小的水流,只能浮起酒杯,等到了江津之时,人们不乘船、不避开风浪就不能度过,不就是因为下流的水盛大的原因吗?如今你穿着华丽的衣服,颜色这么鲜艳,天下的人谁还会把你的过错告诉你呢?”于是子路起身出去换了一身合适的衣服回来,人也显得谦和了。作为的老师通过给学生子路讲这样一个故事来表明自己的观点,既他认为人的着装要适合于自己的身份不能过于华丽不顾场合,如若是君子其衣着必定要合乎于场合的要求。综上所述,其实就可将孔子对于这种文质彬彬的着装理念精简的概括,他所追寻的文质彬彬的着装理念;他追求的翩翩君子的衣着形象,无非是他的服饰观更像是服饰的礼制观。这种礼制观更像是他所推崇的儒家思想的外向延伸。

(二)“文质彬彬”的着装观念的形成及其意义

众所周知,孔子是春秋时期鲁国人他作为西周已来“礼制”的维护者,一直主张用“仁”来阐释“礼”,所以身为儒学思想的开创者,他的那种对于衣物的穿着观念及看法更像是对于服饰礼制的观念和所持有的态度。而这种服饰的礼制观并非是毫无根据的,任何一种观念的形成都是经过时间,空间环境发酵而成的。且每一种思想观念的形成都是有踪迹可寻的。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来分析孔子的这种服饰观是如何形成的。一方面,可以首先从孔子生活的社会大环境来看,孔子出生于春秋时期的鲁国,与其母生活在鲁国的首都曲阜。曲阜在中国历史可算上一块宝地,这里气候湿润物产资源丰富,为文化的发展与传播提供了良好的气候条件,不仅如此鲁国还是周公旦儿子伯禽的封地,既然是王侯的封地,自然对周文所遗留下的历史文物及礼教思想都有较为完好保存。周代的鲁国素有“礼乐之邦”的称号。鲁襄公二十九年(前544年)吴公子季札观乐于鲁,对鲁国的礼教文化及典籍甚是赞叹感慨。鲁昭公二年(前540年)当时身为晋大夫的韩宣子去拜访鲁国,观赏后写到“周礼尽在鲁矣!”。从空间上来说孔子就生活在春秋时期的鲁国,这个在当时礼数较为完备的国度。另一方面,从孔子的家庭的小环境来看,孔子成长于一个贵族的家庭,算的上一个上流社会的小公子。他的父亲是武土出身、又作瓯邑大夫换句话说他的父亲是朝廷命官。他的母亲也有不俗的出生,母亲也算的上是王室贵族子女且其母非常注重对孔子礼教方面的教育。对于这一点古籍有记载,郑环在他的《孔子世家考》中这样写道:“圣母豫市礼器,以供嬉戏”。这句话充分表明孔母对于孩提是孔子礼教方面的教育及影响。当然生活在对礼教文化如此崇尚与推崇的国家且成长于家教优秀对礼仪教规教导有方的家庭中,这样礼教文化盛行的国家与家教有道的家庭双重作用下,孩提时孔子的人生观与世界观必然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小就耳濡目染许许多多这种礼教文化浓厚的场面,在这一次次地场景中各种人物的严谨有条的衣着势必会深深刻在孔子的记忆中继而对他的着装观念的形成提供优良的培育土壤。《史记·孔子世家》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孔子为儿嬉戏,常俎豆,设礼容。”这句话不仅记载孔子小时候常喜欢做的事而且还表现出儿时的孔子对当时礼教文化深厚的鲁国的礼制文化的崇敬之感。而这种礼教文化扎根于孔子的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而服装作为这种礼教文化的最标志的符号,他当然会从小就认识到服饰文化的重要性。服装在孔子的眼里不仅仅抵御严寒的物品,更是可以作为礼教文化里 一个最为直观且必不可少的符号因素。所以这片礼教文化深厚的土壤培育且促进了孔子的服饰观的对礼制倾向性。再者,孔子还有着不同的社会角色。不管是平时闲于家中的孔子还是置身于朝堂之上的孔子,他的穿着装饰总是恰当得体,适时适事。孔子如此中规中矩的着衣风格当然与他有着多重身份的社会角色密不可分。作为老师的孔子在他的教学生涯中所教授的内容主要是“礼”与“仁”之道。所以为人师表的孔子他的职责就是为其学生传道,授业,解惑。而孔子被其门下无数弟子所崇敬,他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其门徒产生巨大影响。服装作为这种礼教文化最直观的符号其力量自然不容小觑,他通过服饰礼仪传播他所推崇的礼教文化。服装文化有着瑞物细无声的力量,他将礼教文化通过这种符号将礼教观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身。以此,来影响着他的众多弟子。他毕生的理想就是克己复礼,他以维护“周礼”为己任。儒家思想有着强烈的中庸色彩,这一点孔子通过对服饰方面的穿着态度也可体现出来也可通过孔子对学生子路的教导中所体现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文与质的解释本就含着中庸的思想,重文轻质视为史;重质轻文视为野,所强调的本就是二者均衡的关系。这种中庸思想是他多重社会角色作用之下所产生的,而这种观念思想其实是孔子中年时期才形成。从孔子的社会角色而言从不管是作为老师的孔子还是在朝为官的孔子不管是那种角色都会影响着他服饰观的形成。只有内外兼修,外文与内饰恰当配合,才能称之为真正的君子进而才能将这种无形的文化深入于思想之中渗透于社会制度层面,以此来实现他的远大理想抱负,达到其最终来拯救“礼坏乐崩”社会的目标。服装在孔子的眼中具有了无限的深度与广度,它具有了人们所看不到的内涵性,它作为古代社会是等级、德性的外在显现,是“君子”的标配,甚至“具有启发、陶冶人们性情,使人乐于为“仁”的内在功能。当然它又不不仅是古代人彰显身份价值与才能的重要“标识”它这种功能也存于因此现代。继而服饰便成为孔子礼乐之道传播的最佳物品,成为“礼”对“仁”的最直接的制度性回应,所以之前所提到的孔子的服饰观便有理可依。

二、“文质彬彬”衣着理念与TPO着装观念的关系

在中国的服装文化史上,先秦诸子之间意见相歧,观念相左,彼此争鸣,为我们演绎了那个时代不同文化相互碰撞之下所产生的优秀的思想,同时也为中国服饰文化拓展出相对多样性的格局。特别是儒学代表人物孔子以其独特的自身实践经历和独特的个人情怀和创新性儒家思想,为今后的衣冠王国的服饰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作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其在服饰方面的开创性思考也是前无古人的,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后无来者的。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华文化以其独具的魅力占领着一席之地,且其博大精精神的文化思想源远流长,拥有者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祭奠。而儒家思想更是贯穿于中国古代社会始终,对中国的社会历史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唐代诗人皮日休更是用“夫子之道久而弥光,远而弥芳;用之者昌,舍之则亡。昔否于周,今泰于唐,不然何被衮而垂裳,冕旒而王者哉!”这句话精辟的概括了孔子在中国古代社会的地位和价值作用。唐代正是因为采用了孔子的思想才有了空前的盛世景象。

即使唐朝的儒学思想的盛行在某种意义上决定了唐朝空前的繁荣景象,但是这与孔子的着装理念和TPO的观念又有何关系,先得介绍一下TPO着装观念。TPO是由三个字母的首字母组成单词,分别是:T代表时间:Time,P代表:地点Place,O代表:场合 Occasion,也有的指目的 Object。这个有三个单词首字母组成的简写单词它的含义是指:“着装应该与当时的时间所处的场合和地点相协调,是着装恰当性的体现”。[5]MR即日本男装协会,在1963提出了此项原则。这项原则的问世是作为此协会年度流行主题而提出的,它问世的目的是在日本国内确立男装的国际规范和标准,以提高国民整体形象。目前,TPO是国际上公认的一条穿衣原则,也是着装的基本要求。而这项被国际上公认的着装原则却与孔子提出的“质胜文则野,文盛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的文质彬彬的着装理念大同小异。都指在强调着装搭配要符合时间,地点,场合的需要,简言之就是着装要恰当得体。值得一提的是日本男装协会所提出的这项原则与孔子“文质彬彬”的着装原则观念提出的时间相差甚远。从空间上来看,孔子的儒学思想兴盛于唐朝,而唐代在中国历史上是最为鼎盛的王朝。如今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国际地位也随之提高,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文化,科技,历史等方方面面被国外许多地区许多学者高度关注,国内也越来越重视中国文化的传承与传播工作,实施各种推广措施,如在海外建立孔子学院。纵观历史,唐朝文化繁荣,综合国力强大,其文化传播对世界各国尤其是东亚各国形成了深刻的影响。

具体而言,唐朝时期的中国,有着发达的经济、繁荣的科技文化、海纳百川的包容性,是当时东亚地区中和国力最强的国家。而那时的日本仅仅是出于奴隶制的琉球小国,出于对唐朝繁荣盛世的景象的向往以及对唐朝博大精深文化的渴求,陆续派出遣唐使,以此为契机,学习与汲取唐朝文化,以用于本国的发展。渴望获取知识成为像唐朝一样强大的日本在那时频繁地派遣遣唐使赴唐,而这些遣唐使在当时的两国交流中充当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通过翻阅史料了解到完成这些重要使命的人被称之为留学僧,并且对“入唐八家”做了深入了解。由于留学僧入唐后,学习范围广,时间大都也较长,使得他们不仅有可能学习中国的佛教文化,而且还精研文学、法律、建筑、艺术、音乐、服饰等方面的专门文化,因此其归国后对日本的影响是多力面的,直到日本承和六年(838)成行的遣唐使,作为唐代中日使节往来的收尾之作。唐朝时期日本对唐代文化的高度崇拜,使得日本都唐代的各种文化都有着效仿之风。查阅史料就可从中可见一斑,对于服装形制上效仿自然不必多提,那么对于着装思想方面的思想学习又怎能避的开呢。这又回到了我之前所说的,任何思想观念的形成都不是凭空产生的,它就是经过时间,空间打磨后发酵 而成的。也许,我们不得不承认,早在日本男装协会提出TPO着装理念之前,孔子的文质彬彬的着衣理念早就已经成为日本许多所了解接受。只是有些文化或是束之高阁因太珍贵而从未打开或是太过平常从未觉得有何珍贵。也许,作为中华儿女我应该感到无比骄傲,因为我所出生生活的国度它有着无尽的历史文化有着挖掘不完的宝藏,可同时我又有着一丝的不安,我担忧那些本该属于自己国土的历史文化,会因为这片土地上生活的那些粗心的人们都丢失。所以,文化的传承是至关重要的。那些优秀是文化思想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消退它原有的光彩,反而它会随着时间的增加而成长以另一种新的形式或名字出现在我们面前,历久弥新却从不是光彩。不论是孔子“文质彬彬”的着装理念还是TPO着装理念,都旨在为人们传达一种恰当的着装理念。我们很难确定说谁是谁的发展,可有一点是肯定的它们被提出于不同的时间,却在空间都在为人们规范一种着衣态度,为人们提供一种更好的生活方式。

三、学习孔子的服饰观当代意义

如今的中国国富民强,比起古代唐朝更加昌盛。随着综合国力的提高我们更加在全球范围内站的脚,更加具有话语权。全世界的各个国家,各个名族更加愿意听中国的故事,学习中国的文化,与中国人们共同发展。文化复兴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题,为何要进行文化复兴,应该怎样复兴成了我们这样一带每个人都要思考的命题,我们迫切解决与执行。

从时代使命的角度出发,学习孔子的服饰观便有了时代价值与意义。我们强调的文化复兴,复兴的是那些优秀的传统文化,这些文化给于了我们宝贵的经验和一些人生启迪;指引我们着我们前进的道路,为的是让人民让国家有着更好的发展。近几年我们国家在全世界跟多的地方创办了孔子学院,将孔老夫子的儒学思想,这个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的精髓讲更多的人。孔子文质彬彬的着装观念同样在当今社会受用,这一点我们可从TPO着装理念就可印证,既然如此我们就更应该取其精华深入学习这一着装观念。在物质资料极大丰富的今天,我们拥有比以往更加琳琅满目的商场,五花八门的服装。多远文化的碰撞之下,我们有了更加多样化的穿着风格。TPO着装原则或许仅仅只是告诉了你什么样的场合穿什么样的服饰,但它似乎难以回答场合之外又该怎样穿着呢。为什么要学习孔子的着装观念,我想孔夫子的观念不仅仅是一套空泛的标准,他有一条无形的精神纽带贯穿于观念之中,那就是对君子品格的向往。他所给与我们一种着衣观念,更是一种面对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的一种正向价值观。

参考文献

[1]王水照.传世藏书.集库.总集7-12全唐文1-6[M].海口: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第5747页

[2]中国古典文化大成·古典著作卷一古文观止,学苑音像出版社,2001

[3](北宋)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C].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05

[4]北方美术-《中国服饰观念与中国哲学》-2000

[5]《女孩子正式场合怎样着装,早晚要学的》

[6]半田晴久(深见东州),《日本入宋僧研究——以日本汉文史料为中心》,浙江大学,2006

[7]王心喜,《日本“遣隋使”简论》,杭州教育学院学报,1997年01期

[8]钟萍,蔡梓成,《日本遣唐使的影响》,合作经济与科技,2017

[9]蔡子谔,《孔子“文质彬彬”的服饰美学思想》.河北:邯郸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论文作者:姜雅娴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1月4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29

标签:;  ;  ;  ;  ;  ;  ;  ;  

文质彬彬的孔子服饰观的当代意义论文_姜雅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