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束化护理干预对降低急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风险的效果观察论文_瞿丽娟

张家港广和中西医结合医院急诊科 江苏 张家港 215633

【摘要】目的 探讨在急危重症病人院内转运过程中集束化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92例接受院内转运的急危重症患者分组,于转运途中给予常规护理与集束化护理干预,观察院内转运途中2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转运途中接受集束化护理进行干预的研究组患者,途中并发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3.04%,相较于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63.04%)明显降低,P<0.05。结论 通过集束化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避免因急救设备与急救物品配备不足或各科室部门工作协助不到位等因素引起的不良事件,有效确保患者生命安全,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集束化护理;急危重症;院内转运风险

[中图分类号] R746.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2-5018(2016)04-325-01

急危重症病人的院内转运是临床急诊抢救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临床有数据记载,约有70.0%左右急危重症患者在转运过程中或检查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状,且有较高的致死率,患者致死率也比平常普通患者高9.5%左右[1]。集束化护理是近年来应用于临床急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的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可以为急危重症患者转运治疗过程中提供一系列合理、有效、安全的干预护理。本文为探讨在急危重症病人院内转运过程中集束化护理的应用价值,对2015-01至2015-12期间本院收治的院内转运的92例急危重症患者进行研究,现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01至2015-12期间本院收治的院内转运的92例急危重症患者进行研究,排除精神类疾病与心肺骤停并接受心肺复苏治疗患者。男62例,女30例,患者年龄13~91岁,平均(47.38±8.64)岁,其中12例患者为急性心肌梗死,2例患者为急性呼吸衰竭,9例患者为急性左心衰竭,32例患者为急性脑卒中,19例患者为急性颅脑损伤,16例患者为急性多发伤,2例消化道出血伴休克。患者临床APACHE-Ⅱ评分一般为14分~30分,平均为(22.81±7.75)分。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组46例患者,对比2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及APACHE-Ⅱ评分等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46例急危重症病人院内转运过程中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46例急危重症病人院内转运途中给予病患集束化护理干预,具体干预内容包括:⑴转运途中专用急救箱及急救设施的规范管理:病患转运途中往往增加急救仪器的不稳定性,使病患转运过程中急救风险性增加,且院内转运急救设备、物品的准备通常依据医护人员的转运经验进行临时准备,极易并发与急救设备、物品相关的不良事件。所以,在转运急救过程中设置专用急救箱,对急救的应急箱及急救设备进行规范管理,尽可能的杜绝转运途中因急救设备、物品的不足引起不必要的不良事件加重患者病情,保证转运患者安全。⑵临床急危重症病人安全转运与转运医护人员对转运潜在风险的认知、评估以及对转运途中出现的危险情况的急救处理与护理之间存在密切联系。临床急危重症的院内转运不仅要求转运医护人员掌握常见急危重症的急救措施,熟知常用急救设备及急救药物的使用方式,同时要求转运人员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与敏锐的观察力以及灵敏的应急能力。所以,一般情况转运人员不采用临床护理经验、应急能力与急救技术、技巧尚存在缺陷的低年资年轻护士,多采用护理经验丰富、经过规范培训并掌握完整急救技能、具备良好应急能力的护理人员承担急危重症病人的转运工作,以降低转运途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转运过程中急危重症病人的安全情况。⑶急危重症病人转运途中患者的机体循环、神经中枢系统以及患者呼吸、心率情况的改变会增加院内转运途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的风险,所以,转运途中要重点观察患者心率、脉搏、意识以及呼吸、血压等体征变化情况,保证护士在转运途中可以实时观察病人面部及监护设备的屏幕,以便其可以持续掌握患者病情变化情况。⑷转运过程中病人合作情况及心理状态等情况对自身病情发展有较大的影响,而院内转运往往忽视对急危重症病人心理情况的护理,使很多病患转运途中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病情恶化,使其不能安全转运至目的地。所以,应该关注对院内转运病人心理方面的护理,尽量消除减少患者烦躁、不安、坠床以及自行拔管等情况的发生。针对意识清醒患者,向其讲明转运原因、目的、转运路程等情况,指导患者如何配合医护转运期间救治工作,同时告知患者转运途中监测设备、急救物品等一应准备充足,在提高病患安全感的同时,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⑸院内转运涉及到治疗室、手术室以及检查室等多个部门、科室,需要临床各部门配合的同时,还需要后勤部门的支持协助才能确保急诊“绿色通道”通畅。因此,转运患者前,应做好各部门科室联系工作,通知目的地医护人员做好接收工作,转运中正确应用绿色通道识别卡,优先完成对转运患者进行检查与治疗。⑹在患者成功安全转运至目的地后与目的地医护人员做好病情交接工作,详细填写交接记录单,避免漏项,同时核查交接项目,确保患者安全。

观察院内转运途中2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不良事件主要包括心肺骤停、活动性出血症状加剧、血氧饱和度降低、呼吸、心率加快等临床症状方面以及人工气道阻塞、移位、脱落、引流管脱落、静脉通道脱落或输液不畅等与管道相关不良事件,同时包括急救设备、物品准备不充足,出现电量不够、设备故障、氧气配备不足以及协助工作不到位出现转运延时等情况,均为转运途中不良事件。

1.3 数据处理

SPSS20.0统计分析数据,患者年龄、APACHE-Ⅱ评分以x±`s表示,不良事件发生率以%表示,卡方检验比较,p<0.05,具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由表1提供数据得知,对照组患者在院内转运途中接受常规护理后,患者在临床症状方面、引流管脱落、静脉通道脱落等与管道相关、急救设备、物品以及各科室部门协助工作等各方面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3.04%、8.70%、21.74%、19.57%,总体发生率为63.04%。而转运途中接受集束化护理干预的研究组患者各项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分别为8.40%、0.00%、2.17%、2.17%,总体发生率为13.04%,可见对照组患者转运途中各项不良事件发生率(63.04%)显著高于对照组(13.04%),P<0.05。

3.讨论

虽然急危重症病人院内转运一般耗时较短,但仍存在病情急剧变化、静脉通道、引流管、气管插管等各方面松脱现象以及内脏出血、供氧不足等多种不良事件风险,危及患者生命安全。临床有研究显示,引起急危重症病人院内转运途中并发不良事件的因素主要包括患者自身因素以及医护紧急情况处理因素、急救设备物品因素3各方面,患者自身心理状态给临床转运急救带来不利影响的同时,加之转运人员专业急救技能掌握不到位、急救人员护理经验不足或对转运流程不熟悉造成转运不及时,或在急救设备与急救物品配备不足情况下转运急危重症患者,严重危及患者生命[2]。集束化护理是将整体、全面的一系列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转运过程中护送、检查、监护及治疗过程中,降低转运途中不良事件发生的风险,确保迅速、安全的完成院内急危重症病人的转运,最大程度确保急危重症患者的生命安全。

本文研究显示,相较于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转运途中接受集束化护理进行干预的研究组患者,途中并发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3.04%,相较于对照组(63.04%)明显减少,可见集束化护理有效减少急危重症病人的并发症发生率,效果显著。同时从表1数据得知,研究组患者途中并发心肺系统、呼吸系统等临床症状不良事件发生率虽有所下降,但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但在医护紧急情况处理、急救设备物品以及各科室部门工作协助等情况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

可见通过集束化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避免因急救设备与急救物品配备不足或各科室部门工作协助不到位等因素引起的不良事件,有效确保患者生命安全,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刘文文,古满平,罗晓庆等.集束化护理干预对降低急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风险的效果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5,(22):3389-3391.

[2]陈丹丹,王伟.危重症患者心理干预的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15):1858-1860.

论文作者:瞿丽娟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8

标签:;  ;  ;  ;  ;  ;  ;  ;  

集束化护理干预对降低急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风险的效果观察论文_瞿丽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