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论文_钟昌明

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论文_钟昌明

四川省宜宾市宜宾县合什镇初级中学校 钟昌明

【摘 要】初中生物新课程教学强调面向全体学生,倡导 探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学 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培养能力;提高素质

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在一种好奇心驱使下,以问题为导向, 通过类似于科学家探究性活动的方式获取科学知识,并在此过 程中学会科学的方法和技能、科学的思维方式,形成科学观点、 树立科学精神的一种十分丰富的学习活动。引导并组织学生进 行探究性学习是中学生学习生命科学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方式, 也是真正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下面是个 人对人教版生物新教材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的几点做法。

一、探究性学习的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初中学生正值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好奇心强,比较好动,但学习较盲目,一般对直观的事物和现象感兴趣,所以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结合本节课的内容设置适当 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创设情境既可以用于一节课的导言、 开篇,也可以用于各个新知识点的引入,因为教师为学生提供 的这些丰富的感性材料和手段,可以让学生得到一种直观的体 验和感悟,利于接受新知识。情境可分多种:如直观情境,教 师可通过出示实物、标本、模型、图文资料、投影或录像以及 多媒体,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获得知识。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 但必须做到科学、适度。具体说要遵循难度适宜、因材而异、 简洁明确、把握时机四个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 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兴趣。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师事先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充分的条件,如实物、实验器材、资料、相关的媒介。同时还要向学生介绍一些操作、 使用、活动的方法,然后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调查、查阅 资料、上网等途径收集信息,获得知识。探究的过程可以是由 分别的、独立的个体完成,如:在植物细胞吸水原理的演示实 验;也可以因实际问题的需要将学生分成必要的几个组,如: 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活动。

二、探究性学习在教学中的应用

1.转变课堂观念,重视过程探索式教学

长期以来,许多教师已经形成了一套以传授知识为核心的观念体系和行为模式,不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不注意培养学 生的交流合作能力。若不转变传统的课堂观念,将无助于学生 的探究性学习。在生物教学中本人经常反思、调整自己的行为,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例如,把结论式教学变为过程探索式 教学,从而培养学生不断地探求新知识的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初一“植物” 部分中“种子萌发所需的外界条件”实验,在教学前一周,学生 在教师的指导下阅读有关内容,并把学生分组,在家中用不同 的种子,如:南瓜、水稻、茶树种子等进行实验,教师则指导 他们如何进行观察和记录,并把每天的观察和记录结果汇总报 告给老师。最后出现了不同的结果,如:有的种子根本就没有萌发;有的发霉并腐烂;有的产生酒味儿;有的萌发后幼苗又 很快死亡等。对这些失败组之所以失败的原因,教师不要直接 告诉学生答案,而是有意详细询问其实验过程,学生在询问中 领会到失败的原因所在。另外还要求他们将失败的实验过程及 原因分析也详细地记录在案。通过这一探究性实验,对成功组 的学生而言,他们获得了成功的经验,增强了学习自信心和成 就感;而对于失败组来说,他们失败的经历同样也在全体同学 中受到重视,甚至可以指导农业生产,更具实用价值。教师则 鼓励他们在今后实验中继续努力,争取成功。同样也增强了他 们学习的自信心,而不会产生不如别人的悲观想法,反而会成 为他们前进的动力。通过这样的自主的探究性学习活动,使学 生亲身体会了生物学原来如此有趣,同时也学习到科学的发现 过程,而且无论成败都深得体会。

2.充分挖掘教材因素,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现行新教材重视科学研究过程的内容,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引导学生学会探究,学会研究。例如,光合 作用的发现过程,书本介绍了普里斯特利发现植物可以更新空 气,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他的实验是怎么做的?给你提供相关 的器材,请你设计一个试验,证明植物可以更新空气。另外设 计一个实验证明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气体是氧气。通过引导学 生对其实验方法的科学性进行分析,引导学生纠正实验的不足 之处,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教材中类似的材料还有 很多。通过教师有意识的去挖掘,对培养学生严密的科学探究 精神和探究式的学习方法很有好处。

三、生物探究性学习的几个误区

人们在理解和实施探究式教学中容易出现偏差,形成一些 教学上的误区:误区一:对探究性学习的滥用和泛化。表现在 不深刻理会探究性学习的真谛而随意地给一些人们早已熟知的 教与学的形式贴上探究的标签。如:一堂课教师在台上讲得天 花乱坠、学生在台下听得昏昏欲睡的“一言堂”教学,由于有了 几个“为什么”,就变成了探究性学习。方式不仅不利于教师教 学水平的提高,更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误区二:对探究性 学习的神化。与上一误区相比,这是走入了另一个极端。探究 性学习很重要,但并不是万能的,也不是所有老师都应该追求 的单一的教学方法。要组织起有效的探究式学习活动,除了受 教师、学生和教学设施条件等因素制约以外,还与所学习的科 学知识内容有关。综上所述,科学探究能力是逐步学会的,不 可能一蹴而就,科学探究能力不是教会的,而是学会的,科学 探究的态度和科学精神也决非一朝一夕可以确立的。教师对此 应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并通过不断地对教学的反思和总结,真 正实现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

参考文献:

[1]何靖芳,探究活动在教师引导下“升值”——“问题的 解决”教学片段赏析[J].江西教育,2010 年 Z2 期

[2]王亮富.让交流成为科学课堂的亮点[J].科学课,2010 年 03 期

论文作者:钟昌明

论文发表刊物:《创新人才教育》2018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8

标签:;  ;  ;  ;  ;  ;  ;  ;  

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论文_钟昌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