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活动课的实施策略论文_王万青

浅谈初中数学活动课的实施策略论文_王万青

卢氏县基础教育教研室 王万青

摘要:数学活动课的目标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活动课要做到“动”的充分,“活”的高效,评价方式灵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综合与实践”以独立的板块纳入数学课程之中,人教版教材每一章末均添加了数学活动板块,教材内容更加注重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然而,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由于多数老师对课程标准的理念理解不透彻,再加上综合与实践部分中考涉及内容较少,可借鉴的资料几乎没有,让学生真正活动起来,费时较多,不好把握,不好操作,所以,对于数学活动课的教学,往往按照传统教学方式,把活动课上成了讲练课,甚至视而不见,束之高阁。

那么,数学活动课教学究竟应该如何实施呢?结合自己在主持的省级课题《初中数学活动课设计与实施策略研究》中开展的教学研究与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数学活动课体现在“动”的充分。数学活动课的特点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问题为中心,以活动为载体,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

首先,数学活动课的目标设置必须符合标准要求,必须符合数学活动课的特点,在认知方面的目标要体现自主性、活动性,情感方面的目标要体现求真、合作质疑,对数学学习充满好奇心,激发求知欲。比如《平面镶嵌》的数学活动的目标可确定为:1.在实验与探究的学习活动中,使学生了解平面镶嵌的含义,认识到正三角形、正四边形和正六边形可以镶嵌平面,并能理解其中的道理;2.通过探索多边形覆盖平面的条件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在活动中发展学生的观察猜想、归纳及动手操作的能力;3.通过现实情境,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经历对平面镶嵌条件的探索活动,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建立良好的自信心。这样的目标设定,就体现了数学活动课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探索,在体验中感悟、反思、提升的教学理念。

其次,数学活动课必须让学生有充分的活动。数学活动不仅是一个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过程,更是一个学习创造的过程,所以学生的活动方式老师不要有过死的限制,要尊重学生的选择,要给学生的个性发展留下空间,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发挥其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引导,而不是放任自流。当学生在活动中遇到因难时,教师要适当点拨,但不能直接把结论告诉学生,让学生在活动中不断发现问题,引发深层次的思考,得出重要结论。比如,上述的活动课中,如果不让学生亲自参与拼图,在老师的引导下,完全可以”掌握”

平面镶嵌的原理和方法,但这种掌握是一种“死"的知识的掌握,形不成自己的能力,感受不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而当课堂上安排学生自己想办法用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正六边形、正五边形进行平面镶嵌的时候,学生会在活动中体会为什么用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正六边形能进行平面镶嵌,而正五边形完不成平面镶嵌,从而自己总结得出结论,用一种正多边形能完成平面镶嵌的图形必须满足一个内角是360度的约数.再让学生用几个形状、大小相同的任意三角形试试能不能镶嵌成一个平面图案,用几个形状大小相同的任意四边形能不能镶嵌成个平面图案,活动难度进一步加大,学生需要先思考再动手操作,在历尽困难完成平面镶嵌后,学生不仅获得了成功后的喜悦,更理解了平面镶嵌的条件。而当老师给出在边长相等的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正六边形中选取两种图形进行平面镶嵌时,学生已是满怀信心地边思考边尝试,兴趣盎然,这样的设计让学生在充分的活动后获得的知识,是学生实践的体验,学生实实在在地感觉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体会知识的发生和形成过程,体现了数学活动课目标的设置与活动过程的一致性,体现了活动之间的层次性与衔接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数学活动课体现在“活”的高效。在实践,亲身体验的基础上,要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要让学生的活动方式活起来,要让作业设计活起来,让学生的活动高效,成果明显,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首先,要让思维活起来。数学活动课活动是载体,是手段,但不是最终目标,所以,每一个活动的设置,都要有明确的目标,而不是为活动而活动。比如《图形中的规律》一节课,首先展示图形,让学生根据图形的变化寻找规律,在学生自己通过活动发现并归纳规律之后,老师可以反过来给出规律让学生动手摆图形,通过这一活动,让学生深刻体会规律的由来,体现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归纳规律,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解决问题,体现由形到数的数学思想。总结规律,再由数到形的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可逆思维、发散思维等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挖掘活动所隐含的数学思想和原理。

其次,要让学生的活动方式活起来。学生的活动方式由活动的素材决定,不仅体现在动手操作,还可以体现在思维的活动。不仅可以有自己独立活动,还可以有小组合作活动。比如在找图形中的规律时,首先由学生独立探索,然后小组交流合作的方法,会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发散思维,体会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方法。在由规律拼图形时,仍然独立完成,让学生经历由特殊到一般的逆向思维过程,和拼图方案的不断调整的过程,体验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喜悦。而在《平面镶嵌》一节课中,让学生按照要求完成平面镶嵌时可以让同桌两个同学结合,不仅可以节约材料,还可以形成思维碰撞,最后再让学生展示作品,在欣赏借鉴其他同学的拼法的同时,结合自己的方法引发数学的思考,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数学活动课还要让作业设计活起来。数学活动课不是讲练课,作业设计应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情意的共同发展,改变传统教学中形式单一的作业方式,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多形式、多需求的设计开放性作业,拓展作业的内涵,充分挖掘各种教学资源,体现学生的主动探究,积极思考的良好数学品质。比如在《图形的规律》一节课可以设计开放性实践作业:“请你用火柴棒拼成有规律的图案,并能利用规律表达第n个图形中火柴棒的个数”;在《平面镶嵌》一节课中可以设计开放性实践作业:“我们学校正在改造的餐厅地板上想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正多边形的地砖来镶嵌,现向大家征集方案,请小组合作没计几种,看能否被学校采纳”。这样的作业设计,把学生的活动延伸到课外,学生感到有兴趣,愿意去努力完成,真正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真正体会知识的力量。

三、数学活动课体现在评价方式的灵活。数学活动课的评价对于落实新课程理念,让学生通过活动经历“成功”或“失败”的过程,体验知识的发生、发展,积累经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

数学活动课的评价重在过程性评价,突出评价的全面性。不仅仅体现在知识的灵活应用,还体现在:观察能力,通过观察,理解该现象是用来说明什么和怎样说明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根据所给材料,依据所学知识,能适当选取材料的操作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根据获得的数据,结合所学的知识,能够进行分析处理获得有用信息,进行归纳、整理的能力;创新能力,结合已有的知识,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对实验进行大胆创新的能力。还包括学生的参与态度和热情与他人合作的能力、意志毅力等等。通过对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各种能力的综合评价,可以让学生认识自我,获得成功感,发扬优势,弥补不足,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另外,数学活动课的评价方式不仅可以是老师评价,还可以让学生互相评价,更可以让学生通过和同伴合作,通过和同伴比较,对自己的各种能力进行自我评价。当数学活动课形成学生的作品时,要通过展示学生的作品,让学生互相欣赏借鉴,获得来自同学们的评价,让学生感到自豪感和成就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课题编号:JCJYC19031212

课题名称:《初中数学活动课设计与实施策略探究》

论文作者:王万青

论文发表刊物:《现代中小学教育》2020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17

标签:;  ;  ;  ;  ;  ;  ;  ;  

浅谈初中数学活动课的实施策略论文_王万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