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数学开放课堂的支撑体系_数学论文

论小学数学开放课堂的支撑体系_数学论文

试论小学数学开放式课堂的支持系统,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开放式论文,小学数学论文,试论论文,支持系统论文,课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小学数学开放性教学是指在开放的课堂教学目标和开放的教学环境下,借用现实的、 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采用开放的教学组织形式、自主活泼的教学方式和积极有效的评 价方法而进行的最终使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得到全面、和谐发展的一 种教学。

实施开放式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保证目标系统、资源系统、环境系统和评价 系统等子系统的充分开放,真正激活,才能撑起小学数学开放式的课堂。

一、目标系统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它对教学起着导向的作用。开放性的课堂首先要有开放 性的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的全面性

制定开放性教学目标,既要有基础性目标,确保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落实;又要有 弹性目标,以激发学生内在的潜能。同时还要有发展性领域方面的目标内容,注重学生 获取知识的过程、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获取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以及对数学学习的态度, 即教学要着眼于学生的综合发展。

2.教学目标要充分关注学生

坚持“以人为本”,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制定教学目标是开放性课堂的基本要求。

首先要关注学生的“能力起点”。它包括学习基础、学习方式、学习需求,它们是目 标确定的重要来源和依据,又是实现目标的必要条件。确定学习目标时,可以考虑两个 方面:一是学生目前的状况与理想常模之间存在的共性差异,并据此提出一般的学习起 点、向理想常模逼近的体验程序以及可达到的学习成果要求;二是学生的个性化差异, 并据此对学习起点、向理想常模的体验型程序及可达到的学习成果要求等作出可供学生 自主选择的差异性处理。

例如在教学“年、月、日”时,当师生研讨了哪些年份是365天,哪些年份是366天, 为什么会差一天,哪些月是大月小月之后,一学生突然问,书上写了公历年份是4的倍 数的是闰年,而当公历年份是整百数时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这是为什么?由于教 师对学生的“能力起点”早有准备,当场对“天体运动”进行媒体演示和解释,学生知 道了其所以然。

其次要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和未来生活的需要。学生是一个“小社会”人,已有 的生活经历使他们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体验,如果把学生的学习置于丰富的日常生 活情境中,则不但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与思维积极性的激发,而且也有助于学生发现问 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操作时做到:(1)分析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中蕴涵着哪些科 学原理,并按教育的需要进行筛选;(2)思考怎样引导学生发现并理解生活情境中蕴涵 的科学原理,并确定体验性目标的要素构成;(3)思考怎样引导学生将学习成果运用于 生活实践,并实现体验性目标与结果性目标的统一。

二、资源系统

开放性数学课堂需要教学资源的开放,保证开放性教学目标的实现。

一是提供开放性的学习材料。学生眼中的数学是直观的、具体的、多姿多彩的。在培 养学生对信息选择、加工、处理能力等方面呈现一些需要对已知条件进行删除或补充的 学习材料;在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方面呈现具有多种问题解决策 略、问题的结果具有多样性的学习材料,促进学生思考力水平的提高。

例如,小明要去买铝合金薄片包一张直径是80厘米的圆桌的边,但是对圆桌需要多长 的薄片拿不定主意。学生几乎忘记自己在上数学课,他们思索、讨论,明白了解决“圆 桌所需薄片的长度”,就是求圆的周长。“如何求圆的周长?”“圆的周长与圆的什么 有关?”学生学习的兴趣、探究的欲望一下子被激发起来了。鲜活的资源,为成功的学 习、探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是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通过实物、文字、声音、图片等形式把鲜活的学习材料 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 学习效益。

三是充分利用人力资源。无论哪一年龄的学生在掌握知识的深度和速度,以及应用知 识的能力等各方面都存在个体差异。这种差异可以通过构建学习共同体来弥补。将全班 学生根据“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分成若干个小组,采用小组学习或合作学习的 方式,使学习困难的学生有更多的参与机会,并在组内学生的交流互动或优秀学生的示 范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掌握知识的速度;而学习优秀的学生也有更多的机会在组 内显露自己的才华,发挥自己在互助学习中的作用。由于开放式学习在时空上是开放的 ,学习不局限于课堂,还将延伸到课外、家庭、社区等,技术人员、专家、企业家等都 是学习的伙伴和导师,都可以成为学习的人力资源。

三、环境系统

教学环境是一个由多种要素构成的复杂的整体系统,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认知、情感 和行为产生着潜在的影响,对教学活动的进程和效果施加着系统的干预。为了最大限度 地发挥教学环境的正向功能和降低负向功能,保证开放式数学课堂的构建,特别需要形 成下面两个教学环境:

1.和谐的人际心理环境

课堂教学就是通过师生、生生的多边互动沟通理解,不断生成,不断构建的。要使课 堂信息得到有效传递,使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水平得到充分的发挥,必须创设宽松、和谐 、民主的课堂气氛,维持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创造出情意共鸣,信息传递和反馈畅 通,思维活跃,创新精神涌动的和谐环境。课堂用语的亲切、人情化对培养学生敢说、 敢疑的学习个性,很有作用。只要与学习有关的问题都可以大胆地阐述、咨询、质疑、 辩论,精彩之处都应赢得师生的掌声,即使出错甚至荒唐,也不求全责备。这种融洽的 师生关系,如清风拂面,甘露润心,学生的思维活力会大大增强,各种能力会得到充分 发展。

2.自主的学习环境

实验表明学生自主有效的学习时间占整个课堂教学活动时间的三分之二时学生的学习 成效较高,学生的发展性目标可以得到有效的落实。教师要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 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看书、实验操作、小组讨论、自己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掌握 解决问题的办法,获得情感体验。

教师要拓宽学习环境,不但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带学生走出教室进行学习,如小统计 、简单的测量、图形的认识等,而且还要善于设计一些活动课程,组织学生进行小课题 研究(或项目学习),在活动中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究 能力。

四、评价系统

构建开放式的课堂需要有开放性的评价机制。开放性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一方面使学 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通过评价激发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主动探索 知识的意识和能力。

1.评价主体的多元性。作为开放式课堂的教学评价不单单局限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应当有学生的自我评价,在反思中成长发展;还要有生生之间的评价,彼此欣赏、鼓励 ,相互帮助;还有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肯定、质疑、甚至批判。只有这样,才能 充分激活具有不同指向的两个主体(学生与教师),有利于营造开放性的课堂气氛,实现 开放性的教学目标。

2.评价方法的多样性。可以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可以把绝对评价与相对评 价相结合,既关注学生的现有状态,又要关注学生的原有状态,用发展的“尺子”去衡 量、评价学生。将结果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不但关注学的怎样,而且关注如何 去学习。

3.评价内容的丰富性。包括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对技能的形成度;学生对学习 活动的参与状态。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能不能从数学的角度去提出问题和理解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没有创新的思想;对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否具有多样性;对多种 策略有没有优化的意识;与他人合作的意识是否强烈;能否比较清楚地表达和交流解决 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还包括教师对学习材料的组织是否具有现实性、趣味性和开放性; 对学习材料的呈现,媒体选择是否合适,呈现时机是否恰当;对学习方式的确定是否有 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积极性是否得到充分调动;引导学生进行高认知学习的方法是 否有效;对学生是否进行积极有效的、个性化的评价等等。

标签:;  ;  ;  ;  ;  ;  

论小学数学开放课堂的支撑体系_数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