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好努力控制宽带业务_刘永好论文

刘永好努力控制宽带业务_刘永好论文

刘永好争霸宽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刘永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涉足宽带

1999年,35岁的高岩分别给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等3家川内上市公司老板各写了一封信:寻求新的资金。

此时,这位1985年毕业于长春一家院校、后来又拿到经济管理硕士的小伙子创立的四川科讯多媒体有限责任公司已生存6年多,不好不坏。当初投入100多万,一年后年销售额200多万。如果照这样发展下去,或者高岩永远会只是成都IT业的一个小老板:“公司10多个人,生产场地10多平方米。公司开发的业务也鲜有人知:有线电视寻址收费系统,但产品研发、市场推广周期长,我没有那么多钱。”不甘心的他按照商业计划书的形式写了3封寻求投资的信。

“说实话,当时我连刘永好是做什么都不清楚,只知道他是大老板,有钱。”高岩认真地说。

于是从2000年4月开始,高岩仍是科讯公司总经理,但只占24%的股份,大老板换成了刘永好。另一个变化是,高岩手头上有了千万可以支配的资金,手下统领着150号人,有着2000多平方米的生产基地,成为新希望集团进军IT的一把尖刀。这好像是一个硅谷众多风险投资故事的一个翻版。

但这不是偶然,“后来我才了解到,从1999年10月开始,新希望就开始酝酿科技板块,大约经过6个月的谈判,双方的协议就正式敲定了。”

这是高岩日前在新希望豪华的会所首次向记者抖出的他的“身世”。这条消息告诉我们,刘永好已经洗脚上岸,按刘自己的话说,“过去穿草鞋,现在穿皮鞋打领带”。当年的“饲料大王”,已经摇身一变为“投资家刘永好”。

作为国内最早一批进入有线电视的科讯,则成了刘永好的一个抢占IT制高点的棋子。

在网络低迷的今天,崭露头角的宽带网,让这位“饲料大王”眼睛发亮,他开始向这一领域发起了猛攻,但投资手法已与从前大不相同。日前,刘永好在与记者交谈时这样评判自己:“饲料业是我们一步步用家族式做大的,现在进入了我们不熟悉的风险较大的高科技产业,我们改变了过去完全由自己投资把它做大的思路,尽可能做资本运营。”他强调,“在这个领域,我们做的是战略投资。”

要做就做大

一直是小老板的高岩,原本没想过把公司做得太大,他说,“尽管刘永好总裁一再表示,他再投资科讯5000万元也没有问题,但我不想把公司一开始就做得太大,太大会稀释我的股份,从而影响公司运作的发展。”去年四川科讯重组后,资本金525万元,其中新希望投入现金399万元,占股76%;高岩原来的公司资产折合126万元,占股24%。

但对于定位为“有线宽带产品提供商”的四川科讯来说,要在竞争激烈的宽带市场挖到金矿,仅有资本是不够的,它必须走一条纵向发展和横向整合的路子,即通过收购、重组,迅速做大,才能抵抗风浪。当然这也正是刘永好收购科讯的用意所在。

高岩做的第一个项目就是收购630厂。作为国内三大电视设备厂之一的国营成都电视设备厂(630厂)有线分厂被高岩瞄上。“作为国有企业,它的技术流失已经有些问题了,但我们看重的是它的品牌和销售网络。”而对于630厂来说,也由于资金投入不足、负债等问题,更准备把有效的资产拿出来分兵突围。对这一切,高岩当然看在眼里。他便悄悄发力,采取迂回收购的办法:先把该分厂的生产副厂长、财务副厂长全部挖到了科讯。

今年2月16日,双方终于坐到一起签署协议:“把630厂有线电视分厂的有效的资产剥离出来,把它的品牌、技术、市场资源折合成股份占股15%;而对于存货、设备则采用现金1000多万元买断。”这样四川科讯未费力气,股本金盘子从525万元扩大到3000万元,翻了6倍。

如虎添翼

6月6日,在成都业界颇具实力的两家IT民营企业锦天和迎顺双双加盟科讯。

“天上一颗星,地上一张网”。成都很少有人知道,有线宽带最早是从卫星开始的,成都就有这样一家玩卫星技术的研究所———锦江电机厂电视设计所。前几年,正是该所与成都一家企业合作开发出锦天数字机顶盒。

1999年,一位老板慕名而来,投资250万元成立了成都锦天数字技术有线公司,开始数字卫星接收器的开发生产,锦江厂电视设计所所长陈文英就作为公司总经理。

“我已经盯了它们三年了。因为锦天有两样东西非常吸引我:一是稳定的核心团队,该团队中硬件有3人,软件有3人,结构有2人,这8个人组成的核心团队,拥有国内最早研发数字卫星接收技术的人才,骨干员工有多次赴日本松下、日立公司深造的背景。二是以技术见长的锦天,其数字卫星接收器产品出口,与中央电视台就卫星直播方面也有合作,市场可以保证。”高岩说。

此时的高岩已非当日的高岩。“我们刚重组完630厂,就着手整合锦天公司。科讯目标非常清楚,70%整合人才,30%才是资产;现金买断资产,股权吸收高层管理者、技术人员。”

紧接着,科讯又一鼓作气收购了成都迎顺电子有限公司。迎顺拥有“有线电视加解扰收费管理系统”、“水电气抄收系统”等3项领先全国的技术。双方的产品刚好互补:科讯的产品是射频加解扰;迎顺的产品是视频加解扰,两个合起来就完美地组成了有线电视寻址系统。这样科讯就可以成为国内最具实力的企业之一。

迎顺由毕业于电子科大的冷晓宇掌舵,创业已经5年。今年初,科讯、迎顺本身就有1万多套解扰器的合作基础。几乎没费什么功夫,同样的“现金+股权”折算方式就把迎顺纳入了四川科讯的版图当中。

两家实力公司为何向新希望投怀送抱?迎顺老总冷晓宇称,整合后会有更好的发展机会。虽然双方不愿透露股权各占多少、具体的重组资金为多少,但业界人士分析,有科讯老总高岩股权占公司24%的先例,显然这两位老总的回报不会太低。相信两人会有一个“合乎身价”的持股比例。

据了解,除人才、技术外,两家民企未来的商机也让新希望看好。迎顺在哈尔滨、贵阳、南宁、乌鲁木齐等地都有销售办事处。而广电总局有个“十五”规划,从数字卫星电视的开通、村村通工程的规划、远程教育网的建立到直播卫星的开通,为数字卫星接收机和有线电视产业提供了巨大的商机。高岩此番闪电重组颇有前景的业界民企,可谓是强强联手。在宽带网络和有线电视产业迅速崛起恐怕是刘永好最重要的动机。

进军创业板

短短一年时间、几次重组之后,四川科讯的股本快速增长至此前的10倍。有知情人估计,加上无形资产,科讯的资产估计达5000万元左右。年底销售额将有望超过亿元。

刘永好现在再也不用掩饰其资本运营的“雄心”。6月6日,刘永好首次向新闻界披露,“四川科讯2年内在国内二板上市。”这是他公开了给高岩制定的目标。“按照2年上市的时间表,到明年中旬,科讯将要进入辅导期。现在的重点,就是发展业务,尽快做大规模。”

高岩急切的希望是,“下半年将引进两家有国际背景的战略投资者,快速引进国际化人才。”另外,高岩宣布,目前正着手在深圳再建一个研发基地,准备在越南河内市建立一个3万户规模的有线电视实验网,此外,还有东南亚、中东、南非。“尽快使有新希望饲料的地方,都能看到科讯的产品。”高岩满怀信心地说。作为战略投资者,刘永好把他的科技板块看做是一个投资的平台。他用资本这个神奇魔杖,点到哪里哪里就出现躁动。6月6日那天,刘永好向新闻界宣示他在高科技方面的投资宣言:“以前经营饲料是一分钱一分钱地挣,经营品牌

是一毛钱一毛钱地挣,而资本运营可以一块钱一块钱地挣。”

战略投资家?

今年2月,科讯重组630厂后,记者曾与刘永好谈了一个话题:刘永好转型。

刘永好说,“信息产业迅速发展的格局已形成,并将带动传统产业的发展。我们对信息产业如果不研究、不介入,就有可能落伍。但我们不太熟悉这个产业,我们做的是战略投资。”随着刘永好的转型,刘完全改变了过去的投资策略,在进入IT领域开始实行经营者持股计划,形成了一种新的共同体,联想刘氏家族多年来在传统产业的独资经营模式,这也许是刘氏的家族经营向新经济的让步。

刘永好如是评价他与新经济的结盟方式:“如高岩的股份从过去的100%缩小到24%,看起来是小了;另一方面,我们对他迅速注资,注入2000万,这就不同了,我委托他全权经营管理。由于他是主要投资者、股东、经营者,又有优秀的人才团队,采用这种多元持股方式(我们持股一部分、创业者持股一部分、并购企业持股一部分,另外预留10%给高级技术管理人员作为期权),他们肯定希望把事情做大,让他们去管。我相信他们会做得比我们好得多,我只给他们资金的支持,品牌的支持。实际上这部分一旦失败,对我没有太大的影响,因为投资是有限的;如果成功,就会带来较大的投资收益,形成了一个新的产业。我的资产也要有进有出。今后的投资,也可以采取这种整合资源的方式。”记者感觉,新希望有可能变成投资性的公司。

刘永好为自己的产业板块设计了一个飞机的形象:新希望的总部是这架飞机的头,确定方向和实施决策;饲料业是这架飞机的身子,基础夯实了,要起飞,就要装上翅膀;飞机的两翼就是金融和房地产业。而正在踏入的高科技领域显然是尾翼。联想到刘永好巨资投入房地产业、作为第一大股东的民生银行上市、引援IFC收购成都华融化工等,刘永好已今非昔比。卖饲料的刘永好现在更像是一个投资家。

标签:;  

刘永好努力控制宽带业务_刘永好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