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桥梁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贵州贵阳 550001
摘要:本文主要对公路桥梁软土路基施工技术进行论述,并从公路桥梁软土路基施工处理中的重要参数和软土路基的具体施工技术进行分析。最后结合笔者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和相关知识提出相关软土路基施工技术应用,希望能给与相关专业读者借鉴。
关键词:公路桥梁;软土路基;技术应用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公路桥梁工程建设中,软土路基施工是现代公路工程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技术方法与施工质量对公路桥梁后期运行产生重要影响。在现代工程建设中,根据施工路线特征选择施工方法已成为保证岛路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思想对整个道路施工管理方法产生重要影响。而本文也以此为背景,对公路桥梁软土路基施工处理的相关问题进行简单分析。
1 公路桥梁软土路基施工要点分析
1.1重点参数分析
总所周知,在软土路基施工建设中存在大量影响施工质量的参数,如果不能有效控制施工参数,将会严重降低施工质量,最后影响公路正常运行。
1.1.1加固区S1的计算公式
假设在软土路基施工中,施工桩体与桩间土体被压缩为一复合土体,则在参数计算中需要通过分层总和法确定S1的实际沉降值,其计算公式为:
在上述公式中,D代表施工中地表荷载的实际作用长度,其单位为m;B代表施工中地表荷载的实际宽度,其长度为m;h代表符合地基的加固深度,其单位为m。
1.2公路桥梁软土路基施工中的常见施工方法
1.2.1排水固结法
排水固结法在当前软土路基施工处理中的应用范围较广,主要是指当地基的软弱土层较大时,受台背填土荷载作用的影响,土体会产生巨大的压缩沉降,而面对这种情况,传统的土壤置换方法难以满足工程的要求,需要施工人员能针对软土中的含水量特点进行针对性处理,通过充分排除土壤中的水分,实现对软弱地基的处理。排水固结法的施工关键,就是在公路桥梁施工建设前移,先在软弱地基上建立砂井、塑料排水井等排水系统,并围绕排水系统进行预压,保证土壤内部的水分能快速排出,最终强化土壤地基承载能力。
在施工应用中,排水固结法主要可划分为土壤加载与土壤排水两个方面,其中加载主要划分为内真空法与分队荷载两方面,主要通过附加压力来促使土壤固结;而排水主要通过多种设备,为充分排除土壤中水分提供便利。在施工应用中,排水固结法的工程造价较低,但施工周期较长,且如果施工地区的土壤渗透性差,则排水固结法难以达到既定的施工目标。
1.2.2复合地基方法
复合地基法的核心就是通过搅拌、置换等多种方法在原有地基上植入增强体,建立起人工符合地基。而软弱土壤在经过处理后,其荷载会明显减少,增强体会承担相当一部分的荷载力。在复合地基法技术应用中,该技术又可细分为以下几种技术:
(1)振冲碎石桩方法。振冲碎石桩方法的核心,就是通过振冲碎石桩来加固软弱地基,其中,碎石桩是在用水力冲孔的基础上完成地。与其他常规技术相比,振冲碎石桩技术方法的造价低、施工方面,尤其适用于砂性成分较大的湿软地基区域,是一种有效的软土路基施工方法。而另一方面,土壤在接受振冲碎石桩加工方法处理后,道路对地震的抵抗能力明显提升,,更适用于我国地震带地区。
(2)水泥搅拌桩技术。水泥搅拌桩技术最早出现在上世纪70年代,由日本学者提出,并在瑞典得到了应用,从瑞典的一系列应用情况来看,该技术的应用效果良好。在技术应用中,主要通过压缩空气,将固化剂强制喷入地基中,再通过搅拌机搅拌,实现图案若土壤与固化剂的融合,最终改变施工地区土壤的力学特性。从我国的应用情况来看,水泥搅拌技术主要被应用在含水量高、土壤承载力小于等于120KPa的地区中,已经在多个高速公路施工项目中得到有效应用。
(3)预应力管桩技术。该技术是指在公路施工前,采用先张法预应力施工技术制作一种预应力管道,该管道具有承载力高、对桩端持力层起伏变化大的地质条件适应性强的特点,能有效满足多种情况下的软土路基施工处理需要。在技术应用中,预应力管桩技术更适用于工期要求高、技术水平要求高的施工项目中。
2 软土路基技术应用
结合强夯法施工内容,对其技术应用进行分析
2.1施工案例简介
该项目的总体长度为126km,施工地区的土层性质为:粉质粘土与素填土其中粉质粘土的厚度为(1.8±0.3)m,素填土层的厚度为(0.8±0.4)m,土层最上方为新填土,厚度为(2.0±1.5)m。
2.2施工分析
2.2.1确定施工参数
(1)在该项目中,设计夯锤的锤底静压力为26-45KPa,设计使用重量为12t。夯锤上设有排气孔,保证能快速排空夯锤与地面之间的空气,排气孔的直径为280mm。
(2)夯实施工前,先初步确定夯机技术。由于本次施工中填土的高度大于等于3m,因此设计夯机地面次数为(9±3)次,而对于厚度大于3.5m处,夯机地面次数为(10±4)次。
(3)本次工程中,夯锤底面与地面制剂的距离为10m,夯锤总质量为15t,直径为2.3m。在选择夯点后,在实施最低限度施工后要及时检测夯实效果,避免出现过度施工现象而影响施工效率。
2.2.2夯实施工
(1)选择施工设备。在施工中,选择一个24m高的龙门支架撑与一个12t的夯锤,还包括推土机、水准仪、起重机等。
(2)施工工艺。施工前,先充分清理施工场地,再测量高程,并标出本次工程中需要夯实的位置,对准起重机与夯实点,并测量锤顶高程。若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因坑底不平衡而导致夯锤倾斜的现象时,需要立即人工凭证施工场地。
在整个夯实施工中,需要按照上述施工工艺,并根据相关技术要求及时测量夯实结果,直到夯实处理结果满足施工要求。
(3)施工质量检测。在施工过程中,需要选取500-1000㎡为施工质量控制范围,随机选取若干处进行压实度检测。在夯实质量施工中,需要将已处理的土层挖开,并与施工前进行对比,若检测结果显示施工后土层的密实度提高9%-10%,则说明本次工程施工合格。
在强夯施工结束后,需要通过平板荷载试验与相应的动力指标确定强夯后的路基参数,保证技术人员能随时监测施工质量。
3 总结
综合上述,对相关工作人员而言,在公路桥梁软土路基施工处理中,要正确认识到不同施工技术方法的应用特点,并能结合无损检测等新型技术检测施工质量,实现对公路桥梁软土路基施工过程的优化控制,获得更好的施工效果。
参考文献
[1]朱伟串.高速公路软土路基施工处理技术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路桥科技),2015(22):228.
[2]钟恩梁,黄晖’高速公路施工中的软土路基施工技术分析[J].科技资讯,2012(36):45.
[3]周启琳.公路施工中软土路基的施工技术处理研究[J].工程科技,2013(14):172.
论文作者:尚礼未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9
标签:土路论文; 地基论文; 技术论文; 土壤论文; 公路论文; 夯实论文; 桥梁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2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