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时宫颈水肿采用利多卡因加阿托品封闭协同揉捏法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论文_郭婷婷

湖南省妇幼保健院 湖南长沙 410008

【摘 要】目的:探究利多卡因+阿托品封闭协同揉捏法对产时宫颈水肿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于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期间在笔者医院分娩且在产时出现宫颈水肿的80例孕产妇,随机分入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0例,分别采取阿托品+利多卡因、阿托品+利多卡因揉捏法进行治疗。对比产后大出血发生率、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宫口扩张速度、出血量、产程时间等指标。结果:研究组的宫口扩张速度、剖宫产率、并发症发生率、出血量、产程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利多卡因+阿托品封闭治疗的基础上协同采用揉捏法可以更有效地治疗产时宫颈水肿,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改变不良妊娠结局。

【关键词】宫颈水肿;阿托品;揉捏法;利多卡因;封闭治疗;临床疗效

宫颈水肿通常会在产程进入活跃期后出现,这种病变较为常见,可对产程进展、宫颈扩张速度及扩张大小造成影响,使孕产妇忍受不必要的痛苦,胎儿也有可能因为宫颈水肿而导致胎头下降缓慢,发生胎儿宫内窘迫等不良结局。若能有效治疗产时宫颈水肿则能缩短产程,避免采用剖宫产方式生产,降低产出大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1]。本文选取于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期间分娩且在产时出现宫颈水肿的80例孕产妇,试探究利多卡因+阿托品封闭协同揉捏法对产时宫颈水肿的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期间在笔者医院分娩且在产时出现宫颈水肿的80例孕产妇,根据为患者采取的不同治疗方法而将其分入研究组与对照组,各有40例孕产妇。对比临床资料:对照组:年龄22~38岁,平均(30.12±7.26)岁;孕周37~41周,平均(39.21±1.34)周;初产妇29例,经产妇11例。研究组:年龄23~37岁,平均(30.24±7.11)岁;孕周38~40周,平均(39.13±1.21)周;初产妇28例,经产妇12例。对比两组孕产妇的年龄分布、孕周长短、有无分娩史等上述资料,差异全无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学对比可正常进行。

1.2 方法

为对照组的孕产妇采取膀胱截石位,对外阴、阴道以及宫颈进行常规消毒,并以窥阴器将外阴扩张,将宫颈水肿处充分暴露出来,将500μg阿托品(生产单位:江苏永大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0045;规格:1ml:500μg)与10mL的0.5%利多卡因(生产单位:江苏安格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3812;规格:5ml:50mg)混合,在宫颈水肿处进行多点注射,并于注射完毕后按压数秒针孔。

为研究组采取与对照组相同的利多卡因+阿托品封闭治疗,具体操作方法、药物种类及剂量均与对照组完全相同。在此基础上,为研究组协同采取揉捏法进行治疗,即在局部注射完毕后以中指、食指、拇指三根手指轻轻揉捏宫颈局部,并在宫缩发生时向上推宫颈上。若上述治疗措施实施后孕产妇的产程无明显进展或具有胎儿宫内窘迫的征象,则要第一时间为孕产妇选择剖宫产的生产方式。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产后大出血发生率、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宫口扩张速度、出血量、产程时间等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参与本次研究的产时宫颈水肿患者的所有数据使用19.0版的统计学软件包SPSS检验。计数资料使用(n,%)形式表示,检验卡方值。计量资料使用()形式表示,检验t值。两组的数据若统计计算为P<0.05,那么分组则有统计学意义存在于分组结果中。

2 结果

2.1 妊娠结局及母婴并发症发生率

研究组的剖宫产率、产后大出血及新生儿窒息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孕产妇妊娠结局及母婴并发症发生状况的对比(n,%)

3 讨论

宫颈是由少量的弹性纤维与平滑肌、大量的纤维结缔组织所构成的,随着孕周不断增加孕产妇的宫颈会变软、变熟,受胶原酶的影响胶原纤维会逐渐减少,而宫颈组织中的血管却会在妊娠足月后增生[2]。在产程活跃期产妇若是精神过度紧张将会引发宫颈挛缩,若是过早屏气便会导致宫颈在未完全扩张的情况下受到过度压迫,宫颈的血液循环与淋巴回流因此而受到影响,发生急性的水肿与充血。此时,为孕产妇使用长效局麻药物——利多卡因则能松缓宫颈的紧张状态,使宫颈局部血管压迫减轻,从而促进血液循环与淋巴回流,使水肿消退[3];再同时使用阿托品则可以使宫颈组织局部的神经获得更多的营养支持,缓解宫颈平滑肌的痉挛状态,改善局部的微循环[4]。二者合用本身便可以取得对分娩疼痛的有效减轻效果,在改善宫颈水肿的同时还能促进产程进展。而在此基础上采取揉捏法则可以使局部血液循环得到进一步促进,使利多卡因与阿托品得以均匀扩张,被更充分的吸收[65];宫颈平滑肌在揉捏法的机械性刺激下将会解除原来的痉挛状态,引发反射性的子宫收缩,宫口也会因为上推宫颈上唇而更好更快地扩张,从而避免胎儿宫内窘迫等并发症的发生[6]。见结果,研究组的宫口扩张速度快于对照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剖宫产率、产后大出血及新生儿窒息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便是因为其协同采用了揉捏法,故取得了更好的治疗效果。

结语:

利多卡因+阿托品封闭协同揉捏法对产时宫颈水肿有显著疗效,其可以缩短产程时间,预防产后出血、减少出血量、降低新生儿窒息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不良妊娠结局,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参考文献:

[1]周美华.利多卡因、阿托品和地西泮应用在分娩时宫颈水肿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研究[J].医药前沿,2017,7(16):155-156.

[2]吴明园.利多卡因与间苯三酚对分娩中宫颈水肿的应用效果比较[J].临床研究,2016,24(11):171-172.

[3]邹茵侠.利多卡因宫颈湿敷治疗宫颈水肿的临床效果观察[J].医学信息,2016,29(17):260-261.

[4]郑婕,何平,曾兰兰.三种处理产时宫颈水肿方法的效果比较[J].中国基层医药,2016,23(09):1288-1291.

[5]古丽玛丽·依斯合克拜,李晓丽.产程中使用间苯三酚和阿托品的效果比较研究[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6,3(16):54.

[6]王爽,祝美洲,黄莘.利多卡因联合阿托品与盐酸山莨菪碱在宫颈韧厚水肿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比较[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8(01):70-71.

论文作者:郭婷婷

论文发表刊物:《兰大学报(医学版)》2018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5

标签:;  ;  ;  ;  ;  ;  ;  ;  

产时宫颈水肿采用利多卡因加阿托品封闭协同揉捏法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论文_郭婷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