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自动化设备维修与管理的分析论文_王瑞

基于自动化设备维修与管理的分析论文_王瑞

郑州飞机装备有限责任公司 河南郑州 450000

摘要:随着我国自动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大批进口设备引进下,自动化设备在我国的各生产企业中的生产、维修和管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因此,做好设备维修的工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把生产效率与企业效益的提升。在实际的应用中,我们还需不断的完善相关管理的体制,以满足自动化生产、维修、管理方面的要求,使得生产设备保持正常运行,保障了企业经济效益。基于此,下面就对自动化设备的维修与管理进行分析,希望可供相关从业者的参考借鉴。

关键词:自动化设备;维修;管理

前言:

本文主要从自动化设备生产线的特点进行入手,阐述了自动化设备的维修与管理的措施,希望可供想从业者的参考借鉴。

1 自动化设备生产线特点分析

1.1 自动化生产线设备复杂、自动化程度高,维修已不是单纯的机械维修,而是机电一体化的维修,这要求维修组织是一个机械、电气、自动化及仪表专业人员融为一体的团体,因此对维修人员技术素质要求很高;

1.2 任何一个工序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全体生产,因此要求对故障快速及时的维修十分重要,维修信息的传递与维修决策要求建立统一协调的管理机构,应尽最大可能防止故障发生,保证生产线不因某一工序而全线停产,维修体制重点采用预防性维修方式;停工时间短,排除故障迅速、准确。

1.3 由于供水企业的特点,需要多班次生产,要求维修人员多班次配合生产,建立以机台为单位的“全员预防性维修”体制,使维修主体得以有效统一。

2 设备管理的要求

保证设备的清洁,没有杂质和污染,检查重点部位是否存在油污,确保设备一切正常,将周围的杂质整理干净。将工具和物件摆放整齐,条理清晰,正确分类。按时为设备换油,保持良好的润滑,使设备内部零件能够正常运转,保证油的各项指标符合要求。

除此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设备的安全使用,了解设备的性能,按照要求和规定进行操作,不要超负荷运行设备,定期检查设备,各项安全防护措施配套齐全,保证设备使用的安全。

在设备管理中,设备的保养和维护是确保设备能够正常运行、延长使用寿命的重要措施。除了要对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维护外,日常维护也是不可或缺的。润滑和冷却系统的保养与维护也要高度重视。

设备的保养与维护要做到未雨绸缪,只有做好日常维护,才能确保设备更好地运行,减少故障的频率,因此,必须要形成制度,规范操作行为,并定期进行检查与考核。设备需要定期检查,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必要时可以借助工具,精度检查则是检查的进一步细化,从而了解设备的实际运行状态与精度。

制定设备维护规章制度是设备顺利维护的基础,坚持日常维护,可以有效延长设备的使用年限,确保使用安全。具体要求主要有:确保设备的清洁,摆放整齐,各个性能指标良好;规定日常维护和保养的具体部位和方法,以及应达到的标准;定期考核操作人员维护设备的情况,解决维护时出现的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 自动化设备维修与管理的内容分析

3.1 维修组织机构

首先,我们要强调维修人员并非只是维修技术人员,还包括生产人员,而且生产部门的管理范畴还包括机械、自动化及仪表、调度员等,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可迅速反应维修信息与活动的系统。另外,因为我们公司所实行的是四班制,为了防止不同班次的工作人员逃避责任,我们对所有人员的工作职责进行明确,将设备细分给每个班组的对应人员,并制定详细的制度与规程,相关人员在交接班时必须交接清楚,这样操作工与维修人员的职责就划分的很清楚,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维修机制。

3.2 预防性维修的设计

3.2.1 预知维修

这样做可防止出现突发故障以及多余的维修,尤其是自动化生产线,应通过预知维修使故障或停机损失降低。近年来,我们在故障诊断装备方面不断加强,并引进较精密高效的检测仪器与检修队伍;还配有许多先进的仪器与工具,如:振动检测仪、示波器、旋转及电极故障诊断系统、电力分析仪等,实施在线无损检测,从而实现预知检修,设备的更新改造、决策可以此作为有效的依据,在很大程度上可减少突发故障的发生,使公司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3.2.2 日常维护和点检管理

因为自动化生产线不能间断,很难做到专门停机进行检查,所以针对各个设备进行了日常点检记录,每进行一项检查就必须进行相应的记录,一直到一个班次将全部的项目检查完,以此作为维修的依据,从而对设备状况进行相应的分析,制定合理的维修计划。

3.2.3 维修周期与计划控制

(1)定期检修。一定要对自动化生产线的停机时间与检修计划进行合理的安排,为了尽量不影响生产,我们通常会将时间安排在当年的最后一个月到第二年的四月。对于在状态检测中所发现的隐患,无需马上停机处理的可在检修时进行处理,也可在生产之余处理;而对于运行较好的设备,可以将维修计划延后或者取消,避免不必要的人力、物力的浪费,使过剩维修与停机所带来的损失有所缓解。

(2)人员培训。预防性维修工作做到好与否主要取决于维修人员的素质,所以维修人员的培训工作非常重要。本公司一直以持续培训为原则,每年都会开办相应的学习班,安排资深的技术人员进行授课,对相关人员进行基础知识以及维修管理知识方面的培训,并为相关人员提供外出学习的机会,使他们的设备维修水平有很大的提升。操作人员要尽职尽责,对负责范围内的所有设备必须要进行严格的检查,由专职人员负责检查重点设备,保证设备可以安全、可靠地运行。在巡检的过程中,一旦发现有问题的设备,要立刻上报,由正在值班的负责人进行处理。设备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记录,维修人员在检查时也要做好记录。专职巡检工负责接收设备缺陷记录表和维修检查记录,并统一上报。在巡检的过程中发现有问题的设备,要根据检修计划安排检修,如果问题需要马上处理,则根据能力范围决定。

3.3 自动化设备配件管理

自动化设备各式各样,配件复杂,加上进口设备价格较高,供货时间比较长。所以合理的管理备品配件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缓解资金压力,提高生产效益。我们在使用自动化设备的初期就对各种备品配件的损耗规律进行分析与总结,针对具体情况来选择库存管理方法,对于消耗较多的备件,对库存的极限进行确定;对于消耗时间较长的备件,实行零库存管理方式;与供应商建立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尽量不囤货;对进口备件的订购时间与数量要合理,并且不能忽视备品配件的质量问题,尤其是关键备品配件,必须为合格品,对于供应商,尽量选择具有较高知名度以及信誉的厂家。

4 自动化设备预防性维修的优势

经过多年的实践经验可知,全员预防性维修的优点包括以下三个:

4.1 因为维修计划、组织以及实施几乎是由生产部去执行,所以其维修反应速度较快,并且对自动化生产工序的适应性也较强。

4.2 侧重设备状态监测与管理,通过预知维修方式可避免故障的发生,并使故障停机所造成的损失降低。

4.3 维修组织主要是维修人员与生产人员,直接由厂领导管理,并将维修质量与时效性与业绩考核挂钩,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维修人员的积极性。

5 结语:

总而言之,自动化设备在工程项目生产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部分,我们必须加强对自动化设备的维修与管理,确保其设备的生产运行,进而促使提升其设备的生产效率,进而有效的保障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陈建伟. 设备维修管理系统在地铁运营管理中的应用[J].都市快轨交通,2008,04:35-38.

[2]朱伟平. 浅析煤矿机电设备事故原因及预防措施[J].安全与健康,2010(01).

论文作者:王瑞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6

标签:;  ;  ;  ;  ;  ;  ;  ;  

基于自动化设备维修与管理的分析论文_王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