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节低温技术对严重创伤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血流速度的影响论文_白忠铭,墙华,贾学军,魏鹏,段强

白忠铭 墙华 贾学军 魏鹏 段强

(宁夏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 宁夏 银川 750001)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为严重创伤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运用调节低温技术,对患者血流速度的影响效果。方法:将我院急诊外科确诊收治的32例严重创伤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选做研究对象,在运用标准化临床操作规程针对患者展开治疗过程中,结合运用调节低温技术对患者展开治疗干预,观察比较本组患者在接受调节低温控制前后的血流速度指标。结果:接受调节低温控制后,本组患者的血液流动速度指标显著低于接受调节低温控制前,统计学有差异(P<0.05)。结论:为急诊外科临床中确诊收治的严重创伤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运用调节低温技术展开处置干预,能够获取较好临床结果,减慢患者的血流速度,减少出血,控制性保障重要脏器有效血供,为进一步临床治疗提供机会及平台打下了基础值得推广运用。

【关键词】调节低温技术;严重创伤低血容量性休克;血流速度;影响作用

【中图分类号】R45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0-0065-02

Effects of hypothermia on blood flow velocity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traumatic hypovolemic shock

Bai Zhongming, Qiang Hua, Jia Xuejun, Wei Peng, Duan Qiang

Ningxia Yinchuan first people's Hospital Ningxia Yinchuan 750001,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regulating hypothermia on blood flow velocity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traumatic hypovolemic shock. Methods 32 patients with severe traumatic hypovolemic shock who were diagnosed by emergency surgery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study objects. To observe and compare the blood flow velocity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he hypothermia control by using the technique of regulating hypothermia. Results After hypothermia control, the blood flow velocity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is group than that before hypothermia control.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For the patients with severe traumatic hypovolemic shock diagnosed in emergency surgery, the treatment intervention by regulating hypothermia technique can obtain better clinical results, slow down the blood flow speed of the patients, and reduce the bleeding. Effective blood supply of important organs is guaranteed by control, which lays a foundation for further clinical treatment and is worth popularizing.

【Key words】Regulating hypothermia technique; Severe traumatic hypovolemic shock; Blood flow velocity; Effect

创伤性低血容量性休克是急诊临床中较为常见的危重综合性疾病,患者在临床病程的演变过程中,通常会出现多器官组织的严重损伤,并呈现出较高的临床死亡率。采取有效方法针对严重创伤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开展治疗干预,对于控制和降低患者的临床死亡率,优化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深远的临床意义。本文以我院急诊科收治的部分严重创伤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为患者实施规范化治疗处置过程中结合运用了调节低温技术,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急诊外科收治的32例严重创伤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选做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8例,女性14例,年龄介于16~58岁,平均(35.2±2.6)岁;高处坠落伤8例,车祸伤12例,胸腹部刀刺伤8例,重物挤压伤4例;

血流速度测定是由我院影像医技科急诊彩超室使用PHILIPS iu22型四维彩超及其配套的检查探头组件,由同一组彩超影像学医师操作检查完成。

调节低温服由我科依据相关标准自行设计并委托深圳市康普科勒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生产,制冷降温装置采用深圳市康普科勒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定型生产的Comp-PLC-24400手提式可调节微冷却系统。

1.2 临床治疗处置方法

在运用标准化临床操作规程[1]对患者展开抗休克治疗过程中,使血压维持在90~80/60~50mmHg,同时为患者结合运用调节低温技术展开治疗干预,使体温(体表)降至35.0±0.2℃,分别在降温前和降温达标后,针对患者腹主动脉、股动脉血管等部位的血液流速生理指标展开测定、记录。

1.3 临床评价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本组患者在接受调节体温前后的血液流动速度指标,针对腹主动脉和股动脉两个部位加以测定并记录相关数据、并与国人正常数值对比进行统计学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统计学软件包——SPSS17.0,对计量资料(x-±s)行t检验。在P<0.05条件下,证实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别。

2.结果

接受降温后,本组患者的血流速度指标显著慢于接受降温前,统计学有差异(P<0.05)。详情见表1。

3.讨论

在创伤后失血性休克早期,经由胸、腹腔重要脏器出血引起的失血性休克是导致创伤患者快速致死的主要原因。美国学者研究表明,若所有心脏停搏患者都采用亚低温治疗,患者在神经功能恢复方面得到更好的预后,同时也指出了低温技术对脑组织的保护作用是明显的,但是对外周动脉血流的影响却并非完全有益。从病理学角度来看,低血容量性休克,是一种多因素共同影响作用使人体内有效血液循环显著减少而诱发休克;创伤失血因素,是临床中引发低血容量性休克的代表性原因,其本身能够给患者自身的生理功能和综合生存状况造成严重不良影响[2]。

尽管以往临床中对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抢救治疗过程中运用的相关技术实现了某种程度的改善和提高,但实际临床报告死亡率却依然处于较高水平;创伤后失血性休克动物模型在低温环境下实验确实能够降低心率及血流速度,从而达到减少外周血容量、减少创口出血的效果[3]。

国内部分学者的基础性研究报告,调节低温技术在创伤低血容量性休克中的运用,能够支持血液流动速度指标发生显著变化,为实际临床治疗过程中获取良好结果创造支持条件。遵照现有的基础性临床医学研究经验,针对低血容量休克患者展开调节低温干预过程中,其重点在于针对患者的血液系统生理功能展开控制性改善干预,为患者后续治疗过程获取良好结果提供准备条件。本文以同组治疗前后对比的研究分析方法,借由实施统计学数据分析处理的研究措施,直观揭示了调节低温技术在严重创伤低血容量性休克救治过程中的结合运用,能够支持和确保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病情实现改善和稳定,助力急救临床医学的发展。

针对严重创伤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在实施规范化临床治疗基础上为其联合运用调节低温技术,能够有效地减慢患者的血流速度,对腹主动脉的血流速度降低约20%,对股动脉的血流速度降低约36%,支持和确保患者的基础生理机能控制在稳定状态,减少了创伤后的失血量,保证了重要脏器的有效血供,为急救临床治疗和抢救同类危重患者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能否控制性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因本组研究病例样本量较少尚不能说明还需对大样本进一步研究分析。

【参考文献】

[1]刘长文,朱英.低血容量性休克复苏指南的理解与执行[J].现代实用医学,2010,22(03):248-251.

[2]焦荣红,牛慧敏,靳伟.醒脑静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炎性因子和颅内血流速度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5,37(24):3719-3722.

[3]魏鹏,贾学军,武建军等.低温环境对创伤后兔腹主动脉血流速度影响研究[J].宁夏医学杂志,2017,39(07):626-628.

本研究项目资助:宁夏自然科学基金(NZ16224).

论文作者:白忠铭,墙华,贾学军,魏鹏,段强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7月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27

标签:;  ;  ;  ;  ;  ;  ;  ;  

调节低温技术对严重创伤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血流速度的影响论文_白忠铭,墙华,贾学军,魏鹏,段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